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华师大版 七下§2 . 4 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回忆:1、二氧化碳的色、态、味是怎样的?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如何?3、收集满的二氧化碳集气瓶,应该怎样存放?为什么?二氧化碳: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一体积水可以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正放;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交流与讨论: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哪些气体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因为人呼吸时要消耗氧气,所以氧气的含量应该比空气少;因为人呼吸时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空气多。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降至约 15.8%,二氧化碳的含量升 至约4.0%。1、通过饮料吸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现象: 。活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视频: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A、原因分析: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产生了白色碳酸钙沉淀的缘故: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碳酸钙 + 水CO2 Ca(OH)2 CaCO3 H2O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注:1、碳酸钙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2、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称为沉淀。B、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把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溶液变浑浊,则表明该气体含CO 。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碳酸钙 + 水CO2 Ca(OH)2 CaCO3 H2O2、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通过饮料吸管向其中吹气,观察现象。现象: 。活动:二氧化碳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原因分析:1、紫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仍显紫色)。2、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时,二氧化碳遇水,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是酸性物质,遇紫色石蕊试液时,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色。二氧化碳 + 水→ 碳酸CO2 H2O H2CO33、在(2)基础上,再将试管进行加热,观察现象。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原因分析:碳酸不稳定,遇热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剩下中性的水,所以溶液又呈现紫色。碳酸 →二氧化碳 + 水H2CO3 CO2 H2O观察与思考:如图所示,烧杯中放置两只高低不同的蜡烛,点燃后,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1)现象:(2)说明:两支蜡烛都先后熄灭。但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助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视频:倾倒二氧化碳灭火中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溶洞以及溶洞中那些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和钟乳石 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然界中的石灰石、大理石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逐渐形成了溶洞。 碳酸钙 +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氢钙 CaCO3 CO2 H2O Ca(HCO3)2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在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就会分 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碳酸氢钙→ 碳酸钙 + 二氧化碳 + 水 Ca(HCO3)2 CaCO3 CO2 H2O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上述过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溶洞景观。视频:溶洞阅读: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向大气中毫无节制地排放各种有害气体而造成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增加,阻止了地球热量的散发,如同给地球盖上了保温毯,引起地表温度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阅读:二氧化碳与呼吸空气中存在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一定的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能促进呼吸作用;但是二氧化碳含量太高则对呼吸不利。如果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刺激了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通过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至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幅度加大。但是当血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为“二氧化碳麻醉”的效果,其结果反而是呼吸变弱,肺通气量不能再继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高浓度二氧化碳抑制了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在意大利有一个“死狗洞”,狗一过去就会死亡,人走过去却安然无恙。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迷信的人说:“洞里住了个专杀狗的妖怪”。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来到这个洞,想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妖怪。他在洞里到处找,始终不见妖怪出来。只见岩洞的顶上倒悬着许多钟乳石,一敲就会响,地下丛生着石笋,湿湿的泥土里冒着气泡。科学家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妖怪”其实就是 “二氧化碳”。 生长钟乳石和石笋的岩洞,就是石灰岩溶洞,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在地下深处受热分解就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这样,近地面处就积聚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高处的人不受影响,而低处的狗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视窗:死狗洞的故事课堂小结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的气体;2、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方法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5、二氧化碳遇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碳酸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课堂小练1、关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剧毒B. 植树造林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升高C. 含量剧增导致温室效应D. 越少越好C课堂小练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A. 红色----红色-----无色B. 紫色----红色-----五色C. 紫色----红色-----紫色D. 红色----蓝色-----无色C课堂小练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紫色石蕊溶液里通入CO2,溶液变蓝B.在温室中施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C.空气里CO2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D.CO2是气体,不能像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B课堂小练4、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B.使人感到气喘、头疼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课堂小练5、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下列操作简便又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燃着的木条D.测定它们的溶解性C课堂小练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是( )A.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B. 二氧化碳用于人工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D. 二氧化碳能引发温室效应,所以我们要禁止所有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活动B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HS版七下§2.4二氧化碳(2)课后练习姓名1、“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教科书循环使用 B. 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C. 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D. 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2、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 B.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性C.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三瓶气体中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不同物质 D.二氧化碳有毒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燃烧后的产物。下列方法中能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辨别出来的是( )A.将瓶中分别加入水进行辨别 B.用观察气体颜色的方法进行辨别C.用闻气味的方法进行辨别 D.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 B.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应禁止排放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试验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化工原料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深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证明集气瓶内是二氧化碳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B.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8、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增多,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的影响大9、饮用可乐时,小华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1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进行实验】⑴ 将蒸馏水煮沸后,置于细口瓶中,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2)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接着再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 化碳气体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数据:实验编号 抽取气体的体积 抽取蒸馏水的体积 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 1 10 mL空气 10 mL 20mL 2 10 mL现制的二氧化碳 10 mL 12 mL【得出结论】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参考答案1、A 2、D 3、C 4、D 5、D6、A 7、B 8、C9、(1)赶走蒸馏水中的气体,减少对实验数据的影响;(2)让气体与水充分溶解;(3)0.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HS版七下§2.4二氧化碳(2)预学案姓名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点预习:1、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主要是 和 气体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二氧化碳的含量 。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产生了 的缘故,文字表达式为:;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 若出现 现象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4、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遇酸溶液变成 色,遇碱溶液变成色, 在中性溶液中为 色。5、二氧化碳通入水时,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因为 。文字表达式: 。6、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 。7、混有石蕊的碳酸溶液加热时,碳酸分解, 从溶液中逸出,剩下中性的水。所以, 色的石蕊又变成了 色。8、溶洞形成的原因: 。9、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形成的原因: 。二、知识点运用: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是( )A.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B. 二氧化碳用于人工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D. 二氧化碳能引发温室效应,所以我们要禁止所有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活动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动植物的呼吸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C.只有液态二氧化碳才能用于灭火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A.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C. 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 干冰可用做制冷剂—— 干冰升华吸热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有毒 B.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B. 因为固体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以用固体二氧化碳储藏食品C. 因为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所以二氧化碳可以做温室肥料D. 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有不支持燃烧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来冶炼金属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溶于水是一个物理变化B.人在二氧化碳高含量的环境中不能生存,说明二氧化碳有毒C.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比空气轻D.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水溶液呈酸性参考答案一、知识点部分:1、氧气 二氧化碳 下降 上升2、白色碳酸钙沉淀 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碳酸钙 + 水3、澄清石灰水 浑浊4、红 蓝 紫5、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形成了碳酸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6、碳酸 二氧化碳 + 水7、二氧化碳 红 紫8、自然界中的石灰石、大理石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逐渐形成了溶洞。9、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在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就会分 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二、知识运用部分:1、B 2、B 3、B 4、A 5、B6、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HS版七下2.4二氧化碳(2).pptx HS版七下2.4二氧化碳(2)课后小练.doc HS版七下2.4二氧化碳(2)预学案.doc 倾倒二氧化碳灭火.mp4 溶洞的形成.mp4 石灰水.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