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知识点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知识点知识点

资源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知识点
教科版五下4.1《温度与水的变化》知识点(图文版)
实验: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实验方法: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②测量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③待水沸腾时,撤走酒精灯(停止给水加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④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给水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对沸水的持续加热,观测、
记录水和温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温达到100℃时沸腾。
②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逐渐降低,水面冒出的白气逐渐减少。
③再次加热至沸腾时,水温再次上升,直至100℃保持不变。沸腾时,水面不
断翻腾,有大量白气产生,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
1.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逐渐变为沸腾的状态,水开始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温度逐渐降低,白气逐渐减少。
2.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且只有持续加热,水才会持续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逐渐变为沸腾的状态,水开始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温度逐渐降低,白气逐渐减少。
4.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且只有持续加热,水才会
持续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教科版五下4.2《水的蒸发和凝结》知识点(图文版)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换与温度有关。
2.水蒸发的现象:湿衣服晾干了,水洼里的水变干了。
3.水蒸气凝结的现象:早晨草地上的露珠,刚洗完澡后浴室的玻璃上有水珠。
实验:水的蒸发和凝结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实验方法: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水。
②将其中一杯水用酒精灯加热至80℃,另一杯水加热至40℃。
③各放置5分钟,用电子秤称量每杯水的质量观察并比较水量减少得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为80℃的水质量小,水量减少得多;温度为40℃的水质量
大,水量减少得少。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实验方法:①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玻璃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②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再加入一些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①加入冰块后,玻璃杯外壁出现小水珠,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2℃,杯外为20℃。
②加入食盐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变多,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一8℃,杯外为20℃。
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加入食盐后温度降低,导致小水珠变多。
4.云、雾、霜、雪的形成原因
云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小水珠成小冰晶,飘浮在高空。
雾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
霜是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
雪是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
教科版五下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知识点(图文版)
1.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导致高温物体温度下降,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至两个物体温度相同。
2.在“观察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后的温度变化”的实验中,试管中的凉水从烧杯中的热水中吸收热量,温度上升;烧杯中热水的热量向试管中的凉水传递,温度下降。当凉水和热水温度相同后,凉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二者的温度在室温的影响下同时下降,直至与室温相同。
3.生活中可以使用感温纸带、感温粉末等来感知温度。感温粉末遇热颜色变浅,可以把感温粉末加入水中,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观察温度的变化。
教科版五下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知识点(图文版)
1.将牛奶包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把热量传给了牛奶。喝汤时,将金属勺浸在热汤中,热汤把热量传给了金属勺的勺口,热量沿着金属勺慢慢地向末端传递,过一会儿,勺柄也热起来了。
2.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如酒精灯火焰的热传给金属条、金属圆片等),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如热从金属条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从金属圆片的中心向四周传递等),这个过程叫热传递,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
3.三种热传递方式
(1)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2)热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使热量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3)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
教科版五下4.5《热在水中的传递》知识点(图文版)
1.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
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2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热的传递过程如图中箭头所
示。
3.冬天,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取暖器周围的空气先热起来,热空气上
升,房间里上部的冷空气下降变热,冷、热空气的相对流动使房间里的空气全
部变热,如图所示。
教科版五下4.6《哪个传热快》知识点(图文版)
1.不同的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比较快,塑料和木头材料传热比较慢。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质叫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叫热的不良导体。
3.一般来说,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金属中最善于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
4.电饭煲内胆炒菜用的锅等需要有很强的传热本领,因此大多用金属材料制造;而锅铲、汤勺、漏勺、铁锅等的把手以及隔热垫则大多用塑料、木头等热的不良导体制造,以免烫伤手。
教科版五下4.7《做一个保温杯》知识点(图文版)
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2)不锈钢杯里的水凉得最快,这是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陶瓷杯里的水凉得最慢,这是因为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
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2)不锈钢杯里的水凉得最快,这是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陶瓷杯里的水凉得最慢,这是因为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
3.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减慢热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1)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杯内热量的流失。
(2)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外界热量进入杯内。
4.保温瓶内胆原理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