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HS版七下§4.2土壤与植物课后练习姓名1、土壤中蚯蚓的多少,反映土壤( )A. 温度高低 B. 空气多少 C. 水分多少 D. 肥力高低2、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原因是( )A.缺少肥料不利于光合作用B.缺少水分,不利于呼吸作用C.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D.缺少氧气,不利于根的呼吸作用3、下列环境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光秃秃的山坡 B.裸土平原 C.水草丰盛的平原 D.草原的缓坡4、关于土壤与农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土壤植物不能存活也不能生长B.土壤是可更新资源,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土壤,其肥力也不损耗C.土壤中有机质多,就是好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D.不合理的耕作经营,会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5、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A.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6、水涝地里的植物出现了萎蔫现象,原因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过于旺盛 B.土壤中养分过少C.土壤中的温度太低 D.土壤中氧气不足7、下列有关我国泥石流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②地势平坦有利于洪水流动③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多山地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8、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开荒种地 B.围湖造田 C.在沙地上栽种植物 D.建设城市开发区9、下列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做法正确的是( )A.确定合理载畜量,保护草场资源B.在缓坡开垦梯田,发展种植业C.城市扩建占用基本农田D.禁止围湖造田,退田还湖10、到了秋天,柳树落叶,而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它们都适应寒冷 B.柳树不适应寒冷C.松树比柳树更适应寒冷 D.柳树对低温更敏感11、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度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地上种植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少,B坡的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_______的流失。(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___________污染。(3)防止我国大量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 2、D 3、A 4、D 5、B6、D 7、D 8、C 9、A 10、A11、(1)水土 (2)空气 (3)退耕 还林 还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HS版七下§4.2土壤与植物预学案姓名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点预习:1、 是陆地植物生存的场所,绝大部分植物固着在其中中,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植物扎根在土壤中,从土壤中不断吸收 。2、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和进行呼吸,需要适宜的土壤 、水分和 条件。植物的根系对 起着重要的作用。3、土壤 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植物生长的温度一般在 。在这个范围内,温度升高生长 ,温度降低生长 。4、水是生命的基础,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水,一般植物的含水量在 ,有的蔬菜含水量高达 90%以上。土壤水是陆生植物 的主要来源。有的植物根系十分发达,深深地扎根在土壤中吸取水分。土壤中的 必须溶于土壤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和调节,是保证 和 的重要环节。5、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与植物关系密切。土壤颗粒过细,土质密实,保水保肥能力 ,但通气透水困难,不利于根系向深层扩展,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只宜栽种 植物。土壤颗粒过粗,土质过于疏松,通气 透水 ,水分常向下层渗漏到根系之下而不能吸收,宜栽种 植物。具有 的土壤,水分、空气和肥力等都能得到协调,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6、农业生产中通常采用 的方法补充土壤中损失的无机盐;。施用 肥,秸秆 ,可补充土壤中有机肥的含量。二、知识点运用:1、有利于促进根系呼吸作用的农业措施是( )A.施肥 B.中耕松土 C.浇水 D.合理密植2、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3、植物生长的温度一般在( )。A. 0~10℃ B. 0~20℃ C. 0~25℃ D. 0~35℃4、大多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 )A. 雨水 B. 河湖水 C. 地下水 D. 土壤水5、下列环境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草原的缓坡 B.裸土平原 C.草原平原 D.裸土缓坡6、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B. 大量砍伐树木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7、关于土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是指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B.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C.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提供养分D.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参考答案:一、知识点部分:1、土壤 水分、养料和空气2、温度 通气 保持土壤3、温度 0~35℃ 加快 减缓4、60%~80% 生命活动所需水分 营养物质 农业生产 改良土壤5、强 浅根 好 快 深根 团粒结构6、施肥 有机 还田二、知识运用部分:1、B 2、C 3、D 4、D 5、D6、B 7、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清风明月(共24张PPT)华师大版 七下§4 .2 土壤与植物土壤抚育了生机勃勃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生物又为土壤肥力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植物是保护土壤免遭流失的卫士。一、土壤与植物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1、土壤是陆地植物生存的场所。绝大部分植物固着在土壤中,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植物扎根在土壤中,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养料和空气。2、土壤为植物提供必需的生存物质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和进行呼吸,需要适宜的土壤温 度、水分和通气条件。A、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植物生长的温度一般在 0~35℃。在这个范围内,温度升高生长加快,温度降低生长减缓。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温度,在不同的温度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如热带的橡胶、椰子在月平均温度18℃以上才开 始生长,亚热带的柑橘的生长需要15~16℃的温度,而暖温带的苹果低于10℃就开始生长。B、土壤水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水是生命的基础,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水。一般植物的含水量在60%~80%,有的蔬菜含水量高达90%以上。有人统计,一株玉米每天约消耗水2kg,一生要耗水200kg。土壤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有的植物根系十分发达,深深地扎根在土壤中吸取水分。同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必须溶于土壤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和调节,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改良土壤的重要环节。植物的根系一方面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另一方面也起着保持水土不流失的作用。C、团粒结构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与植物关系密切。土壤颗粒过细,土质密实,保水保肥能 力强,但通气透水困难,不利于根系向深层扩展,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只宜栽种浅根植物。土壤颗粒过粗,土质过于疏松,通气好透水快,水分常向下层渗漏到 根系之下而不能吸收,宜栽种深根植物。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水分、空气和肥力等都能得到协调,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肥料,农民们常用化肥给作物增加所需的营养物质,那么是不是施用化肥越多越好呢?讨论与交流:利:施用化肥,能解决土壤中养分供应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弊:长期和单一的施用化肥,会给土壤带来许多不良后果:1)土壤的腐殖质若得不到补充逐渐被耗尽,团粒结构遭到破坏,会使土壤越来越贫瘠;2)降雨时土壤容易积水,通气性变差;3)干旱时水分蒸发,土壤容易板结。视频:无土栽培(点击图片播放)二、预防土壤肥力退化1、土壤中无机盐的流失:土壤中的无机盐一般会溶解于土壤水中,所以土壤中原本含有植物所需的磷、钾等可溶性无机盐,除了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之外,也会由于雨水的溶解而造成流失。(点击图片播放)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的形成阅读: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古代人类活动的集中区域,人类的长期耕作、生活,使得黄土高原的植被进一步破坏,更加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黄土高原大量的黄土随着流水流走,形成水土流失,不仅造就了“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同时也使得流经黄土高原的母亲河黄河含沙量激增,也使得黄河下游段成为地上河,每年的输沙量达到数亿吨之巨。视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2、补充土壤肥力的措施:农业生产中通常采用施肥的方法补充土壤中损失的无机盐。肥料包括化肥和有机肥。有机肥包括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植物的残枝落叶等。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可补充土壤中有机肥的含量。如,苜蓿等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各种绿肥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陆栖动物以土壤为落脚点,在土壤上活动、行走、觅食和栖息。土壤是土壤动物的 生存环境,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大小差别很大,大的如田鼠、蛇等,小的如蠕虫、线虫等, 用肉眼勉强能分辨。蚯蚓是典型的土壤居住者。蚯蚓的多少,可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蚯蚓能松土,使 土壤有空气和水。一条蚯蚓每天吃相当于自身体重的土壤。蚯蚓排泄的土壤中有氮等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鼠的活动,对土壤的形成、结构、孔隙度、通气性都产生一定影响。鼠类等以草根为 食的动物对植物危害很大。动物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中不少大中型动物多以腐物为食,可以将枯枝落叶和其他生物遗骸化解为腐 殖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动物具有维持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例如,蚯蚓在土壤 中钻洞,吃进土壤中的有机物,排出粪便,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有利于形成保持水分 的团聚颗粒,提高通气的性能。此外,蚂蚁等的活动,也具有这种作用。生长在土壤中的微生物,一般以细菌的数量最多。土壤表层的枯枝败叶是微生物 的食物。微生物的个体十分微小,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有促进作用。施用有机 肥料、合理耕作和改善排水,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课堂小结1、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植物扎根在土壤中,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养料和空气。2、植物的根系对保持土壤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是保护土壤免遭流失的卫士。3、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温度,在不同的温度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4、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水,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和调节,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改良土壤的重要环节。5、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课堂小练1、松土的目的是让农作物的根能从土壤中获得丰富的( )A.水分 B.有机物C.微生物 D.空气D课堂小练2、“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A.有机物 B.无机盐C.土壤生物 D.矿物质B课堂小练3、下列有关植物与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毛B.蒸发土壤浸出液后的残留物是有机物C.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D.土壤中有机物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C4、大多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 )A. 雨水 B.土壤水C. 地下水 D.河湖水B课堂小练课堂小练5、植物生长的温度一般在( )A. 0~10℃ B. 0~20℃C. 0~25℃ D. 0~35℃D课堂小练6、土壤中蚯蚓的多少,反映土壤( )A. 温度高低 B. 空气多少C.肥力高低 D.水分多少C7、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原因( )A.植物缺少肥力,妨碍光合作用B.植物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C.植物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植物缺少氧气,妨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课堂小练D课堂小练8、我国的北方适宜种植冬小麦,但这种冬小麦被种植在江南就难以成活,其原因是( )A.失去了北方的低温条件B.江南多雨C.江南的光照不充足D.没有北方的空气稀薄A课堂小练9、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A.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水分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C.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D.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HS版七下4.2土壤与植物.pptx HS版七下4.2土壤与植物课后小练.doc HS版七下4.2土壤与植物预学案.doc 无土栽培.mp4 水土流失.mp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