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这首乐曲习称《月光曲》,作于1801年,共三个乐章。据说是由于评论家雷列施塔普(Ludwig Rellstab 1799-1860)形容本曲第一乐章“如同瑞士卢塞恩湖月光照耀下荡漾的水波”而得名。贝多芬则称之为《幻想风格的奏鸣曲》。第一乐章是用三段体写成。乐曲一开始,右手演奏 的固定音型 ,左手在低音区用八度演奏和弦,宛如那月光下荡漾的水波。四小节后,在伴奏音型陪衬下,奏出沉思的音乐主题I,犹如吟诵般的歌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响。接着在e小调呈现音乐主题Ⅱ。中段开始的主题材料在高音区奏响,情绪变得有些动荡不安。进入再现部时渐渐趋于平静。最后,主题I的音调在低音区多次重现,乐曲在意犹未尽的沉思和悬念中悄然结束。鉴赏提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曲》曾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优美是音乐美中最带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结构形式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贺绿汀的钢琴小品《牧童短笛》就是一首杰出的优美之作。它那五声音阶构成的悠扬旋律,犹如一幅淡淡的乡村水墨画,又像一首田园小诗。瞿希贤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牧歌》则是首优美的合唱曲。它用舒展、悠长的歌调,配上连绵起伏的复调式合唱,加上无伴奏的纯净的人声效果,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在中国音乐作品中,我们还可以举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歌曲,以及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二胡曲《良宵》、筝曲《渔舟唱晚》、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等。在外国音乐作品中则有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肖邦的夜曲,以及许多大型器乐作品中的抒情乐章,大量的抒情歌曲等。此外,还有一部分优秀的轻音乐,如《花好月圆》、《彩云追月》等民族器乐曲,都属优美的范畴。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