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

资源简介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理解推理对形式逻辑的重要性,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相关知识 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二、教学重、难点
1、逻辑的多种含义 2、三大逻辑规律
知识梳理
1.2.1“逻辑”的多种含义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1.四种不同含义
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
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或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不同用法的关系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オ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逻辑学的含义
(1)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都称为逻辑学。
(2)狭义的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
(思维形式结构----P9事例评析)
(3)广义的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推理
(1)形式逻辑和推理的关系: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2)推理的构成: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3.论证与论辩----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辩论。
(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2)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4.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例题:中国古代的一个学者提出了“白马非马”论,理由是: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也就是说“马”是指具有马的形状之物;而“白马”是从颜色上说的,所以“白马非马”。“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
①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相互联系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用外部特征代替了内部本质 ④用整体性代替了局部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1)遵循同一律的原因
(2)同一律的公式:A是A
(3)同一律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假的,就是假的。
2、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 ◎注意:P10最后一段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1)遵循矛盾律的原因:
(2)矛盾律的公式:A不是非A
(3)矛盾律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4)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2、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3、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 [点拨提示一]自相矛盾与客观矛盾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吗
不是。自相矛盾属于思维认识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错误的。客观 矛盾不是思维认识的范畴不是一种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1)遵循排中律的原因:是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
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的要求。
(2) 排中律的公式:A或者非A
(3)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4)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2、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3、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
力有重要意义。
4、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点拨提示二]:三大逻辑规律的比较
逻辑规律 公式 公式解释 关键描述 典例 逻辑错误
同一律 A是A
A不等于A
不能偷换概念(论题) 白马非马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矛盾律 A不是非A
A和非A, 必有一假 不可自相矛盾 水是物质, 又不是物质 自相矛盾
排中律 A或者非A A和非A, 必有一真 不能骑墙居中 我既同意又不同意 两不可
共同点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判断
课堂练习---知识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的的画“×”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2.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
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4.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5.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充分必要条件。
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7.有人问:“有没有飞碟 ”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没有,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8.“小张去年还是团员,今年已经是党员了。”这句话符合同一律的要求。
9.“自相矛盾”与客观矛盾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0.同一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课后作业---筑基础 必备知识
知识一 理解逻辑含义
1.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思维称为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中的“逻辑”
①与“规律”同义
②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③指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
④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列宁曾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前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后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
B.前一个“逻辑”是指客观规律;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C.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D.前一个“逻辑”是指思维规律;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知识二 形式逻辑
3.形式逻辑也叫普通逻辑,是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时经常运用的一种必要的逻辑工具。形式逻辑
①不研究“规律”意义上的“逻辑”
②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
③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④核心任务是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逻辑学是指 )
①形式逻辑②辩证逻辑③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学问
④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
A.①② B.①③ C.2③ D.②④
5.爱好逻辑的小华在网上购买逻辑学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那么多的“逻辑学”: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这些“逻辑学”之间的关系是
A.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B.形式逻辑包含逻辑学和辩证逻辑
C.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包含辩证逻辑
D.逻辑学包含辩证逻辑,辩证逻辑包含形式逻辑
知识三 同一律
6.老师问:“你的作业做好了吗?”学生答:“我作业做得很好。”这违反了 的要求。
A.同一律 B.矛盾律 C.不矛盾律 D.排中律
知识四 矛盾律
7.说他犯了故意伤害罪是对的,说他没犯故意四层四翼 伤害罪也是对的。对这句话评价正确的是核
A.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C.不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D.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知识五 排中律
8.甲问:“你赞成丙为班长吗?”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乙答:“我不反对。” 乙的回答
A.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B.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C.正确,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9、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也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下列遵循了同一律的要求的是
A.有人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B.有人说:“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就不应该反对。”
C.有人说:“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所以,我们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
D.有人攻击进化论时说:“你相信猴子是人类的祖先,那么请问你是从你祖父的猴群中变来的,还是从你祖母的猴群中变来的?”
10.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真假混在一起,落在这样境界的人实际不能说出也不会说出任何可以令人明了的事物。他实质上是强调了
A.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B.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C.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避误区
误区一 将“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混同
误区警示 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广义的逻辑学: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
误区二 对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分不清误区警示
(1)三者的逻辑要求不同: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性,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性;矛盾律,是指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矛盾命题,必须否定其中之一;排中律,是指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命题,必须肯定其中之一。
(2)逻辑错误不同:违反同一体的要求,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样错误;违反矛盾律的要求,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课后作业答案
1B 2C 3C 4B 5A 6A 7B 8D 9C 1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