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走进思维世界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走进思维世界 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要求2.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核心
素养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正确认识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明确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了解思维的基本知识,初步走入思维世界。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思维的特征、不同的思维形态
三、知识梳理
考点一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思维的含义
1.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不同的思维方向、思维模式,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点拨提示
战略思维:高瞻远、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辩证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创新思维: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
底线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
(二)、思维的特征
1.思维具有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思维具有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3.思维具有能动性
思维的能动性是指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点拨提示:思维和实践的关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考点二 思维的 形态及特征
(一)思维形态的分类---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
划分标准 类型 含义
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
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思维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 用孤立、静,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 抽象思维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抽象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形象思维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思维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二)正确把握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别 含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言现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基本单元 概念
感性形象
思维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等
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
主要特征 概念性、推导性、严谨性
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
联系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根据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而区分的两种不同思维形态;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
四、知识辨析
(1)“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2)思维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人们可以对每一个所要认识的事物直接感知并揭示其规律。
(3)思维具有能动性,是对认识对象的如实反映
(4)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五、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堂堂练1—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