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 六年级下册14.清新的空气(教案+课件13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 六年级下册14.清新的空气(教案+课件13ppt+素材)

资源简介

14.清新的空气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5.3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10.5 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列举噪音、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12.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
【教材分析】
《清新的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的第三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通过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的学习,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等性质。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作为讨论理想家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污染与保护问题,特别是因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与治理。
全课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通过将清新的空气环境与污浊的空气环境进行一个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人与生物的重要性。第二个活动是有关雾霾知识的资料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雾霾是什么、怎样形成的以及有什么危害。第三个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检测空气中灰尘的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看似干净的空气中其实存在很多污染物。第四个活动,针对此前学习所得,引导学生讨论应对雾霾的方法,以及可以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近六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学生表现欲望变差,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对于六年级学生,空气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污染与保护问题,特别是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与治理。我们既要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并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自己感兴趣并能探究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2.描述清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指出污浊的空气有什么危害。
3.通过阅读资料指出雾霾是什么,针对雾霾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
科学探究: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汽车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2.通过检测空气污染物的实验,判断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2.关心自己生存的空气环境,能针对当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积极提出建议。
【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持空气环境清新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根据雾霾特点提出应对之策。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介绍雾霾的文字与图片资料。
学生材料: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色植物、大塑料袋、收集汽车尾气的管子、汽车尾气、水壶等;三面小镜子,凡士林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同学们是否向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郊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郊游去。(图片出示,播放音乐《郊游》)2. 如果我们在途中经过了这样的地方,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图片出示 :空气被污染的场景。)3. 我们毫无选择地呼吸着周围的空气,多么希望每时每刻能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揭示课题:清新的空气。 1. 学生交流:我们来到郊外,深吸泥土的芳香;我们来到公园,欣赏百米的喷泉;我们来到山野,徜徉在绿水青山间;我们来到海边,陶醉于落日霞光下……2. 学生讨论,说说不同的空气环境对人的影响。(清洁新鲜的空气,让人觉得舒适;污染的空气含有有害物质,会导致刺眼、刺鼻、咳嗽、恶心等,危害身体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乐、图像结合的课件,以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结合春游情境和当时当地的空气环境畅所欲言。]
二、探究空气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1.除了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陪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清新的空气和污染的空气对生物有什么影响?2. 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准备两盆品种及长势相同的植物,将两盆植物分别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在一个袋里充入空气,另一个袋里充入汽车尾气,然后扎紧袋口。确保每天分别充入足够的空气和汽车尾气;置于向阳处,按时浇水。连续5天观察两盆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3. 请预测一下:上面的实验将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让我们试一试,将上面的实验在家长的帮助下验证一下。下周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交流。(教师在教室里演示此实验。)4. 小结: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受到了污染。除了地震、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刮风、沙尘暴等自然污染,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粉尘、生活燃具排放的烟尘也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 学生交流:清洁的空气有利于动植物的健康生活;污染的空气,会危害动植物生长。2. 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到:两盆植物的长势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装在充入足够的空气的那盆长势正常;装入汽车尾气的那盆长得不好,叶子变黄、掉落。原因:汽车尾气存在有害物质,有害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进入体内,影响植物生长。) [设计意图:设计对比实验,引领学生借助汽车尾气,通过亲自实验,目睹空气污染的危害。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安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三、阅读资料,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 1.过渡:污染的空气影响着人、动物和植物的正常生活。(出示图片:霾下的城市)2. 我们追求“金山银山”,我们更追求“绿水青山”。 1. 学生交流:我理解的“雾霾”。2. 阅读资料《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3. 学生讨论、汇报:针对雾霾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做?(雾霾天出门戴口罩,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和次数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注重生命价值。通过图片、资料等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雾霾的危害,激起学生明辨是非的思想感情。]
四、测一测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 1.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污染了?你对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是否满意?2. 你家里的空气环境如何?让我们实地测一测。布置任务:找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图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把三面镜子放在家中不同的地方(厨房、房间、阳台);几天后,比较粘在镜子上灰尘的多少,看看哪里的空气污染最严重。(一周后交流。)3. 生活中有许多空气污染的现象,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时不时会不令人满意:汽车多、建筑施工多、能源消耗多,空气污染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两年,由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普遍重视,空气质量有所提高,雾霾少了,蓝天白云多了。4. 为了我们能一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我们能够为净化空气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5. 你想对周围的人和有关部门提出哪些环保建议? 1. 学生交流。2. 家里的空气环境如何?让我们实地测一测:找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图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把三面镜子放在家中不同的地方(厨房、房间、阳台);几天后,比较粘在镜子上灰尘的多少,看看哪里的空气污染最严重。3. 学生交流:先洒水后扫地,用湿抹布擦黑板,不燃放烟花爆竹等。4.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不随意焚烧垃圾;多步行、骑车,少开车;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等。 [设计意图: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或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五、课后拓展 布置任务:调查了解当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并以倡议书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调查了解当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并以倡议书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设计意图:由认识转化为行动,通过空气污染问题的提出和建议,将环境保护意识转化成一种社会责任。]
【板书设计】
14.清新的空气
植树造林
环保出行
禁止焚烧垃圾
控制扬尘污染
……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 614.清新的空气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5.3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10.5 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列举噪音、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12.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
【教材分析】
《清新的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的第三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通过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的学习,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等性质。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作为讨论理想家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污染与保护问题,特别是因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与治理。
全课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通过将清新的空气环境与污浊的空气环境进行一个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人与生物的重要性。第二个活动是有关雾霾知识的资料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雾霾是什么、怎样形成的以及有什么危害。第三个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检测空气中灰尘的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看似干净的空气中其实存在很多污染物。第四个活动,针对此前学习所得,引导学生讨论应对雾霾的方法,以及可以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近六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学生表现欲望变差,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对于六年级学生,空气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污染与保护问题,特别是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与治理。我们既要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并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自己感兴趣并能探究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2.描述清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指出污浊的空气有什么危害。
3.通过阅读资料指出雾霾是什么,针对雾霾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
科学探究: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汽车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2.通过检测空气污染物的实验,判断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2.关心自己生存的空气环境,能针对当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积极提出建议。
【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持空气环境清新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根据雾霾特点提出应对之策。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介绍雾霾的文字与图片资料。
学生材料: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色植物、大塑料袋、收集汽车尾气的管子、汽车尾气、水壶等;三面小镜子,凡士林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同学们是否向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郊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郊游去。(图片出示,播放音乐《郊游》)
2.学生交流:我们来到郊外,深吸泥土的芳香;我们来到公园,欣赏百米的喷泉;我们来到山野,徜徉在绿水青山间;我们来到海边,陶醉于落日霞光下……
3.如果我们在途中经过了这样的地方,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图片出示 :空气被污染的场景。)
4.学生讨论,说说不同的空气环境对人的影响。(清洁新鲜的空气,让人觉得舒适;污染的空气含有有害物质,会导致刺眼、刺鼻、咳嗽、恶心等,危害身体健康。)
5.我们毫无选择地呼吸着周围的空气,多么希望每时每刻能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揭示课题:清新的空气。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乐、图像结合的课件,以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结合春游情境和当时当地的空气环境畅所欲言。]
二、探究空气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1.除了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陪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清新的空气和污染的空气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2.学生交流:清洁的空气有利于动植物的健康生活;污染的空气,会危害动植物生长。
3.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准备两盆品种及长势相同的植物,将两盆植物分别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在一个袋里充入空气,另一个袋里充入汽车尾气,然后扎紧袋口。确保每天分别充入足够的空气和汽车尾气;置于向阳处,按时浇水。连续5天观察两盆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
4.请预测一下:上面的实验将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
5.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到:两盆植物的长势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装在充入足够的空气的那盆长势正常;装入汽车尾气的那盆长得不好,叶子变黄、掉落。原因:汽车尾气存在有害物质,有害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进入体内,影响植物生长。)
6.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让我们试一试,将上面的实验在家长的帮助下验证一下。下周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交流。(教师在教室里演示此实验。)
7.小结: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受到了污染。除了地震、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刮风、沙尘暴等自然污染,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粉尘、生活燃具排放的烟尘也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设计对比实验,引领学生借助汽车尾气,通过亲自实验,目睹空气污染的危害。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安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三、阅读资料,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
1.过渡:污染的空气影响着人、动物和植物的正常生活。(出示图片:霾下的城市)
2.学生交流:我理解的“雾霾”。
3.阅读资料《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
4.学生讨论、汇报:针对雾霾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做?(雾霾天出门戴口罩,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和次数等)
5.小结:我们追求“金山银山”,我们更追求“绿水青山”。
[设计意图:教育不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注重生命价值。通过图片、资料等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雾霾的危害,激起学生明辨是非的思想感情。]
四、测一测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
1.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污染了?你对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是否满意?
2.学生交流。
3.你家里的空气环境如何?让我们实地测一测。布置任务:找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图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把三面镜子放在家中不同的地方(厨房、房间、阳台);几天后,比较粘在镜子上灰尘的多少,看看哪里的空气污染最严重。(一周后交流。)
4.生活中有许多空气污染的现象,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时不时会不令人满意:汽车多、建筑施工多、能源消耗多,空气污染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两年,由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普遍重视,空气质量有所提高,雾霾少了,蓝天白云多了。
5.为了我们能一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我们能够为净化空气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先洒水后扫地,用湿抹布擦黑板,不燃放烟花爆竹等。)
6.你想对周围的人和有关部门提出哪些环保建议?(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不随意焚烧垃圾;多步行、骑车,少开车;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等。)
[设计意图: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或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五、课后拓展
调查了解当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并以倡议书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设计意图:由认识转化为行动,通过空气污染问题的提出和建议,将环境保护意识转化成一种社会责任。]
【板书设计】
14.清新的空气
植树造林
环保出行
禁止焚烧垃圾
控制扬尘污染
……(共13张PPT)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理想的家园
14.清新的空气
讨论:空气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讨论:空气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讨论:空气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研究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准备两盆品种及长势相同的植物,将两盆植物分别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
2.在一个袋里充入空气,另一个袋里充入汽车尾气,然后扎紧袋口。确保每天分别充入足够的空气和汽车尾气。
3.置于向阳处,按时浇水。连续5天观察两盆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
注意:请在成人的帮助下进行实验
讨论:空气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阅读资料,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
阅读资料,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
阅读资料,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
1.雾霾天出门戴口罩;
2.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3.……
你有哪些应对雾霾的方法?
实验检测: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
1.准备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涂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
2.把三面镜子放在家中不同的地方。
3.几天后,比较粘在镜子上的灰尘的多少,记录哪里的空气污染最严重。
测一测周围哪里的灰尘污染最严重。
讨论:我们可以为净化空气做什么
先洒水后扫地
用湿抹布擦黑板
不吸烟
不燃放烟花爆竹
讨论:我们可以为净化空气做什么
植树造林
不随意焚烧垃圾
多步行,少开车
加强污染企业治理
一、调查你周围的灰尘污染情况。
地点 调查方法 污染状况 可能的污染源
自家阳台
教室窗台
马路边
二、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1.植树造林;
2.机动车尾气治理,多环保出行;
3.禁止焚烧垃圾;
4.控制道路扬尘污染等。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