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资源概要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资源概要分析

资源简介

第3单元《自然资源》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自然资源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这种依赖性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加强。自然资源还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证。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的自然、经济、社会及生态属性等相互关联并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安全的总体态势。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过度向自然索取,同时将资源转化为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是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必备素养。学习资源科学,不仅是为了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更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资源,协调资源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和同理心,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过程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当引发的社会问题感到忧虑。另外,通过前五年的学习,他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常见的自然物质,因而具备开展自然资源教学的认知和心理基础。然而,小学生不是自然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只是各种产品的使用者。他们不熟悉生产制造所需的各种自然资源,因此对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特征、分布缺乏了解。他们不知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甚至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肆意糟蹋和浪费人类共有的资源的现象。因此,让他们从小认识自然资源的有用性、有限性、整体性和社会性,有利于形成崇尚资源保护的价值观,养成资源节约型生活方式,以科学观念参与社会决策并解决资源安全问题。
本单元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建立关于自然资源构成、用途、有限性等方面的整体认识,通过一系列模拟实验、探究实验、科普阅读、互动研讨,使学生初步具备识别身边各种自然资源的能力,能区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并将“从我做起,善用自然资源”的新生活方式普及到每一个适龄儿童。通过查阅和分析资料,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资源和能源,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我们需要节约能源,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通过联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调查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物品重复使用等情况,学生尝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增强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本单元内容趣味性强,活动可操作性强,重视联系生活实际,课课有科学思维活动、实验探究活动,有精编的科普阅读材料支持学生学习,符合该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观察、实验、阅读、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5.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知道一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一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资源,树立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识。
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护资源的举措。
15.2 人类生存需要不同形式的能源。
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
描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知道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些举措。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侧重认识自然资源的构成、多用性与有限性,由《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新能源》《善用自然资源》四课组成。按照由点到面、由微观到宏观、先现象后本质、先观念后行动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识别各种自然资源入手,聚焦到认识化石能源,延伸到认识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后回到资源安全、善用自然资源的人地协调观念,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建构起本主题的核心概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辨识生产牛仔裤等物品用到的自然资源,根据资源的物质种类给身边的自然资源归类,并借助科普阅读进一步认识距离日常生活较远的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聚焦常见的化石能源,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借助阅读认识化石能源的成因,模拟石油开采方法,最后查阅资料认识它们的更多用途和异同。《开发新能源》则指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先向学生介绍新能源,认识利用太阳能的产品,再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车并探究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影响因素发现提高能效的一些措施,最后借助阅读资料初步认识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常见的新能源。《善用自然资源》首先帮助学生发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接着呈现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短缺问题,以实例让学生懂得应采用减少消耗、重复使用、回收利用的方法应对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2)能详细说明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和异同,举例说明新能源的构成和利用方式。
(3)乐于探究石油开采装置、光电板、双层玻璃的应用效果。
(4)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短缺现象,列举多个力所能及保护自然资源的举措。
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 1
2 煤、石油和天然气 1
3 开发新能源 1-2
4 善用自然资源 2
总课时 5-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