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学案
环节一:整 地(4月初)
清明前后,农民他们要翻整稻田,让土壤变得松软,为播种做好准备。整地不仅要保证平整,土壤还要上细下粗。如果整地不及时,土没有晒干,导致泡水时土不够松软,就会影响后面的插秧环节。
问题 我们的思考
这是大米种植的第几个环节?
农民伯伯要做什么事情? (请概述)
在这个过程中 有哪些注意事项?
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环节二:育 苗(4月中旬)
为了收获更多的稻谷,农民要将稻种进行凉晒、浸泡、消毒、发芽,再播种到育苗田中。育苗田都是农民精挑细选的最肥沃的土地,这样秧苗才会长得又快又好。为了让秧苗健康成长,农民还会利用塑料地膜保鲜保湿。只有精心的培育,种子才会慢慢长成健康的秧苗。
问题 我们的思考
这是大米种植的第几个环节?
农民伯伯要做什么事情? (请概述)
在这个过程中 有哪些注意事项?
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环节三:插 秧(5月初)
到插秧时,有些地方会利用插秧机,但还有许多地方依然在人工插秧。插秧要求很严格,秧苗要摆正,入泥要浅,间距也有讲究,不能过密,也不能过宽,这样才能保证产量。在插秧的过程中,还要保护好秧苗。从起秧到插秧,秧苗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短,对秧苗的伤害越少。因此,很多农民插秧总是要连续劳作好几天。
问题 我们的思考
这是大米种植的第几个环节?
农民伯伯要做什么事情? (请概述)
在这个过程中 有哪些注意事项?
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环节四:田间管理——施肥 除草 除虫(6-7月)
秧苗慢慢成长,农民开始对农田里的水稻除虫、除草、施肥等,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如果此时下雨量大,要迅速开沟排水。如遇高温天气,要白天灌水,晚上把水排出来。水稻抽穗前要施肥,还要关注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问题 我们的思考
这是大米种植的第几个环节?
农民伯伯要做什么事情? (请概述)
在这个过程中 有哪些注意事项?
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环节五:收割(7月下旬)
经过几个月的成长,秧苗变成了稻谷,稻谷由青变黄的颜色,金黄饱满的稻穗垂下了头,就到了收割季节。农民需要观察麦穗的成熟度来确定收割时间,同时关注天气,要趁天气好时抓紧收割,否则会耽误后面晒谷、脱粒等环节。南方地区,要在下旬收割后抓紧第二季稻谷的插秧工作,再等10月下旬至11月收割。
问题 我们的思考
这是大米种植的第几个环节?
农民伯伯要做什么事情? (请概述)
在这个过程中 有哪些注意事项?
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环节六:干燥 筛选 碾米(7-8月)
收成的稻谷在晒谷场晒干,并进行筛选。此时要时刻关注天气,否则米受潮会影响脱粒,品质也会降低。处理好的稻谷,送入碾米机,通过碾压处理,去掉稻壳,白花花的大米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啦!
问题 我们的思考
这是大米种植的第几个环节?
农民伯伯要做什么事情? (请概述)
在这个过程中 有哪些注意事项?
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我们的衣食之源》课前预习单
【课前预习任务】
1.观察并记录我的一日三餐,想一想这些食物都来自哪里。
食物名称 这些食物来自哪里?
早餐
午餐
晚餐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模拟插秧活动,说说你的感受。
材料:装好水的纸杯10个;筷子若干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也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
要求:模仿插秧动作,将“秧苗”插入到“土地”中。
时间:3分钟(共26张PPT)
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课题:第三单元第7课第一课时
《我们的衣食之源》
心
猜谜语
大米
我家的一日三餐
早餐:面包、鸡蛋、牛奶
午餐:油菜、米饭、鸡肉、鱼块
晚餐:米饭、蘑菇、虾
主食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稻谷种子
小组探究
1)这是大米种植的第几个环节?
2)农民伯伯要做什么事情?
3)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4)了解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小组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
清明前后,农民他们要翻整稻田的土壤,使其松软,为播种做好准备。整地不仅要保证平整,还要上细下粗。
环节一:整地
为了收获更多的稻谷,农民要将稻种进行凉晒、浸泡、消毒,发芽了再播种到育苗田中。育苗田都是农民精挑细选的最肥沃的土地,这样秧苗才会长得又快又好。为了让秧苗健康成长,农民还会利用塑料地膜保鲜保湿。
环节二:育秧
到插秧时,有些地方会利用插秧机,但还有许多地方依然在人工插秧。插秧要求很严格,秧苗要摆正,入泥要浅,间距也有讲究,不能过密,也不能过宽,这样才能保证产量。在插秧的过程中,还要保护好秧苗,不能让它受伤害。
环节三:插秧
喷洒农药
锄草
施肥
环节四:田间管理
经过几个月的成长,秧苗变成了稻谷,金黄饱满的稻穗垂下了头。种田人顶着烈日,要趁天气好收割完所有稻谷。南方地区,还要在收割后抓紧第二季稻谷的插秧工作。
环节五:收割
收成的稻谷在晒谷场晒干,并进行筛选。此时要时刻关注天气,否则米受潮会影响脱粒,品质也会降低。处理好的稻谷,送入碾米机,通过碾压处理,去掉稻壳,白花花的大米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啦!
环节六:晒干、碾米
整地 育秧 插秧 田间管理 收割 碾米
南方地区 3月 4月 5月 6-7月 7月 7月
7月 7月 7-8月 8-10月 10月 10-11月
北方地区 4月 4月 5月 9-10月 10月 10月
水稻种植时间表
看到农民培养秧苗的样子,就像养孩子一样小心翼翼!怪不得农民对庄稼的感情那么深。
看到农民培育稻谷的样子,就像养孩子一样小心翼翼!怪不得农民对庄稼的感情那么深。
种田人在田间劳作,一年到头都没有闲日子。了解了大米的一生,才知道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看到农民培育稻谷的样子,就像养孩子一样小心翼翼!怪不得农民对庄稼的感情那么深。
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我们既要感谢大地对庄稼的养育,更要感谢种田人付出的辛勤劳动!
种田人在田间劳作,一年到头都没有闲日子。了解了大米的一生,才知道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以前总以为种田是很辛苦的体力活,没想到它还是一项那么多要求的技术活,农民实在太不容易了!
看到农民培育稻谷的样子,就像养孩子一样小心翼翼。怪不得农民对庄稼的感情那么深!
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我们既要感谢大地对庄稼的养育,更要感谢种田人付出的辛勤劳动!
种田人在田间劳作,一年到头都没有闲日子。了解了大米的一生,才知道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体验活动
机械插秧
人工插秧
材料:装好水的纸杯10个;筷子若干根。
要求:模仿插秧动作,将“秧 苗”插入到
“土地”中。
时间:3分钟。
体验活动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
玉米的生长周期:80-140天
西红柿
的生长周期:
110-170天
全球每年所有的食物中,有17%被浪费。
在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约有1000亿斤,
可供养3.5亿人一年的需要。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全文》
花椰菜的生长期是六十五天
红萝卜长两个四十天
小西红柿需要一百天
黄豆长大需要四个月
番石榴长成树至少1年
一粒米从稻穗长出的时间
一个人做豆腐 做泡菜的时间
做酱油做醋需要的时间
还有煮一顿饭花的时间
吃一顿饭只要多少时间?
就让它来承载无限的感恩,无限的尊重吧!
谢饭歌
作业超市:
选择一种农作物,可以是粮食作物,可以是蔬菜,
了解它的种植过程,用文字或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
2. 请大家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改编《谢饭歌》,
并读给家人听。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我们的衣食之源》课后作业单
【作业1】
请你选择一种农作物,可以是粮食作物,也可以是蔬菜,了解一下它的种植过程。可以用图片或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
【作业2】
请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改编《谢饭歌》,并读给家人听。基本信息
姓名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教龄
年级 四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6条“初步了解为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本课题“白白的大米哪里来”,以学生熟悉的大米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水稻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同时呈现了田间管理、收割和碾米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体会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农业劳动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学习者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但当前,诚实的四年级学生,都远离农事劳作,不仅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甚至对于很多食物的原貌(即长在田间地头的样子)都非常陌生。他们五谷不分、蔬菜不识,从而导致了对农民的疏远和对粮食的不尊重。因此,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农耕教育,让他们感受农业生产的辛苦,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等行为习惯大有裨益。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能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说出农业生产的主要过程; 通过插秧等体验活动,体会农业劳动者的辛苦; 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尊重农业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学习难点: 体会农业劳动者的辛苦; 学习重点: 尊重农业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前置性学习 观察并记录一日三餐,想想这些食物都来自哪里。
四、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黄袍子,白身子,脱了袍子下水池,煮开变胖子,美味可口填肚子。”请问是什么? 调查在一日三餐中吃了米饭的同学。在课前,大家都观察并记录了自己的一日三餐。其中有“米饭”的请举手。 原来几乎所有人都吃了米饭,米饭这么重要,也被大家成为“主食”,那你们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通过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再结合调查,发现米饭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走进课题。
活动二: 探究大米一生
就像同学们说的,成就大米一生的功臣是农民。现在每个小组手中有一份资料,里面详细介绍了大米一生中的精彩故事。请组员仔细阅读,讨论以下问题:1)这是大米种植的第几个环节?2)农民伯伯要做什么事情?3)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4)了解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根据时间线索,各小组依次上台分享。 老师对小组发言进行总结补充,并指出,由于气候的差异,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农耕的时间并不一致。南方水稻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北方水稻为一年一熟。 一粒小小的水稻种子,从发芽出苗到成熟收获,农民们要对它进行长时间的管理。通过对水稻生长过程的了解,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小组讨论,以问题引导学生走入农耕的各个环节,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过程,同时认识到在农业生产背后的复杂与农民伯伯的艰辛。
活动三:感受粒粒辛苦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平原地区水稻种植可以利用机械操作,但是在丘陵地带的梯田里,水稻种植还是依靠人工劳作。 活动体验:1)材料:装好水的纸杯10个,筷子若干根;2)要求:模仿插秧的动作,将秧苗插入土地中;3)时间3分钟 播放视频,走进真实的插秧场景。 回顾插秧体验活动,分享感受。 教师小结:种田人顶着太阳、冒着风雨,在田间地头培育、种植、管理水稻,农民都需要付出许多劳动。相信通过刚刚的活动,大家一定对《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环节依托水稻生长过程的体验活动和诗歌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农业劳动者的辛苦,懂得尊重农民劳动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突破学习重难点。
活动四:践行光盘行动
其实,除了米饭,我们餐桌上出现的每一道食材,背后都凝聚着种植人的辛劳。 出示不同食材的种植过程: 玉米:除草挖坑、播种盖土、补漏施肥、除草打药、收获玉米; 西红柿:整地做畦、育苗、查苗补苗、施肥浇水、采收 朗诵《谢饭歌》。 小结: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大家都能遵循《朱子家训》的教导:“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一起养成光盘行动的习惯,这就是对劳动者最大的尊重。 通过介绍不同食材的种植过程,让学生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再通过改编谢饭歌,加深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感受,从而践行光盘行动,落实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
我们的衣食之源
八、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选择一种农作物,可以是粮食作物,可以是蔬菜,了解它的种植过程,用文字或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 请大家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改编《谢饭歌》,并读给家人听。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