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2022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1课时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图片忆童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图片忆童年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图片忆童年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图片忆童年与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相遇,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的浓浓情意。导语遇童年童孙稚子牧童默读古诗,思考:在这三首诗中,儿童分别用什么来代指?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初寻儿童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横牛背、吹短笛默读古诗,思考:在这三首诗中,儿童分别用什么来代指?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初寻儿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zhòuyúngònggōng供奉、供职供应、供给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季随性写下来的,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把麻搓成线在田间除草诗意: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再读古诗,理解诗意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理解,懂得诗意: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树荫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想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繁忙景象,勤劳。我想到:儿童天真烂漫,以耕种为乐趣。想象诗境,领悟感情我看到了男人们白天在地里干活的场景,有的赶着牛在耕地,有的挥着锄头在除草,干得热火朝天。想象诗境,领悟感情我看到夜晚女人们点着油灯,坐在纺车前抓紧时间纺织。想象诗境,领悟感情一个男孩正在刨土挖洞,锄头丢在一旁,种下种子后,一个女孩正准备浇水。想象诗境,领悟感情真希望我种的瓜快快长大!爸爸妈妈看到我种的瓜,一定会夸我能干!等到瓜熟了,我要分享给我的小伙伴们!想象诗境,领悟感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乡村泥土气息。想象诗境,领悟感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想象诗境,领悟感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背诵默写小组1: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了解作者小组2:作者幼年聪慧,十二岁时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他晚年退隐故乡石湖,留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首诗是其三十一首。了解作者了解作者作家钱钟书先生:范成大是“中国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成者。”交流诗评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弯下腰来看农民在做什么,并记录下来。交流诗评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种园得果仅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拓展积累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拓展积累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拓展积累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示着未泯的童心。拓展积累诵诗句,明诗体。借注释,解诗意。想意境,悟诗情。知诗人,阅诗评。总结学法展开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短文。课后作业同学们再见!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体会古诗词中的童真童趣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十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3、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情趣和欢乐。4、巩固古诗词学习的方法。3、教学过程板块一:追忆似水年华(一)图片忆童年老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猜出诗句。生1: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生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二)导语遇童年师:作家冰心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板块二:追寻诗中童趣(一)初寻儿童师:默读古诗三首,思考:在这三首诗中,儿童分别用什么来代指?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生1:儿童分别用童孙、稚子、牧童来代指。生2: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短笛。(2)细品童趣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2)生生互评。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学生说诗意,老师补充。3.想象诗境,领悟感情(1)师示范朗读师:闭目聆听,把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生1:我想到了农村田园一派繁忙的景象,男男女女都非常勤劳。生2:我想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他们耳濡目染,以学习耕种为乐趣。(2)观察图片师:仔细观察,把想象的画面说得更具体。生1:我看到了男人们白天在地里干活的场景,有的赶着牛在耕地,有的挥着锄头在除草。 生2:我看到夜晚女人们点着油灯,坐在纺车前抓紧时间纺织。(3)生3:一个男孩正在刨土挖洞,锄头丢在一旁,种下种子后,一个女孩正准备浇水。(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练习背诵并试着进行默写板块三:领会未泯童心(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1)交流作者(2)交流诗评2、拓展积累(1)师:对范成大这六十首古诗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2)师小结:退隐家乡后,他在田间与农民亲切交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首田园杂兴中。(二)总结学法1、总结方法师: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为例,再次复习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生:诵诗句,明诗体——借注释,解诗意——想意境,悟诗情——知诗人,阅诗评2、学以致用4、作业设计师:展开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短文。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昼.mp4 晓.mp4 桑.mp4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doc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pptx 耘.mp4 课文朗读1古诗三首.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