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案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重点)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点)4.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难点)1.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1)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1)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2)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拥有更多处理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事务的自治权。(3)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5.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内容①前提和基础:国家的统一领导②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③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④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⑤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4)原因:(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④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5)要求:(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须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知识总结】一、我国为什么要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什么要处理民族问题)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始终坚持的方针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5.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致力于民族地区发展。二、我国应该怎么样处理民族问题(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类题目)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坚持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3.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5.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团结信教群众致力于民族地区发展。6.政府应履行……职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7.公民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提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我国的民族差别正逐渐消失。提示: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4.自治地方的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可以依法行使自治权。提示:监察机关(监察委)和司法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不属于自治机关,不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的主体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5.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提示: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不可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特点,我们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使信教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引导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6.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提示:宗教在本质上仍然是唯心的。7.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提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公民信教,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国家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8.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提示:不能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1.从“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到成为我国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14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1%;从全区80%以上人口是文盲、没有1所大学,到基本消除文盲、建立50多所高校;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覆盖率98%以上;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7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了( )①我国已根除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 ②民族地区的特殊地位有利于促进民族繁荣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巨大优越性 ④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内蒙古自治区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③④正确。我国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仍然存在,①与实际不符;②中“特殊地位”说法不妥。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话说明我国(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消除 ④各民族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就要尊重民族差异,尊重各民族独特的文化,①正确;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各族人民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存在民族问题,②错误,④正确;由于受自然历史等条件影响,各民族发展仍不平衡,③错误。答案:C3.2020年4月,经专项评估检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等17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至此,青海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这一变化( )①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诠释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铲除了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④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青海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诠释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的42个贫困县并不都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也就不能体现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就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③错误。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实施以来,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以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为基础和前提②保证了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③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④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题干强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④错误,我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并没有特殊地位。5.我国共设立了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我国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自治机关主要是指自治区的人大、党委和政府③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三级④民族自治区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我国只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①;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排除②。③④表述均正确。6.2020年7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当前新疆各族人民基本人权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新疆地区经济总量增长了近200倍,当地各族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14年至2019年底,全区累计实现73万户、29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率由2013年的19.4%下降至1.24%。这一成就( )①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②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有利于清除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④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当家作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③“清除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说法错误;④“公民当家作主”说法错误。答案:A7.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B.延边州人大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延边州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C.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选举林郑月娥为第五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D.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回族乡人民政府举行表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活动解析:延边州人大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延边州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体现,B符合题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不属于自治机关,A不符合题意。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C不符合题意。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D不符合题意。8.从下图的漫画《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①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 ②确保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核心内容是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④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赋予自治地方自治权,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灵活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维护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故①②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并非是高度自治,故③④错误。所以答案选择A。9.2020年伊斯兰教的“斋月”从4月24日开始。为保证平稳渡过“斋月”,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部署各市民宗局认真落实国家各级关于疫情防控的有关通知精神和相关要求,各地把斋月活动管理纳入当地联防联控机制。这说明( )A.我国鼓励并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B.我国的宗教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我国宗教界要自觉服从国家的最高利益D.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解析:疫情期间为保证平稳渡过伊斯兰教的“斋月”,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部署各市民宗局认真落实国家各级关于疫情防控的有关通知精神和相关要求,各地把斋月活动管理纳入当地联防联控机制。这说明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我国宗教界要自觉服从国家的最高利益,C符合题意。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不鼓励公民进行宗教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打击非法宗教活动,A错误。 我国宗教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但宗教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B错误。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D错误。10.《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提出,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努力把宗教教义教规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这说明( )①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②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我国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努力把宗教教义教规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说明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说法错误;③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11.《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明确佛教道教活动场所的非营利性质,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场所。落实好这一要求有利于( )①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②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依法保护各类宗教活动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规范宗教对外交往活动④维护佛教道教界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传承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明确佛教道教活动场所的非营利性质,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场所。”说明国家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佛教道教界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传承发展,①④符合题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而不是依法保护各类宗教活动,②错误。材料未涉及外部宗教势力、宗教团体、宗教活动等,也就不体现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规范宗教对外交往活动,③排除。12.在全国政协对外交往的舞台上,活跃着一个重要的团体——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这个由我国五大宗教代表人士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多年来不断巩固和提高中国宗教界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这表明( )①宗教方面的国际交往是我国与世界友好往来的一部分 ②宗教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③我国要积极利用宗教进行国际渗透 ④宗教交往是国际交往最有效的方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不断巩固和提高中国宗教界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体现了①;“为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体现了②;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④夸大了宗教交往的作用,排除。答题卡(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内)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二、非选择题13.民族团结如空气,失之则难存。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9月是西藏第30个民族团结月。通过回顾历史,同学们了解到,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当前要着力增强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国家把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力维护西藏的和谐稳定。请运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谈谈国家是如何维护西藏和谐稳定的。[答案]①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维护西藏的和谐稳定提供制度保障。[解析]知识范围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指向是谈谈国家是如何维护西藏和谐稳定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角度来分析说明。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