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新人教必修4)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答案 A
解析 B项没有看到一般人的世界观可以自发产生;C项只是说明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没有揭示与方法论的关系;D项没有看到错误的哲学思想的存在,不选。只有A项符合题意。
2.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步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答案 C
解析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A说法错误,C正确。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D说法错误。
3.下列说法与漫画《草包学者》所反映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答案 B
解析 漫画《草包学者》讽刺的是弄虚作假行为。弄虚作假行为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当选。A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体现了质变和量变关系原理;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4.从下面漫画可以看出( )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通过一幅漫画来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我在故我思”说明只有客观上的人的存在,才有人的思维,这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唯物主义思想。“我思故我在”说明客观上的人因思维的存在而存在,是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这是唯心主义思想,由此可知,①③④正确;两者的思想未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问题,②不符合题意。
5.贺岁片《非诚勿扰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B.我在故我思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心外无物
答案 B
解析 “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说明客观世界的存在与发展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B中“我在故我思”思想一致。A为唯物论观点;C为客观唯心主义说观点,D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 A
解析 相信命运本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即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思想。B、C、D与题意不符,不选。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首诗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心远地自偏”的说法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B
解析 “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说只要心中远离人境,就可以远离,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是人的意识决定物质的表现,B项符合题意。
8.重庆一卫生院院长涉嫌受贿出庭受审,取保候审期间竟把自己的“小错误”归因于风水不好,擅自叫人将医院里的柏树、小叶榕一挖了之。这种做法是________主义的表现。( )
A.古代朴素唯物 B.近代机械唯物
C.主观唯心 D.客观唯心
答案 D
解析 把个人的“小错误”归因于风水不好是封建迷信行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选D。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是( )
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③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
④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②认识有误,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排除①②,B项入选。
10.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③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是科学发展观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这说明,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②③④均正确,应选。
二、非选择题
11.有人认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因此,哲学就是世界观”。
答案 这一观点片面的,不科学的。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的、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是缺乏理论的论证和逻辑系统性,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世界观经过概括和总结,把它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才能成为哲学。
(3)此题的前提是正确的,但结论是错误的。
解析 本题是一道正误混杂型观点辨析题。回答本题首先要对观点中的正确成分和错误成分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对正确成分说明理由,对错误成分要指出怎样才是正确的。
12.材料一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材料二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案 (1)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宝库。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①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它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②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它是发展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的创造,要善于发展,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宝库,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新的实践。
解析 第(1)问,回答时应阐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落脚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2)问,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一要继承,二要发展。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哲学,其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离不开时代,要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以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为立足点,既要善于从当代世界的社会发展、科技革命最新成果中吸收营养,从西方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吸收新的思想成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分析、判断和清理当代西方哲学中一些消极、含混的倾向;又要从中国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实践中汲取源头活水,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并不断地加以运用,解决实践课题。总之,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对话与融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1)从哲学生活与时代精神的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2)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你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答案 (1)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必须是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以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为立足点,表明了这一点。②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交流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因此我们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时,既要充分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西方文化中消极的、腐朽的内容。③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④文化创新的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第(1)问要从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的内容谈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问题可以细化为三点:第一,马克思主义属于哲学的范畴,因此我们可以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来谈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所以我们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问,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即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作用、途径来考虑。认真审清材料,找出材料中反映出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点即可。谈对材料的认识,一般的答题方法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考虑,作答时应把知识与材料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