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 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学案1.了解我国法律发展历史2.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意义及内容(难点)3.识记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重点)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法律的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4)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意义: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内容①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②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所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③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④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是我国现当代的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⑤法的特征A.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D.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法的职能)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原因: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表现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④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提示:错误。唐朝时期,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2.我国形成了以党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示: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在我国,行政机关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提示: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4.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其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提示: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5.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经济实力所决定。提示: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1.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其他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统治的工具②法治是人类社会的结晶,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法律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④法律与其他发明一样,都使人类进入文明社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其他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取自己”意在强调法律与其他发明之间的区別,且“都使人类进人文明社会”说法错误,排除④:“法律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说明法治是人类社会的结品,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表明了法律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②③正确。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阶级性,①错误。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设梦想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④一国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法治建设要与国情相适应,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①②。答案选D。3.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中华法系不但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法制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关于中华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的( )①中华法系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②中华法系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③中华法系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④中华法系代表性法典为《大清律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③正确,①④错误。中华法系不但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法制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看出中华法系对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②正确4.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下列对我国法律体系认识正确的是( B )①法律体系中的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②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使我国所有领域的各项生活都有法可依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并不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①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只是初步形成,还不能做到使各项生活都有法可依,④错误;②③正确。5.中华法系源远流长,经历数千年发生、发展、转型的过程,而迄未中断,沿革流变非常清晰。下列能体现“中华法系源远流长”的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②儒家思想在唐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形成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④中华法系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源远流长”一方面表示时间久远、历史悠久,另一方面是指没有断绝,①③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了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②错误;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④错误。6.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这体现的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法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由生产方式决定解析: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A当选;B、C不合题意,D并非法的特征。7.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C.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解析:材料强调了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D符合题意;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A错误;B与题意不符;C与题意无关。8.下列关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②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③其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④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体现,①中“公民”说法错误。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③缩小了法的适用范围。②④说法正确。9.2019年7月2日,河北省保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质量建设法治保定。下列做法符合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求的是①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行政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②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形成完备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④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普法活动,让人民群众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 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符合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要求,①人选;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符合公正司法的要求,③入选。②体现的是科学立法,排除;开展全民普法活动不符合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要求,排除④10.依法治国需要全面推进。其中立法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应该是( )A.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现代化解析:B是立法方面的目标,A、C、D不属于立法领域。11.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习近平强调,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这表明( )①国家制定法律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②本次立法旨在完善国家的根本大法③一国的法治由本国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应当与其相适应④《民法典》可以保护每个人的各种权益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表明国家制定法律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①符合题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材料阐释的是民事法律的编纂,未涉及宪法,②排除。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主要表明一国的法治由本国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应当与其相适应,③符合题意。《民法典》是民事方面的法律编纂,保障的是民事权利,《民法典》不可能保护每个人的各种权益,因为“每个人”包括人民和敌人,“各种权益”包括正当利益与非正当利益,④排除。12.读图“法治建设在路上”。据此,下列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过程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重视人权建设C.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正确。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错误。B不是对我国法治建设过程的认识,只是对其中一个环节的认识,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D排除。答题卡(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内)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与经验座谈会,回顾和总结7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他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建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解题思路】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从材料中看,“建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说明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说明我国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说明全社会法治观念意识显着增强。【参考答案】①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我国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③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