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地球的自转 序号:3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通过学习,知道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用实例解释区时和日界线,并能计算时区差、时间、日期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难点:地方时差的产生原因和推算。预习提纲:昼夜更替1、地球是个 的球体(向阳的一半为 ;向阳的一半为 。) 地球表面便产生了 现象。 2、地球不停的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地球绕着 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2、自转的方向是 的。然而太阳的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 的结果。3、自转的周期是 小时(或 天)地方时地方时的概念: 。2、地球上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 。归纳出时间差异的规律是地球上时间 早 晚,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 小时。区时和日界线1、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o划分 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个时区。0o经线所在时区为 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做 时区和 时区。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也就是该时区的“ ”2、我国统一采用的“ ”,实际上是北京所在的 区的区时。3、日界线:国际原则上以 o经线作为地球上“ ”和“ ”的分界线。 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和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正好相差 天。五、因地球自转,地球表面共产生了 现象和 。※知识拓展※晨昏线:即晨昏圈.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春秋二分,它同一根经线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重难点的突破:重点:在夜晚用三球仪来解释自转,在大地球仪上解释地方时的形成与东西方的早晚难点:用经纬仪展示时区的分布,或组织学生做时区纸圈来理解和进行区时计算典型例题: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变化 B四季变化 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巩固提高1、站在北极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在南极上看到方向是 。2、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转 D、地球始终斜着身子公转3、读地球自转与昼夜状况图,回答问题,(1)由于地球是一个 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2)图中两地昼夜状况:A地在 ,B地在 ,随着地球自转,12小时候A地将进入 ,B地在 。(3)地球自转一周需要 小时,每小时转过经度 。计算已知西一区为9:00,东三区为 已知90oE为5:00,30oW为 西五区与西二区相差 时区。区是相差 小时。东十二区是9月9日10:00 西十二区为 月 日 时,西十区为 月 日 时你的收获与疑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