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古代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线的开辟和发展历程;立足于时空观念,掌握“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的路线。
(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阐释古代商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以及古代商道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情境导入
唐朝胡商牵骆驼俑
一、丝绸之路
甘肃敦煌莫高窟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
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写道: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生活在2世纪的学者包撒尼雅斯则提出另一种说法: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比最大的金甲虫还要大两倍。在其他特点方面,则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完全如同蜘蛛一样也有八只足。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学习聚焦
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还有“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草原丝绸之路
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
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除丝绸之路外,古代欧亚大陆还存在其他重要的商路,它们往往也被纳入“丝绸之路”的广义范畴。
2.西南丝绸之路
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
开辟:汉武帝根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
意义:它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思之窗
《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城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阅读材料,想一想: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2.海上丝绸之路
①地位: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概况:西汉——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宋元——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乘载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明朝——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演变:形成:秦汉;发展:三国至隋;繁荣:唐宋元 ;衰落:明清
历史纵横
汉志商道
汉志指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这里在古代也有一条著名的商道,亦称“香料之路”。自东方从海路远道而来的商品先运抵也门,然后用“沙漠之舟”骆驼沿汉志商道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再进入欧洲。商人定期组织大规模的商队,结伴而行。在鼎盛时期,商道沿途还出现了一些集市。后来,汉志商道逐渐淡出历史。
4.汉志商道
小结
▲ 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草原
丝路
陆上
丝路
海上
丝路
汉代开辟
唐代开辟
丝绸之路
西南丝路
定义:侠义:路上丝路;广义:路上丝路、草原丝路、西南丝路、海上丝路等。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胡蒜
胡葱
胡萝卜
黄瓜( 胡瓜)
蚕豆
(胡豆)
胡椒
豌豆
香菜
(胡荽)
核桃
(胡桃)
带“胡”字的食物是从___________后带回来的。
张骞通西域
丝路精神
互学互鉴
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及其技术传到西方
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马匹、苜蓿等
佛教、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及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等传入中国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制瓷、冶铁技术、中医药知识也由此传向世界
沿着古丝绸之路
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畅想未来



怀
课堂检测
1.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 )
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
B根据材料“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发现唐宋大量瓷器,可以表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故答案选B项。A项以偏概全,且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统治日益衰落
C.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张骞通西域并未能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而是促进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交流,C推论错误,符合题意;A、B、D所列史实和推论匹配,不符合题意,排除。
3.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
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
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
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D材料“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出佛教成为统治工具,故B项排除。
4.宋代瓷器造型简洁,色调优雅,充满温文尔雅的韵味;元代青花瓷则以蓝白两色为主,纹饰极其繁复,器型硕大,带有明显的阿拉伯文化色彩。这种变化说明元代( )
A.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制瓷业 B.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
C.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 D.民众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A元代海外贸易发展,大量青花瓷出口到阿拉伯地区,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故对外贸易影响制瓷业发展,A正确;青花瓷成熟于元代,但是并非就比宋代制瓷技术更先进,故排除B;阿拉伯文化色彩并不是当时民众的审美观念,也体现不了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故排除C、D。
5.《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 )
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
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
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
D《天工开物》虽收载了自国外传来的技术,但没有推动我国近代科学产生,排除A;《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展开,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科技外传,不符合“世界文明交流”,排除C;材料中体现了《天工开物》中收录了日本、朝鲜等国的技术,表明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