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

资源简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2.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
3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2.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教学难点: 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2.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2021年9月2日,109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以及1226件相关遗物,终于返回祖国!从2014年到2021年,祖国已连续八年接回825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70年前,我们的长辈,支援朝鲜,抗美援朝!虽然那时候他们的后勤补给、武器装备,都远远不如美军,但却用血肉和身躯,用不屈的意志,用生命击退了敌人!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些英雄们离开家园,奔赴战场时,很多都只是少年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 多媒体展示电影《长津湖》剧照及战役简介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 学生阅读资料后思考相关问题: 1.你对抗美援朝战争了解多少?请试列举一位英雄人物,并简要叙述其事迹。 2.预告片和资料简介,你是否对电影《长津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一睹为快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引导并总结:张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冰雕连等英雄故事感人至深,用实际行动乃至生命谱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津湖战役更是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和认知,这属于事实判断;我们对电影感不感兴趣,这属于价值判断;我们是否选择去影院观影,这属于价值选择。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与关系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1)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客观状态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做出的判断。 (2)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 (3)价值选择: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2.关系: 过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让我们通过探究,来进一步了解。 探究活动二:展示四位先进人物——陈乔年、董存瑞、王继才和黄文秀。 请同学们思考: 1.想一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一成不变的吗?为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可能具有怎么的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各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大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四位青年人身处不同的时代,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作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也绽放了属于各自的光辉。这充分说明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也会因人们的需要、立场、认识角度等主观因素而有所区别。因此,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两大基本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含义: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 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过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那么,面对同一问题,人们表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时,我们应以什么标准来分辨是非对错呢? 探究活动三:多媒体展示图片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行为与前面四位人物的事迹主要区别在哪里?请试着对这些行为作出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卑劣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人民的情感,侵犯了民族的尊严。而像王继才、黄文秀等人那样将自己献身于国家民族的事业中,服务于人民,虽渺小却伟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旨,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所以,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想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高不高兴、人民答不答应。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探究活动四:多媒体展示图片 结合图片内容思考:既然我们的最高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那么,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正如图中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消防员的不顾个人安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心中踏实。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要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2)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决定性因素。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问题:是否主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就能妥善解决,各项事业就能取得成功呢?试举例说明。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与关系,以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两大基本特征: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也体会到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要想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搜集一位先进人物的事迹,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