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与山为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高原地形的是( )A. B. C. D.2.阿尔卑斯山成为旅游热区的自然原因有( )①海拔高,地形以山地为主 ②有冰川和积雪,景观奇特③冬季滑雪条件好,温泉资源丰富 ④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优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类型是(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4.旅游业给瑞士带来了财富,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对______厚爱有加( )A.旅游设施 B.冰川快车C.生态环境 D.河流湖泊5.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A.羊驼 B.骆马 C.细毛羊 D.牦牛6.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是( )A.喜马拉雅山 B.青藏高原 C.昆仑山 D.安第斯山脉7.安第斯山区低海拔山坡处的印第安人,在梯田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 )A.水稻 B.玉米 C.棉花 D.甘蔗8.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 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 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 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纬度 B.地势 C.洋流 D.气候10.下列图示中,属于高原的是( )A.B.C.D.秘鲁是西红柿、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起源地。结合秘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题目。11.以下对秘鲁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临大西洋 B.位于大洋洲 C.处于南温带 D.位于西半球12.图中甲河为( )A.多瑙河 B.亚马孙河 C.伏尔加河 D.密西西比河13.图中山脉为( )A.落基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阿特拉斯山脉14.生活在秘鲁山区高海拔处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是( )A.羊驼 B.牦牛 C.骆马 D.骆驼15.秘鲁山区森林地带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西红柿分布,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客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出马铃薯的地方。对此,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西红柿喜温暖, 马铃薯喜冷凉 B.西红柿喜冷凉,马铃薯喜湿热C.西红柿耐寒冷,马铃薯耐干旱 D.西红柿耐干旱,马铃薯耐寒冷16.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生产和生活特色正确的是( )①山谷平地处种植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等②骆马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③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④高海拔处放牧驯养羊和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区域的人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下列国家与其特色相适应的是( )A.秘鲁——垂直的生计——旅游业 B.以色列——沙漠绿洲——节水农业C.瑞士——山地之国——种植业 D.澳大利亚——现代化的牧场——旅游业18.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但人们都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营造出美好的生活图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马赛人坚持因地制宜,实行耕海牧渔 B.印第安人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处种植水稻C.阿拉伯人利用先进的技术,发展畜牧业 D.以色列人用石油换来的财富,发展绿洲农业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代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的数字分别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关于甲、乙两地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地处于季风区,乙地处于非季风区②甲地的年降水量通常小于乙地的年降水量③甲地适合发展种植业,乙地适合发展畜牧业④甲地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乙地传统民居是窑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等B.山上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22.除了旅游业外,瑞士非常著名的产业还有( )A.煤炭工业 B.钟表业C.远洋运输业 D.渔业23.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的有( )①法国北部地区②英国③奥地利④瑞士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4.不同区域的人们因地制宣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下列国家与其区域特色描述相符的是A.瑞士ー与山为邻一一精耕细作 B.泰国一一草原辽阔一一迁徙游牧C.肯尼亚——傍水而居一一耕海牧鱼 D.以色列一一沙漠绿洲一一灌溉农业25.下列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生活特色的有( )①用石头建造的房子②有众多的滑雪场和宾馆等服务设施③传统服装是用未经加工的皮革和羊毛纯手工制成④铁路、公路等交通发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26.下图分别为我国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的三江平原是由三条大江汇流冲积而成,其中河流A是 , 下图是河流A的流量年变化曲线,有M、N两次汛期,其中形成M汛期的主要原因是 。(2)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长江、澜沧江和 (河流)的发源地,该地区最初的水源来自 。(3)三江并流位于我国 (山脉)地区,该地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 。(4)沼泽是非常重要的湿地系统,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3个地区中,没有大面积沼泽分布的是 。27.下图是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高原) ②____(平原) ③_____(山地) ④___(盆地)(2)⑤盆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3)⑥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4)⑦所在省(区)的全称是_______,⑧所在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试卷第2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1页参考答案1.C2.A3.D4.C5.A6.B7.B8.D9.B10.A11.D12.B13.C14.C15.A16.A17.B18.B19.C20.B21.B22.B23.B24.D25.C26.(1)松花江;春季气温回升导致冬季积雪大量融化,使得河流水位显著上升(意思相同即可,但冬季积雪不能写成高山冰雪融水);(2)黄河;冰雪融水(或雪山和冰川的融水);(3)横断山脉;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水位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4)三江并流.27.(1)蒙古 恒河 祁连山 塔里木 (2)水稻 (3)黄河 (4)西藏自治区 陕(或秦)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