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浙教版 七年级下第08讲 光现象考点梳理1.光的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 的现象。2.白光是 色光,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3.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 ,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偏折程度最小, 偏折程度最大。4.红外线是在光谱上 以外的不可见光,有能量辐射。紫外线是在光谱的 以外不可见光,有 的作用。考点一 知道光的色散[a]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光杀菌折射红光紫光复红光考点梳理考点二 知道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a]1.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沿 传播。 2.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 、 、射击瞄准、排队看齐等。3. 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 。 4. 小孔成像的特点:像的性质是 。【提醒】光源必须是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反射光的物体不算。光沿直线传播必须满足介质是同一种均匀物质。直线光源倒立的实像影子日食和月食考点梳理考点三 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a]1.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举例:① 污染(主要是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引起的光污染);②潜水艇中 的应用;③通过 观察物体;④岸边的物体在水中的 。白亮潜望镜平面镜倒影考点梳理考点四 描述光的反射定律[a]1.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2. 光路具有 性。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1)纸板的作用是 ,纸板上的直线 ON 于镜面。(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是改变了 角,从而改变了 角; 次实验,用量角器量量出角度;得出结论 。(3) 将 F 板绕 ON 前后转动,在 F 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说明 。 同一平面法线等于可逆【提醒】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决定的,因此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垂直显示光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入射多考点梳理项目 镜面反射 漫反射不同点 反射面 粗糙、凹凸不平光线 平行光入射,所有反射光线仍旧 平行光入射,反射光线 视觉 感受 某个方向十分 ,其余方向很暗 方向都能看到物体,但不刺眼相同点 都遵循光的 光滑平整平行杂乱散漫刺眼反射定律各个考点五 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a]反射类型:反射可分 反射和 反射。 镜面漫考点梳理考点六 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a]1. 平面镜成像原理: 。 2. 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平面镜中成 、 的虚像;像和物到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记忆口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3. 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呈现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反射正立等大相等垂直不能【提醒】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镜面的大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考点七 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a]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 2. 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实例: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筷子在水面处弯折;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等。斜射光的折射考点梳理考点八 描述光的折射规律[a]1. 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 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 入射角。(4)根据光路的 性可知,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2. 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 的夹角。3.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4. 光在密度小的透明物质中的折射角或入射角要比在密度大的透明物质中的折射角或入射角。同一平面法线小于可逆大于法线不变大考点梳理考点九 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a] 例如,蓝天飘着白云,我们向清澈、平静的池塘看去,仿佛鱼在白云中游动,你看到的白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而看到的水中鱼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1)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相同之处:都是 像;不同之处:成像原理不同。(2)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 反射折射浅虚考点梳理考点十 凸透镜和凹透镜及作用[a]1.凸透镜:(1)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 作用。(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 ;由于光路是 的,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 。焦点会聚可逆平行于主轴不变2.凸透镜:(1)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 作用。(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由于光路是 的,入射方向的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 。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平行于主轴不变可逆发散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利用了光的 。折射考点梳理考点十一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u>2f 2f>v>fu=2f v=2f2f>u>f v>2f 幻灯机u=f 不成像 uu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等大实像倒立放大实像1.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注意:开始时应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处于 ,并使三者正对。 同一水平高度正立放大虚像照相机、眼球测焦距放大镜3.当u>v时,成 的实像;当u倒立、缩小倒立、放大可逆考点梳理考点十二 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a]1. 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 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 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 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3.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4.瞳孔在光线强时会变小,光线弱时会变大。前后径前前后径后面凸透镜光屏考题精讲例1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8-3所示,圆筒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A变大【解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知道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解题的关键。重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训练1 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B.镜子里的像C.耀眼的铁栏杆D.树阴下圆形光斑对点训练 【解析】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镜子里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耀眼的铁栏杆属于镜面反射,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树阴下圆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D考题精讲重点二 光的反射例2 如图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的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80°向右【解析】(1)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知光点S的移动方向,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对点训练训练2-1 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 .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 .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C .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 .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训练C训练2-2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 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D例3 如图是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 蜡烛的像可以由光屏承接D. 该实验应选择较厚的玻璃板B【解析】A.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成的像比较清晰,A说法错误;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B正确;C.实像能用光屏承接,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C错误;D.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都能反射光线成像,所以应使用较薄的玻璃板,D错误。考题精讲重点三 平面镜成像对点训练训练3-1 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C训练3-2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 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cm。(3) 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便于找到像的位置60不随例4 如图所示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如图 所示中,能表示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路径的是 ( )重点四 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解析】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水中鱼反射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A考题精讲训练4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直线反射折射对点训练考题精讲重点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例5 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右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解析】A选项、B选项:照相机成像在相机内部胶片上,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对应物距应大于两倍焦距,故应在甲区域内,故A正确,B错误;C选项、D选项:放大镜的使用,人眼观察到的像与物体在同一侧,并且放大正立,属于虚像,则此时对应的物距应小于焦距,故应在丙区域内,故CD错误。A训练5-1 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块 镜。 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 矿泉水瓶(选填“靠近”或“远离”)。对点训练训练5-2 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凸透靠近D例6 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或 。【解析】(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相当于近视眼。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或在蜡烛 和透镜之间放凹透镜,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需要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向外抽水。重点六 眼球的成像特点考题精讲抽水缩小光屏向左移动或在蜡烛 和透镜之间放凹透镜训练6-1“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对点训练A训练6-2 科学家对人眼球进行了解剖后,绘出了眼球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并根据眼球结构特点,进行了模拟成像的实验(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透镜、白纸板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看见一清晰的烛焰的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 4视网膜实像(3)眼睛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可以配戴 加以矫正。 晶状体的曲度凹透镜对点训练课时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温枪测量体温,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B.日环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30°D.在电影院,坐在不同座位都能观赏电影场景,是由于银幕对光线产生了镜面反射A课时训练3.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煦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煦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B4.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C6.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5.当蜡烛、凸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甲更换为凸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凸透镜甲的焦距为20 cmB.凸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 cmBA7.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平面镜和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 薄玻璃板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3)小金学面镜成像后,回家观察到他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 m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乙所示。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 (4)细心的小金还发现家里汽车(如图丙所示)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夜间开车时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不至于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不变上方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 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成清晰的像。放大75倒立、等大的实像右左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8讲 光现象 每讲一练一、选择题1.“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2.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3.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这是因为( )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C.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 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4.如图所示,有一人甲从平直的桥面沿直线从A处走向B处的过程中,在岸边C处的乙可清晰看到平静水面上甲的倒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在桥面上竖直向上跳起来,甲的倒影大小不变B.甲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甲是运动的C.当甲刚过B点后,乙就无法再看到他的倒影D.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5.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6.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B.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二、填空题7.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8.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9.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次数 物距/cm 像距/cm1 5.0 5.02 8.0 8.03 12.0 12.0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________。(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10.小明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所示(甲)所示它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1)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选填“A”、“B”、“C”、“D”)(2)若在图中(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靠镜透镜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B 4.A 5.D 6.B二、填空题7.(1)漫反射 (2)直线8.(1)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2)改变光线 AO 与 ON 的夹角9.(1)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像距等于物距(3)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10.(1)A C (2)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8讲 光现象*考点梳理考点一 知道光的色散[a]1.光的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 的现象。2.白光是 色光,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3.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 ,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偏折程度最小, 偏折程度最大。4.红外线是在光谱上 以外的不可见光,有能量辐射。紫外线是在光谱的 以外不可见光,有 的作用。考点二 知道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a]1.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沿 传播。 2.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 、 、射击瞄准、排队看齐等。3. 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 。 4. 小孔成像的特点:像的性质是 。【提醒】光源必须是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反射光的物体不算。光沿直线传播必须满足介质是同一种均匀物质。考点三 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a]1.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举例:① 污染(主要是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引起的光污染);②潜水艇中 的应用;③通过 观察物体;④岸边的物体在水中的 。考点四 描述光的反射定律[a]1.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2. 光路具有 性。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1)纸板的作用是 ,纸板上的直线 ON 于镜面。(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是改变了 角,从而改变了角; 次实验,用量角器量量出角度;得出结论 。(3) 将 F 板绕 ON 前后转动,在 F 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说明 。【提醒】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决定的,因此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考点五 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a]反射类型:反射可分 反射和 反射。 项目 镜面反射 漫反射反射面 。 粗糙、凹凸不平不同点 光线 平行光入射,所有反射 线仍旧 。 平行光入射,反射光线 。视觉感受 某个方向十分 ,其余方向很暗 方向都能看到物体,但不刺眼相同点 都遵循光的 。考点六 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a]1. 平面镜成像原理: 。 2. 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平面镜中成 、 的虚像;像和物到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记忆口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3. 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呈现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提醒】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镜面的大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考点七 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a]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 2. 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实例: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筷子在水面处弯折;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等。考点八 描述光的折射规律[a]1. 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 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 入射角。(4)根据光路的 性可知,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2. 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 的夹角。3.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4.光在密度小的透明物质中的折射角或入射角要比在密度大的透明物质中的折射角或入射角 。考点九 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a]例如,蓝天飘着白云,我们向清澈、平静的池塘看去,仿佛鱼在白云中游动,你看到的白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而看到的水中鱼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1)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相同之处:都是 像;不同之处:成像原理不同。(2)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 考点十 凸透镜和凹透镜及作用[a]1.凸透镜:(1)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 作用。(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 ;由于光路是 的,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 。2.凸透镜:(1)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 作用。(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由于光路是的,入射方向的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 。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利用了光的 。考点十一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1.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注意:开始时应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处于 ,并使三者正对。 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u>2f 2f>v>fu=2f v=2f2f>u>f v>2f 幻灯机u=f 不成像uu3.当u>v时,成 的实像;当u光路是 的。考点十二 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a]1. 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 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 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 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3.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4.瞳孔在光线强时会变小,光线弱时会变大。*考题精讲重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例1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对点训练训练1 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考题精讲重点二 光的反射例2 如图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的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对点训练训练2-1 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 .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 .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C .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 .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训练训练2-2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 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考题精讲例3 如图是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 蜡烛的像可以由光屏承接D. 该实验应选择较厚的玻璃板*对点训练训练3-1 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训练3-2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 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cm。(3) 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考题精讲重点四 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例4 如图所示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如图 所示中,能表示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路径的是( )*对点训练训练4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考题精讲例5 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右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对点训练训练5-1 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块 镜。 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 矿泉水瓶(选填“靠近”或“远离”)。训练5-2 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重点六 眼球的成像特点例6 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填“放大”、“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或 。*对点训练训练6-1“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训练6-2 科学家对人眼球进行了解剖后,绘出了眼球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并根据眼球结构特点,进行了模拟成像的实验(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透镜、白纸板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看见一清晰的烛焰的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3)眼睛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可以配戴 加以矫正。 *课时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温枪测量体温,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B.日环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30°D.在电影院,坐在不同座位都能观赏电影场景,是由于银幕对光线产生了镜面反射3.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煦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煦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4.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5.当蜡烛、凸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甲更换为凸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凸透镜甲的焦距为20 cmB.凸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 cm6.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7.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平面镜和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3)小金学面镜成像后,回家观察到他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 m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乙所示。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 (4)细心的小金还发现家里汽车(如图丙所示)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夜间开车时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不至于影响司机观察路况。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 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成清晰的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复习·分册】第08讲 光现象.pptx 第08讲 光现象 学案.docx 第08讲 光现象 每讲一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