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选择题1.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化肥使用2.《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而西汉时,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薄田亩十石。材料说明A.集体耕作方式得到推应 B.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D.铁犁牛耕己普及至全国3.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大多价格贵,维修成本高,而近年来出现了“共享农机”,由专业机构出资购置农机,用共享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扫码就能用而且非常省钱。但是存在农民的地块小且分散,有的农民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农民不会操作现代化的农机具等问题。据此可知A.农业的机械化弊端显现 B.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C.农业创新需要政策支持 D.农业从人工化到智能化发展4.下图农业设备变迁说明( )A.农具的牵引动力革新 B.耕作方式逐步集体化C.设施农业获得了大发展 D.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5.1300-1800年,西欧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11%,农产量增长率也大致相当,但19世纪,德国农产量翻了3倍,1800- 1980年的英国农产量增加了9倍。这主要得益于A.欧洲农业科技的领先 B.农业机械的完全普及C.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 D.现代农业模式的发展6.在蔬菜专用的收获机器收获莴苣时,会先用射线照射莴苣头以确定其是否成熟。当机器横向通过作物时,作物发出的辐射能量下降到低于某预定数值时,仪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用以说明射线所照射的莴苣是可以摘取的,机器上的切割机就会自动切下所选定的莴苣。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A.智能化 B.规模化 C.市场化 D.社会化7.“第二次绿色革命”是指通过运用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既高产又富含营养的动植物新品种,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成就是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基因测序任务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8.从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到白酒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A.新航路开辟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9.90岁高龄的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当代神农。他在水稻研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树立了丰碑,这反映出( )A.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首要问题 B.科技进步助推了世界和平C.世界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D.政府支持是科研的重要推动力10.如图为我国某地四个家庭农场2008—2011年面积变化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A.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了新趋向 B.农业生产日趋走向集约化经营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被淘汰 D.多元经营更能解放农村劳动力11.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此表反映了中国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1978年 304.771980年 320.561984年 407.31A.温饱问题基本解决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现代农业迅速崛起D.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12.中国古代科技中,的特点是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A.农学 B.中医学 C.数学 D.地理学13.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制作的,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机械类型 世界 亚洲 中国拖拉机 19.1 13.9 5.4收割机 3.1 3.8 0.9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认识不足14.2018年3月底,美国某法院判决称:加州的咖啡销售者必须在咖啡产品上贴癌症警告标签,明确标示咖啡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酞胺,引发消费者对“咖啡致癌”的担忧。这表明A.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人民关注 B.化学添加剂引发了食品污染C.农业现代化丰富了食物供应 D.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15.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些举措利于A.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B.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二、简答题16.畜牧业现代化的表现在哪些方面?17.食物储存技术是如何发展演变的?18.粮食储备技术发展的历程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农产品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海关报告显示,历年出口的农产品占出口货值的比重,1873年为2.6%,1893年为15.6%,1903年为26.8%,1910年为30.1%。同时,晚清政府对进口西方米、麦、五谷免税,使洋米洋面得以在中国乘势倾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以及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这都影响到近代粮食生产,导致粮食短缺。——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研究》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均占粮仅为21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1)根据材料一说明晚清粮食生产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06年,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写了一本小说《屠场》(The Jungle)。书中描述了一家肉品加工厂的工人在极端肮脏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的惨状以及食品制造过程中蛆虫满地的不卫生状况。该书一上市就变成畅销书,销售几百万。据说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决定不再吃香肠并派人到小说中的原型工厂调查,发现实际情况更严重。于是以政治胁迫交易的方式促使国会通过《肉制品检查法》和《纯净食品与药物法》。法律规定:政府的食品检验员不仅在商品出厂后检验,也可以到工厂里检验生产条件。而这导致抵制的资方以《权利法案》为据经常告政府违宪,故罗斯福总统或者代表经常要到最高法院应诉。因为这违反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总统及其政府人员与常人一样。不经允许无权进入私有厂家。尽管如此,罗斯福总统的这两项法律在美国的社会进步中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摘编自董泽《西奥多·罗斯福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政府注重食品安全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罗斯福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举措。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食品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安全自古以来也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治理问题。材料一 《礼记王制第五》记载了周代有关食品安全保障的规范:“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这一规定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规范。据《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也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以故杀法”。为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宋代政府颁布法令让商人们组成“行会”,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同时在法律上继承唐律的规定,对腐败变质食品的销售者给予严惩。——摘编自李建军、史玉丁《食品安全规范的历史及其伦理思考》材料二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食品法,起因是德国人弗雷德里克阿卡姆对伦敦出售的许多面包进行了化学分析,并在1820年出版《食品掺假以及监测方法》一书,指出在面包中使用明双漂白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任命化学家查尔斯M威斯利尔在新成立的农业部任职,开始分析食品、肥料、杀虫剂和其他农产品的化学成分。1906年,美国“社会丑事揭发派”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纪实小说《丛林》,向公众揭示了美国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黑幕。据说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读后深受触动,随后就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因此创立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简称FDA),负责对美国境内所有人食用的食品和药品进行安全评估。——摘编自李建军、史玉丁《食品安全规范的历史及其伦理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管理相比,近代西方食品安全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历史作用。参考答案1.C【详解】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单纯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化肥使用,均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发展生态农业才是正确路径,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2.C【详解】汉代相比于战国,粮食的亩产量明显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战国到西汉,铁农具逐渐推广,灌溉技术有所进步,精耕细作生产得到发展,因此粮食产量提升,C正确;西汉时期实行小农经济,而非集体耕作,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实行,排除B;东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至全国,排除D。3.C【详解】据材料可知,“共享农机”存在优点,也存在问题,因此这一新事物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C项正确;A项表述不够全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农业的集约化,排除B;农业智能化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应用于农业,材料中现代农机仍需人工操作,排除D。4.A【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传统农业中以人力或畜力牵引的曲辕犁,到需要机械牵引的铧式犁,图中农业设备的变迁说明农具的牵引动力出现了革新,A项正确;铧式犁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是生产关系的变化,不能说明农业耕作方式朝集体化方向发展,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出现了利用工程手段发展的设施农业,C项错误;仅有农具的改进,不能说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D项错误。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的德国和英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助推了农业机械化,因此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D项正确;农业科技发展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表现之一,排除A项;B项错在“完全普及”,排除;材料与美洲高产作物引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蔬菜收获机器利用射线确定莴苣是否成熟,并对成熟莴苣进行自动收割,这一新技术体现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智能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涉及,故均排除。7.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我国在运用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成就,C项正确;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迈进了一大步,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21世纪初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基因测序任务,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56年《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编制,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建立,因此这类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AB项排除;D项与题干中的“最早”不符,排除。9.B【详解】袁隆平在研制杂交水稻上取得的成就,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为世界和平树立了丰碑,反映出科技进步助推了世界和平,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的“首要”问题,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世界粮食问题已基本解决,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政府支持与科研发展的关系,D项错误。10.B【详解】从图中可看出四个家庭农场的规模均在扩大,这说明伴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我国的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故B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自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已逐渐消失,故A项错误;家庭农场是当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新形式,故C项错误;图中没有涉及多元经营,故D项错误。11.D【详解】表格显示从1978年开始,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正确;表格体现不出温饱问题的解决,A错误;B是2001年之后;C中现代化农业不符合表格信息。1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医学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能体现“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的特点,B正确;农学在于积累经验,数学重在总结,地理学侧重实地查看,都不具备题干所列特征,排除A、C、D。13.B【详解】据材料“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数据最低,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即以家庭为单位,有分散性的特点,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故B正确;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受到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排除A;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排除C;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认识不足,属于思想观念的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1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咖啡中含有致癌物质,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体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人民关注,A项正确;化学添加剂有利有弊,合理使用不会造成食品污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人民关注,C项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有利于提高法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另外一方面,与年龄较大的农民相比,年轻的农民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新技术,鼓励年即较大的农民退出土地经营又进一步助推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故选A。对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是为了实现农民年龄上的新旧交替,而不是为了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关系,C项不能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法国在七十年代才有经济滞胀的问题,这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D。16.(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2)生产规模大型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 1000 万到 2000 万只肉鸡,或100 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 10万头猪,大型肉牛场、奶牛场规模也在万头以上【详解】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规模大型化等角度进行作答。17.(1)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自20 世纪20 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2)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3)中国冷链物流产业:2010 年,中国领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冷冻食品储存及中国冷链物流产业等角度进行作答。18.(1)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2)古代社会: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3)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4)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5) 21 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社会时期,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古代社会,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 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19.(1)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粮食大量出口;(答“鸦片战争后粮食大量出口”即可,或“粮食生产受粮食大量出口影响”。)经济作物种植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影响了粮食生产和消费,导致粮食短缺。(答“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即可。)(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政局日趋稳定;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如农业机械化、杂交水稻技术等;人民的辛勤劳动。意义:消除饥饿,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析】(1)变化:根据材料“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农产品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可归纳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粮食大量出口;根据材料“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以及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这都影响到近代粮食生产,导致粮食短缺”可归纳出经济作物种植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影响了粮食生产和消费,导致粮食短缺。(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的政局稳定、国家政策支持、农业技术提高及人民的辛勤劳动等角度进行分析;意义:根据材料“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成功的范例及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等角度进行分析。20.(1)背景:小说《屠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揭露;社会舆论的推动;进步主义运动的影响。(2)举措:触犯《权利法案》;颁布一系列食品安全立法。评价:促进了民生问题的法制化进程;政府“违宪”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力。【详解】(1)背景:根据“书中描述了一家肉品加工厂的工人在极端肮脏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的惨状以及食品制造过程中蛆虫满地的不卫生状况。”得出小说《屠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揭露;根据“据说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决定不再吃香肠并派人到小说中的原型工厂调查,发现实际情况更严重。于是以政治胁迫交易的方式促使国会通过《肉制品检查法》和《纯净食品与药物法》。”得出社会舆论的推动;根据所学可得出进步主义运动的影响。(2)举措:根据“而这导致抵制的资方以《权利法案》为据经常告政府违宪,故罗斯福总统或者代表经常要到最高法院应诉。”可得出触犯《权利法案》;颁布一系列食品安全立法。评价: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促进了民生问题的法制化进程;政府“违宪”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力。21.(1)起源早;政府重视立法保障;处罚细致、严格;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2)不同之处:重视科学检测手段的应用;公民和媒体的直接参与。历史作用: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推动了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了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为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礼记王制第五》记载了周代有关食品安全保障的规范”可归纳出起源早;根据材料“这一规定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规范”可归纳出立法保障;根据材料“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也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以故杀法”可归纳出处罚细致、严格;根据材料“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可归纳出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2)不同:根据材料“起因是德国人弗雷德里克阿卡姆对伦敦出售的许多面包进行了化学分析”可归纳出重视科学检测手段的应用;根据材料“1906年,美国‘社会丑事揭发派’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纪实小说《丛林》”可归纳出公民和媒体的直接参与。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提升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及为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借鉴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