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第5课时 岩石、沙和黏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2.了解岩石、沙和黏土各不相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2.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2.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难点: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准备自行搜集岩石和矿物;放大镜、标本盒、便贴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1.思考:我们能在哪些地方找到岩石、沙和黏土?2.思考: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3.揭示课题:岩石、沙和黏土(板书)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探索一: 岩石、沙和黏土的发现地1. 说一说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下来。2. PPT出示一些典型的图片(预设:山边、海边、河边、田野、沙漠)。探索二: 观察岩石、沙和黏土1.明确观察要求和方法,微课演示实验方法:①眼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②鼻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③手摸: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2.全班交流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指导学生用“粗糙、细腻、颗粒较大、颗粒较小”等词语进行描述)3. 观察潮湿的沙和黏土:明确观察要求和方法,微课演示实验方法:①分别用药匙取适量沙和黏土放在手心,用滴管滴少量水润湿,试着团成小球,观察现象。②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过一会儿,把白纸竖起抖一抖,观察痕迹。4.组内合作,有序观察,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经过观察,你知道了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2.通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循环关系【板书设计】3.5岩石、沙和黏土物质 岩石 沙 黏土特征 粗糙颗粒大 粗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 细腻颗粒很小颗粒间隙小黏性大【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采用眼看、鼻闻、手触摸、团小球、涂痕等方法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实验中就要仔细观察,并对特征做出描述,这时描述要准确、客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3.5 岩石、沙和黏土教科版 四年级下目 录CATALOG01020304聚焦探索研讨拓展Teaching AnlysisTeaching DesignTeaching ProcessTeaching Refletion聚焦由于大自然的作用,岩石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大块岩石小石块和沙太阳、风、水、地震、火山、植物、动物等作用黏土聚焦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岩石沙黏土探索一 说一说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岩石、土壤和黏土我们可以在山上、海边、溪边、沙漠、田野中找到它们探索二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调动感官+借助工具闻摸看气味颜色、颗粒扇闻粗糙度、黏性探索二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调动感官+借助工具探索二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团一团、涂一涂——比较黏性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土壤,在白纸上涂痕。探索二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团一团、涂一涂——比较黏性研讨 经过观察,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黏土的特征是细腻光滑,颗粒非常小,有一定的保水性。岩石的特征是体积较大,比较坚硬;沙的特征是颗粒小,不容易保持水分;研讨 通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碎裂成更小的颗粒碎裂成较大的颗粒拓展 岩石和土壤的循环关系课堂练习1.以下三种物质中,容易团成小球的是( )。A.岩石 B.沙 C.黏土2.涂痕干燥后,痕迹最明显的是( )。A.岩石 B.沙 C.黏土CC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感谢您的观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5岩石与土壤的循环关系.mp4 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doc 3.5《岩石、沙和黏土》课件.pptx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mp4 比较黏性.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