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会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并能理解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因素.4.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解决有关问题.【知识储备】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点,g的大小一般不相同.计算中g一般取9.8 m/s2,近似计算时,g取10_m/s2.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速度位移公式:v2=2gh.四、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2.伽利略的研究(1)归谬:伽利略从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否定了他的论断.(2)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3)数学推理: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理得出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有x∝t2.(4)伽利略采用了间接验证的方法,让小球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滚下,测出小球从不同起点滚动的位移x和所用时间t.结果表明: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的确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增大斜面的倾角,小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5)合理外推:伽利略将斜面倾角外推到90°时的情况,小球的运动就成为自由下落,伽利略认为小球仍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习探究】一、自由落体运动[问题设计]1.在空气中,将一张纸片和一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哪个下落得快?若把这张纸片团紧成一团,再与石块从同一高度释放,情况会怎样?答案 石块下落得快;纸团和石块几乎同时着地.2.牛顿管实验:玻璃管中有羽毛、小软木片、小铁片……玻璃管中抽成了真空,将物体聚于一端,再将玻璃管倒立,让所有物体同时下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案 下落快慢相同.在没有空气阻力影响的情况下,所有物体下落快慢是相同的,与质量无关.[要点提炼]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只受重力;(2)初速度v0=0.2.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开始的下落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3.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二、自由落体加速度[问题设计]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用手捏住纸带上端把纸带拉成竖直状态,并使重物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如何根据打上点的纸带求出重物的重力加速度?图1答案 可用下列两种方法求出重力加速度:(1)由vn=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作出v-t图象,v-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2)由Δx=aT2计算加速度.[要点提炼]1.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法(1)利用打点计时器(2)利用频闪照相法频闪照相可以每隔相等的时间拍摄一次.利用频闪照相可追踪记录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图2为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h=gT2可求自由落体加速度.图2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都相同;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不同,其大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上最小,两极处最大.一般计算中,常取g=9.8 m/s2或g=10 m/s2.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问题设计]1.试写出物体自开始下落经过时间t时的速度v和下落高度h的表达式.答案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v=gt,h=gt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适用?答案 都适用.[要点提炼]1.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速度位移公式:v2=2gh.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规律,如平均速度公式、位移差公式、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式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注意 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的一段,则该过程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应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分别为v=v0+gt、h=v0t+gt2.【典例精析】一、对自由落体运动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理解例1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g取9.8 m/s2B.在地面上的不同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相差不是很大C.地球上的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D.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解析 重力加速度g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在一般计算中g取9.8 m/s2,A错误;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相同,C正确;在地面上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一般不同,但相差不大,B正确;初速度为零是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个条件,D正确.答案 BCD二、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测量例2 某同学用如图3甲所示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他每两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测得AB=7.65 cm,BC=9.17 cm.则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测得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________ m/s2,它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解析 vB==2.1 m/s,由hBC-hAB=gt2可得g=9.5 m/s2,比真实值偏小.答案 2.1 9.5 小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例3 从离地面50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小球:(1)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内的位移、最后1 s内的位移.解析 由x=500 m和自由落体加速度,根据位移公式可直接算出落地所用时间,根据运动时间,可算出第1 s内的位移.最后1 s内的位移是下落总位移和前(n-1) s下落位移之差.(1)由x=gt2,得落地所用时间:t= = s=10 s(2)第1 s内的位移:x1=gt=×10×12 m=5 m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内的位移为x9=gt=×10×92 m=405 m所以最后1 s内的位移为Δx=x-x9=500 m-405 m=95 m.答案 (1)10 s (2)5 m 95 m针对训练 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就有一个水滴自8 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当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面的高度是(g取10 m/s2)( )A.2 m B.2.5 m C.2.9 m D.3.5 m答案 D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知相邻水滴位移比为1∶3∶5∶7,所以第二滴到地面(第一滴)的距离应为总高度的=,所以其离地距离为×8 m=3.5 m.【课堂小结】【自我检测】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B.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C.通过斜面上物体的匀加速运动外推出:斜面倾角为90°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D.总体的思维过程是:对现象观察研究→提出假说→逻辑推理→实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答案 ACD解析 根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可得选项A、C、D正确;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2.(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加速度)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D.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 m/s答案 D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物体刚下落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故B错误.自由落体运动是忽略空气阻力的运动,无论质量大小,下落时加速度都是g,故C错误.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 m/s2,故D正确.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A. B. C. D.答案 C解析 解法一 根据h=gt2,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下落时,下落高度为,离地高度为.解法二 把下落的时间平均分成两段,则这两段内的位移之比是1∶3,所以当物体下落时,离地高度h=H=H.4.(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测量)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利用频闪仪(频率为每秒20次)给自由下落的小球拍照,所拍的闪光照片如图4所示(图上所标数据为小球到达各位置时总的下落高度),则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4答案 1.6解析 由O到F,每两个相邻小球间的距离依次记为x1、x2、x3、x4、x5、x6,根据逐差法有,小球的加速度为a=,其中T=0.05 s,x6+x5+x4=7.20 cm-1.80 cm=5.40 cm,x1+x2+x3=1.80 cm,代入数据得a=1.6 m/s2.1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