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吉安县第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

资源简介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历史试卷
命题:黄国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方物之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民本思想 B.天人感应 C.人文精神 D.唯物主义
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专业化商业城市大量出现    B.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  
C.地处水陆交通要冲  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3.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
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4 “他们无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无心于细细品味那种空灵、含蓄、主观性强烈的美学形态与艺术形式。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文中的“他们”最欣赏的应该是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宋词
5.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
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
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6.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2011年6月27日,奥巴马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8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
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这表明美国
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7.下表摘编自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一书。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斯塔福特郡的矿口女工的周工资表
年龄
工资
12-13岁
4先令-4先令6便士
13-14岁
4先令6便士-5先令
14-15岁
5先令-6先令6便士
15-16岁
6先令-7先令6便士
①女童工在工业革命中使用较普遍 ②女工的工资比男工要低得多
③妇女独立意识增强,主动离开家庭走进工厂 ④早期工业时代缺乏人文关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l9世纪上半期英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要求降低关税,这是基于
A.英国是最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C.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9.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的思索,他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之心。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两种东西”体现的思想是
A.星空与道德 B.平等与博爱 C.自由与理性 D.知识与美德
10.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军费;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科研1%。由此判断这则材料的主题是
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11.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12.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13.下面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下列选项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A.世界经济制度化、体系化建设推动 B.经济区域集团化速度大大加快
C.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结果 D.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推动的结果
1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5.电影《2012》,仿佛传递着一个令人恐怖的信息——世界近末日了,人类将在2012年毁灭,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也有人说这是真知灼见。其主题说明了
A.科幻文学关心人类自身的危机 B.地球的灾难是科学技术运用的恶果
C.科幻文学脱离了社会现实 D.自然灾害是不可以预防的
16.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 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17.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 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8.民国时期《南浔镇志》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人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表明
A. 苏杭超过广州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 B. 新的阶层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C. 上海纺丝业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D. 清王朝闭关锁国政策彻底破产
19.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A.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B.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0.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但是中共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①延安电: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②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你认为
A.延安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B.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C.两则史料都可信 D.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
2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图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总统 图3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22.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 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
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23.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24.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25.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0分)
26.(12分)农耕文明有其封闭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念。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相反,人们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科学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英国的工业文明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引领着世界的发展”?(3分)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3)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将争夺限制在除直接战争之外的领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鉴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沉痛教训,鉴于核武器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美苏两国谁也不愿意再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导致两国的同归于尽乃至人类的毁灭,竭力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已经成为双方领导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就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因此,美国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把冷战称为“长和平”,也有人称之为“冷和平”,认为“尽管冷战是危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冷战为这个世界提供了缓和”“冷战体系为世界提供了和平和安全,尽管存在核均势威摄。”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评述材料中关于冷战的观点。(13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竞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中西文化交流史》
如果要探究材料一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4分)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3分)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2分)

材料三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3)根据材料三,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2分)
29.(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明除李时珍、徐光启外,还涌现出了朱载堉、宋应星、徐霞客等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技群星。他们的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处于世界前沿,呈现出向以数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转变的特征。
材料二 朱载堉(1536—约1610)一生潜心科学研究,提出“理由数显,数自理出”的思想,于万历九年(1581年),创建十二平均律及其计算原理——“新法密律”。在世界上第一次解决了困惑人们两千年的实现乐器转调的理论难题,被李约瑟誉为“虽然远离欧洲,但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何以科技群星璀璨?(4分)
你是否同意李约瑟对朱载堉的评价?说明理由。(6分)
;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50分)
1-5、CADDA 6-10、DDCCC 11-15、ADAAA 16-20、DCBBB 21-25、CACD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0分)
26、【参考答案】
(1)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人政治社会地位不高;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政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的限制。(4分)
(2)坚持以科技发展为基础;注重大机器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工业化;重视市场意识,坚持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3分)
(3)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被动接受工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5分)
27.【参考答案】
示例一:“冷战”威胁世界和平。(2分)导致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苏联则以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对抗,导致了柏林危机等对抗性事件。(4分)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在人类心理、文化方面造成巨大阴影,并造成难以消除的“冷战思维”。双方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4分)亚洲则出现了“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3分)
示例二:“冷战”保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安全。(2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美苏之外的力量为了自身安全,努力寻求发展,欧洲共同体成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复兴,这些都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5分)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相对安定的局势,大力调整发展经济,苏联则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2分)“冷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分)
示例三:示例一、二的综合。(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2分;史实清楚,逻辑严密,表述条理11分)
28、【参考答案】
(1)方面: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当时中国的国情;伏尔泰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立场与愿望;耶稣会传播环节及其影响等。(4分,言之有理答出2点即可)
(2)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3分)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3)理由: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和生活方式的需要等。(4分,答出2点即可)
(4)处理:不同文化应相互学习借鉴,平等对待,共同发展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29、【参考答案】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思想文化: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外部因素:继承传统科技;西学东渐,吸收西方科技。(4分)
(2)同意。理由:因为当时的中国与欧洲基本上属于同时代;站在整体的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与欧洲都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进步。(6分)
不同意。理由:首先,中国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科技成就的归纳与总结上,而欧洲则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在科学理论方面创作出一种新的体系;其次,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一个在君主专制社会晚期,其发展是最后的“回光返照”;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方兴未艾,欧洲科学发展的条件是晚明的古代中国所无法比拟的。(6分)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政治试卷
命题:梅 兰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不能表达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是:A、物美价廉 B、货真价实 C、经久耐用 D、优质优价
2、某职工2008年的年收入是6万元,年底能在市场上购买到价值6万元的商品。假定2009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且2009年的物价比上年上涨了5%。如果该职工2009年年收入仍然是6万元,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这6万元2009年底能够在市场上购买到价值 的商品。
A.6.05万元 B.5.71 万元 C.6.84万元 D.7.05万元
3、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费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A.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
C.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温总理在回答民间投资问题时说, 民间资本蓬勃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是具有活力的表现,也是自信的表现。目前,最为重要的就是扩大准入,简单说来,凡是政府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进入的,都应该让民间资本进入。据此回答4-5题
4、温总理的话表明
①我国坚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方针②民间资本大量进入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不会削弱国有经济的控制力③我国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 ①③
5、市场准入,属于
A.市场调节 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经济手段
6.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15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5个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④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风险”一词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股票投资的风险源于
①股票交易次数的不确定性②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③股东人数的不确定性④股票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8.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说明
A.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 B.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
C.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9.胡锦涛曾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这说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的观点体现了公平正义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②“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反映了公平正义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③“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的观点正确把握了公平与正义的相互关系④“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分别体现了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深远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供给、价格与需求可以用下面两图表示。读图回答10—11题。

10、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A.企业要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从而获得高额价格 
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C.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D.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11、供给曲线突出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 
A.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B.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
C.影响居民的消费时机 D.引导企业选择投资方向
12、下列关于公司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③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责任,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④公司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和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我国可以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有52%与邻国有争议,对此,我国建立了全海域定期巡航维权制度,以显示我国对争议海域管辖的能力与决心。这表明
A.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D.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4、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③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西安碑林刻录了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正确揭示了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
①民主的政府②公正的政府③廉洁的政府④高效的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2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以下表现属于注重“德”的是
①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③学习勤奋,热爱劳动 ④不吸烟酗酒,不参与黄赌毒等行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17、2011年党委换届年,各地选举全程引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机制,“晒信息”、“公推直选”、“差额选举”、“考德”成为党委换届的关键看点。这一新举措有助于
①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②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巩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实施纲要》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上述现象说明
A.我国逐步提高居民的政治地位
B.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
C.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D.享有平等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
19、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某校外籍教师Jone不清楚我国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内容是什么。请你告诉他
A.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B.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及县级以下的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
C.在社会事务方面,有自己所在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选举
D.在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20、《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为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请你拟定一条宣传标语。下列最合适的是
A.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B.实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决策
C.巩固基层民主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D.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2011年8月1日正式开通。公民可以随时登录查询相关信息,也可以就国防问题提出建议、进行在线交流等。公民就自己感兴趣的国防问题提出建议、进行在线交流
A.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表现
B.是公民行使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义务的体现
C.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D.表明我国公民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22、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表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
A.审议权 B.表决权 C.立法权 D.决定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政府—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回答23~24题。
2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这有利于
①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③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④发挥舆论的法律监督作用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②④
24.“政府—民间”互动模式
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质询权
③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④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汇集民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一靠民主,二靠法制。要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
A.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B.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D.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下面是餐桌上的一段对话: 妈妈:“这是从老家拿来的青菜,是纯绿色食品,大家多吃点。” 小张:“我不相信,现在还有没被污染的青菜!” 爷爷:“吃吧!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爸爸:“哎!真希望大家都能出点力,帮助有关部门治理餐桌污染,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运用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就公民在维护食品安全问题提3条合理化建议。(9分)
27、?山东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近年来,山东省利用海岸线长、港口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油气产业,进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额快速攀升;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带基地,联农户,开展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海尔、海信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凭借多年形成的品牌优势,在经济危机的困境中逆势发展在为一大亮点。2009年山东省GDP33805.3亿元,居全国第三。
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概括山东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15分)
28.材料一:2008——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议题
2008年 一次会议
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2009年 二次会议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010年 三次会议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1年 四次会议
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2012年 五次会议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
材料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地方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在这一战略中,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
(1)运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认识。(8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简要说明其哲学依据。(10分)
(3)简要分析我国地方各级人大、人大代表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8分)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政治答案
1.C 2.C 3.C 4.A 5.B 6.A 7.C 8.C 9.D 10.B
11.D 12.C 13.C 14.A 15.B 16.D 17.D 18.C 19.A 20.D
21.A 22.C 23.A 24.D 25.A
26、①正确行使民主决策权,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解决餐桌污染出谋划策。②正确行使监督权,通过合法渠道监督政府落实解决餐桌污染的措施。③履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生产和经营者要依法生产、经营食品。
27、(1)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8.(1)答:①同一事物在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2008——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侧重点的阐述,体现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②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2008年将推进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2010年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等都说明在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答:①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哲学依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哲学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如从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优化趋向角度亦可酌情给分)
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优化能源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哲学依据:自然具有客观性,在尊重自然客观性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从正确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角度亦酌情给分)
(3)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本行政区域内代表人民统一行使权力。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地方各级人大应行使立法权,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行使决定权,依据法定程序决定本行政区内的重大事项;行使监督权,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地方政府贯彻实施相关的具体政策。
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大代表应就相关问题深入调研,在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积极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和质询权,并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相关法律、政策的实施。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数学(文科)试卷
命题:江华平 审题:刘明和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卷上)
1. 设全集是实数集,,,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B.
C. D.
2.“”是 “”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B.
C.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若,则
4.若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且,则( )
A.12 B.13 C.14 D.15
5.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 )
A.4 B.12 C.24 D.36
6.若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7. 设函数,且函数为偶函数,则=( )
A.6 B.—6 C.2 D.—2
8.如图所示为函数(的部分
图像,其中两点之间的距离为,那么( )
A. B. C. D.
9.如图,为△的外心,为钝角,是边的中点,则的值( )
A. B.12 C.6 D.5
10.设与是定义在同一区间上的两个函数,若函数在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称和在上是“关联函数”,区间称为“关联区间”.若与在上是“关联函数”,则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11、已知得三边长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其最大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
12.已知奇函数满足的值为 。
13.已知,,若,则的最小值为
14.已知函数满足对任意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5. 给出下列命题:
①在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②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③在内是增函数,则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④函数的奇偶性不能确定。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的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某同学用“五点法”画函数在某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时,列表并填入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1)请将上表数据补全,并直接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2)当时,求函数的值域。
17.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定义域;
(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求的取值范围.
18. (12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19. (13分)已知,函数.
(Ⅰ)如果函数是偶函数,求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Ⅱ)如果函数是上的单调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20.(13分)已知向量,函数的最大值为6.
(Ⅰ)求;
(Ⅱ)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求在上的值域.
21. (13分) 已知点是函数的图象上一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的首项为,且前项和满足
(1)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项和为,问的最小正整数是多少?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数学试卷答案(文科)
1. C; 2. B. 3.C;4. B;5. B;6.B;7. B;8.A;9. D; 10. A
11、;12. ;13. 9 ; 14. 15. ②③
16. 解:(1)由表得:A=2,

由此可得四空:,,,;
(2)由,得 ∴函数的值域为
17.解:(1)由题意,
令 解得:或,
函数的定义域为
(2) ∵,,即.
由题意,不等式的解集是, 则在上恒成立.
而,故.
18. 解:(Ⅰ)设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
由题意,得 解得 (4分)
∴ (6分)
(Ⅱ),  (8分)
∴(12分)
19. .解析:.
(Ⅰ)∵ 是偶函数,∴ . 此时,,
令,解得:.
列表如下:
(-∞,-2)
-2
(-2,2)
2
(2,+∞)
+
0

0
+
递增
极大值
递减
极小值
递增
由上表可知:的极大值为, 的极小值为.
(Ⅱ)∵ ,
令 解得:. 这时恒成立,
∴ 函数在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20.解析:(Ⅰ), 则;
(Ⅱ)函数y=f(x)的图象像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
再将所得图象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当时,,.
故函数在上的值域为.
另解:由可得,令,
则,而,则,
于是,
故,即函数在上的值域为.
21. 解:(1)
又为等比数列,公比 (4分)
又,,
数列构成一个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8分)
(2)=
由,得,,所以的最小正整数是112. (13分)
吉安县二中高三第二轮周考物理试卷
命题:王孟槐 审题:丁世华
一、选择题(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则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我国东海为期三个半月的暑期休渔期于九月十六日正式结束,福建沿海渔民驾驶三艘渔船从某港口同时出发,同时到达我国钓鱼岛黄尾屿海域捕鱼。三船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1时间段内,乙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B.在0—t1时间段内,甲物体的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
C.在0—t1时间段内,三者的平均速度v甲=v乙=v丙
D.在0—t1时间段内,三者的路程L甲>L乙>L丙
2. 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操男子吊环比赛,中国选手陈一冰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设开始时两绳与肩同宽),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所示位置。吊环悬绳的拉力大小均为T,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在陈一冰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过程中( )
A.T增大,F增大
B.T减小、,F增大
C.T增大,F不变
D.T减小,F减小
3.石块A自塔顶自由落下m米时,石块B自离塔顶n米处自由下落,二石块同时着地,则塔高为( ).
   
4.如图所示,轻绳悬挂两个相同的质量均为m的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A、B之间存在着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斥力作用,那么对球悬线1的张力F1和悬线2的张力F2大小关系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F1 > F2 B.F1 < F2
C.F1 = F2 D.F1 > 2mg
5.如图所示,为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A、赤道上空的近地
卫星B和地球的同步卫星C的运动示意图,若它们的运动都
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则比较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判
断正确的是 ( )
A.三者的周期关系为TBB.三者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A>aB>aC
C.三者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D.三者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A6.如图所示,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从虚线上的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点电势高于点,若不计重力,则( )
A、带负电,带正电
B、在点的速度与在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C、在从点运动交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
D、在从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
7.如图所示,静止的小车板面上的物块质量m=8kg,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6N。现沿水平向左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1m/s2,此后以1m/s2的加速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此过程中( )
A.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不受摩擦力作用
B.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C. 某时刻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D. 某时刻弹簧对物块的作用力为零
8.如图所示,轻绳系一带正电、重G的小球悬挂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使小球以悬点O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则 ( )
A.小球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B.小球只能作变速圆周运动
C.在小球经最高点B时,绳子拉力一定最小
D.小球经最低点A时 绳子拉力可能最小
9.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形象生动地描绘电场,如图所示为点电荷a、b所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为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大于b的电荷量
B.a、b为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小于b的电荷量
C.a、b为同种电荷,a的电荷量大于b的电荷量
D.a、b为同种电荷,a的电荷量小于b的电荷量
10.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金属环上A、B、C、D四点把其周长分成四等份,当A、B点接入电路中时,圆环消耗的电功率为P;当A、D点接入电路中时,圆环消耗的电功率为(电源内阻不计)(  )
A.3P   B.P C.P D.P
二.填空题(共22分)
11.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M、N与电池组相连后,其间形成匀强电场,一带正电粒子从M极板边缘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并打在N极板的正中央。不计重力,现欲把N极板远离M极板平移,使原样射入的粒子能够射出电场,把闭合的电键断开后N极板至少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
12.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6 Ω,阻器R的总阻值为12 Ω,A、B间电阻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14.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作出了如下图所示的(a)、(b)图象,图(a)中三线表示实验中小车的______________不同;图(b)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g、m2=150g,则(g取9.8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________m/s;
(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________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
△EP=________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同学作出v2/2--h图象如图2,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_______ m/s2
三.计算题(6+8+12+12=38分)
16.如图所示,斜面长为s,倾角为θ,一物体质量为m,从斜面底端A点开始以初速v0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滑到斜面顶端B点时飞出斜面,最后落到与A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C处。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C。
17.在近期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访华期间,我国又公布了一款由沈飞研发的歼-31的隐形战斗机,彰显军事保岛决心。假设飞机试飞着陆后以大小为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大小为60m/s,求:
(1)飞机着陆后14s内滑行的位移x的大小;
(2)飞机静止前6s内飞机滑行的位移的大小。
18.一质量为m的质点,系于长为R的轻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空间的O点,假定绳是不可伸长的、柔软且无弹性的。今把质点从O点的正上方离O点的距离为的O1点以水平的速度抛出,如图所示。试求;
(1)轻绳即将伸直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多少?
(2)当质点到达O点的正下方时,绳对质点的拉力为多大?
19.如图所示,相距2L的AB、CD两直线间的区域存在着两个大小不同、方向相反的有界匀强电场,其中PT上方的电场E1的场强方向竖直向下,PT下方的电场E0的场强方向竖直向上,在电场左边界AB上宽为L的PQ区域内,连续分布着电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某时刻起由Q到P点间的带电粒子,依次以相同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垂直射入匀强电场E0中,若从Q点射入的粒子,通过PT上的某点R进入匀强电场E1后从CD边上的M点水平射出,其轨迹如图,若MT两点的距离为L/2。不计粒子的重力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试求:
(1)电场强度E0与E1;
(2)在PQ间还有许多水平射入电场的粒子通过电场后也能垂直CD边水平射出,这些入射点到P点的距离有什么规律?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物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ABC
A
BD
C
AD
B
B
11 3d 12. 6 Ω~10Ω13.(1)3.6 (2)D
14.质量 平衡摩擦力过度或平衡摩擦力时使平板倾角过大
15. 2.4 0.58 0.59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9.7
16.物体从A经B到达C,由于重力、支持力不做功,只有摩擦力做功,所以由动能定理可得
而 所以
17. (1)360 m (2) 90m
(1)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有a=-5 m/s2 飞机在地面滑行最长时间t==
所以飞机14 s内滑行的位移等于12s内滑行的位移由v2-v02=2ax可得x== (2)可看成反向的匀加速x′=at2=×5×62 m=90 m.
19.(1)设粒子经PT直线上的点R由E0电场进入E1电场,由Q到R及R到M点的时间分别为t1与t2,到达R时竖直速度为vy,则:
由、及得:




上述三式联立解得:, 即。
(2)由E1=2E0及③式可得t1=2t2。
因沿PT方向粒子做匀速运动,故P、R两点间的距离是R、T两点间距离的两倍。即粒子在E0电场做类平抛运动在PT方向的位移是在E1电场中的两倍。
设PQ间到P点距离为△y的F处射出的粒子通过电场后也沿水平方向,若粒子第一次达PT直线用时△t,水平位移为△x,则
(1分)
粒子在电场E1中可能做类平抛运动后垂直CD边射出电场,也可能做类斜抛运动后返回E0电场,在E0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垂直CD水平射出,或在E0电场中做类斜抛运动再返回E1电场。
若从E1电场垂直CD射出,则 (n=0、1、2、3、……)
解得:
(n=0、1、2、3、……)
若粒子从E0电场垂直CD射出电场,则
(k=1、2、3、……)
(k=1、2、3、……)
即PF间的距离为其中n=0、1、2、3、……,k=1、2、3、……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生物试卷
命题:熊文静 审题:熊亚雯 2012.11
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死亡的小鼠体内只有S型细菌
B.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此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进入到R型细菌内
2.同位素标记法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 若用32P和35S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32P标记
B. 若用32P和35S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
C. 若用C、H、O、N等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
D. 若用C、H、O、N等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
3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200个,该DNA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000个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经复杂了多少次 (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4.关于如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G)/(T+C)的比例上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
DNA分子占总数的100%
5.Kornberg把4种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以及DNA合成的模板和DNA合成的引物等加入试管,满足DNA合成的其他条件,新合成的DNA特异性取决于(  )
A. 加入的4种脱氧核苷酸比例  B. DNA聚合酶的特异性
C. DNA合成的模板 D. DNA合成的引物
6.某基因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最多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有
A. 166和55 B. 166和20 C. 333和111 D. 333和20
7.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依次是:( )
①、DNA ②、RNA ③、DNA和RNA ④、DNA或RNA
A、①②③ B、④④④
C、③③④ D、①①④
8.右图表示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NA分子的骨架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正常情况下,该DNA分子中的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
C.该片段中共包含了8个脱氧核苷酸,4种碱基
D.若该片段丢失,并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这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9. 一个双链DNA分子的鸟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这条链碱基的28%,那么,另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 )
A.9%   B.18%     C.23%      D.24%
10.下图为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所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②腺苷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
11.已知某mRNA有90个碱基,其中A+G占40%,则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应有嘧啶 ( )
A 28个 B 42个 C 56个 D 90个
12.经过对某生物体内的核酸成分的化学分析得知,该生物核酸中,嘌呤占58%,嘧啶占42%,由此可以判断 ( )
  A.此生物体内的核酸一定是DNA B.该生物一定不含DNA而含RNA
C.若此生物只含DNA,则一定是单链的D.若此生物含DNA,则一定是双链的
13.下列各项中,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是( )
①人类的白化病 ②囊性纤维病
③苯丙酮尿症 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有人试图通过实验了解H5N1型禽流感病毒入侵家禽的一般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最可能发生的是 ( )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病毒无
全部是32S
全部是31P
B.
全部病毒有
全部是35S
少数是32P,多数是31P
C.
少数病毒有
全部是32S
少数是32P,多数是31P
D.
全部病毒有
全部是35S
多数是32P,少数是31P
15下列关于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个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
②两个过程的产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③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运载工具
④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⑤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高能磷酸键提供能量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16.在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细胞内伴随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
17.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
①受精作用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 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⑤细胞的融合 ⑥翻译 ⑦逆转录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⑥⑦
18.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
A、m、m/3-1????? B、m、m/3-2?????C、2(m-n)、m/3-1??? D、2(m-n)、m/3-2
19.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细菌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拟核 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③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④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⑤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0.艾滋病病毒属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 19%,C 26%,G 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是(  )。
A.19% B.21% C.23% D.42%
21.一个转运RNA的一端碱基为GUA,此转运RNA所运载的氨基酸是 ( )
A、GUA(缬氨酸) B、CAU(组氨酸) C、UAC(酪氨酸) D、AUG(甲硫氨酸)
22.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噬菌体生长和繁殖
C.转化的有效性与提取的DNA纯度密切相关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23.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24.在信使RNA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而成的?(  )
A.3个氢键 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C.—核糖—磷酸—核糖— D.—磷酸—核糖—磷酸—
25.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①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②利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③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 ④放射性检测 ⑤离心分离
A.①③⑤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
26.从某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样品,经科学家检测和计算后,碱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A+T)/(G+C)=1,(A+G)/(T+C)=1据此结果,该样品(  )。
A.确定是双链DNA B.确定是单链DNA C.无法确定单双链 D.只存在细胞核中
27、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已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大量利用“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
C、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
D、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
28、要研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最好选择下列哪一项实验材料( )
A、成熟的红细胞 B、成熟的白细胞 C、受精卵 D、卵细胞
29、我国种植水稻已有5000年历史,从古至今水稻仍然是水稻,而且在品种上又有新的发展,这说明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
A、生殖和发育 B、严整的结构 C、遗传和变异 D、适应一定的环境
30. 酶A、B、C是大肠杆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
由上可知:酶A、B、C在该反应链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 ( )
A.酶C、酶B、酶A B.酶A、酶C、酶B
C.酶B、酶C、酶A D.酶A、酶B、酶C
31.一种人工合成的mRNA只有两种核苷酸U和C,它们的含量是U为C的5倍.这种人工合成的mRNA有多少种可能的密码子(  )
A.4     B.6    C.8    D.16
32.下列关于tRNA和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tRNA携带
B.每种氨基酸都有它特定的一种tRNA
C.一种t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上相似的氨基酸
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将它带到核糖体上
33.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  )
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②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 ③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mRNA 
④该人肝细胞中的DNA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
34.如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
A.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DNA连接酶
B.若X是GTTGTACAA,Y含有U,则试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D.若Y是蛋白质,X是mRNA,则试管内还要有其他RNA
35.基因突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则( )
A.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B.a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C.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36.下列实例中,能够说明突变对生物本身的利与害具有相对性的是 ( )
A.玉米绿色苗中出现白化苗 B.晚熟水稻中出现早熟植株
C.高秆作物中出现矮秆植株 D.高粱作物中出现雄性不育株
37.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体细胞发生突变,一定不能传递给后代
B.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C. 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D. 基因突变是指mRNA 上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38.甲、乙两个细胞所处时期可能发生的是(  )
A. 甲细胞所示时期可发生基因重组
B. 乙细胞所示时期可发生基因突变
C. 两细胞所示时期既不能发生基因突变,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 甲细胞所示时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39.2010年9月广州日报报道,“超级细菌”NDM-1有蔓延全球的趋势,科学家表示,“超级病菌”实际上是一种抗药基因,学名为“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简称NDM-1)。NDM-1基因具有强大的抗药性,能够分解绝大多数抗生素。由于该基因还可能潜入其他种类的病菌并互相传递蔓延,因此被称为“超级病菌”。 NDM-1产生的根本原因及该基因潜入其他种类的病菌并互相传递的过程实质是(  )
A.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C.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D.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40.基因重组不可以发生在(  )
A.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之间 B.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多对基因之间
C. 非同源染色体的基因之间 D.人的神经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41.一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分析,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正常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没有发生变异
C. 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D.DNA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4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男性血友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父
B.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则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C.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 杂合子测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43.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基因型为AaB的三色猫不能产生aY的精子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C.基因型为Rr的豌豆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l
D.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是可遗传
44.右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
C.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选取图中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D.在调查时需要保证随机取样而且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45.如图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编码翅结构的基因的
碱基比例图。两者体现的区别如下:基因1来源于
具正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基因2来源于另一具
异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据此可知,翅异常最可能
是由于 ( )
A.碱基对的增添 B.碱基对的替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
46.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
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47.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48.下图为4个家系,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色盲遗传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几率为1/4 D.家系丙中,女儿一定是杂合子
49.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 )
A.孕妇缺碘,导致出生的婴儿得先天性呆小症
B.由于缺少维生素A,父亲和儿子均得了夜盲症
C.一男子40岁发现自己开始秃发,据了解他的父亲在40岁左右也开始秃发
D.一家三口,由于未注意卫生,在同一时间内均患有甲型肝炎病
50.蜜蜂的体色中,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纯合体黑色雌蜂杂交,则子一代蜜蜂体色为 ( )
A、全部是褐色 B、褐色:黑色=3:1
C、母蜂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D、母蜂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二、填空题
51(7分).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肝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 。
(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 ,仍存在于 。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 。
(3)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   。
②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52.(8分)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
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种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
为a),见下面系谱图,现已查明6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
(1)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写出下列两个体的基因型:4号        8号        、9号        
(3)若8和9婚配,子女中只患丙或丁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丁病患者,若8号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丁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53、(共16分)人类和果蝇都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人类和果蝇中性染色体和性别的关系如表所示。
XY
XX
XXX
XXY
XO
XYY
性指数
0.5
1
1.5
1
0.5
0.5
人的性别
雄性
雌性
超雌性
雄性
雌性
超雄性
果蝇性别
雄性
雌性
超雌性(死亡)
雌性
雄性
雄性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男性的性别取决于 染色体,该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一般是 。
(2)性指数是指X染色体的数量和常染色体组数的比,果蝇的性别取决于性指数,当性指数≥1时,果蝇为 性;当性指数≤0.5时,果蝇为 性。
(3)某人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属于 病,该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蜜蜂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染色体组数有关,正常的雌蜂是二倍体,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蜂(蜂王、工蜂),则雄蜂是 倍体。假设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则该蜂王的子一代雄蜂的基因型有 种。
54.(7分)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上图表示小鼠细胞内某基因表达时的部分生理过程。
(1)①小鼠细胞中可进行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    ,合成丙物质除需图中乙作模板外,还需               。?
②以乙为模板形成丙的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是           。?
③图中甲的名称是    ,它在该图中的移动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
表示)?
(2)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小鼠细胞内某种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被氨基酸X所取代,有关氨基酸的密码子如下表所示。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A
G
A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赖氨酸
赖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U
C
A
G
52.(8分)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
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种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
为a),见下面系谱图,现已查明6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
(1)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写出下列两个体的基因型:4号        8号        、9号        
(3)若8和9婚配,子女中只患丙或丁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丁病患者,若8号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丁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53、(共16分)人类和果蝇都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人类和果蝇中性染色体和性别的关系如表所示。
XY
XX
XXX
XXY
XO
XYY
性指数
0.5
1
1.5
1
0.5
0.5
人的性别
雄性
雌性
超雌性
雄性
雌性
超雄性
果蝇性别
雄性
雌性
超雌性(死亡)
雌性
雄性
雄性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男性的性别取决于 染色体,该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一般是 。
(2)性指数是指X染色体的数量和常染色体组数的比,果蝇的性别取决于性指数,当性指数≥1时,果蝇为 性;当性指数≤0.5时,果蝇为 性。
(3)某人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属于 病,该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蜜蜂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染色体组数有关,正常的雌蜂是二倍体,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蜂(蜂王、工蜂),则雄蜂是 倍体。假设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则该蜂王的子一代雄蜂的基因型有 种。
54.(7分)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上图表示小鼠细胞内某基因表达时的部分生理过程。
(1)①小鼠细胞中可进行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    ,合成丙物质除需图中乙作模板外,还需               。?
②以乙为模板形成丙的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是           。?
③图中甲的名称是    ,它在该图中的移动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小鼠细胞内某种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被氨基酸X所取代,有关氨基酸的密码子如下表所示。
①若氨基酸X为甲硫氨酸,且基因中只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基因中发生的改变是    。?
②氨基酸X为表中哪一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小?     
55(12分)果蝇是做遗传实验很好的材料,在正常的培养温度25 ℃时,经过12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每只雌果蝇能产生几百个后代。某一兴趣小组,在暑期饲养了一批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准备做遗传实验,因当时天气炎热气温高达35 ℃以上,他们将果蝇幼虫放在有空调的实验室中,调节室温至25 ℃培养。不料培养的第七天停电,空调停用一天,也未采取别的降温措施。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残翅果蝇(有雌有雄)。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情况,一些基因通过____________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另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来直接影响性状。果蝇细胞中基因的载体有____________。
(2)关于本实验中残翅变异的形成有两种观点:①残翅是单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②残翅的形成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关于残翅形成的原因,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残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现让纯合的长翅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的残翅红眼雌果蝇杂交,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残翅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
(4)你认为基因、环境因素、性状三者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生物答案
选择题:
1-5DCBCC 6-10DDAAC 11-15DCDBD 16-20AADBB
21-25BBCCA 26-30CCCCA 31-35CDCDB 36-40CBCAD
41-45BBDCC 46-50CCACC
填空题
51. (1)大肠杆菌 不含有
(2)①没有侵入大肠杆菌   培养液中(或上清液) ②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3)①1/2     ②(7a+b)/8
52. 1)X 常 (2)4号:Aa XBXb
8号:aa XBXB 或aa XBXb 9号:AAXbY 或 AaXbY(3)3/8 1/16 (4)1/202
53、(1)Y 传男不传女 (2)雌 雄 (3)染色体异常遗传 94 (4)单 4
54、答案:(1)①细胞核、线粒体 核糖核苷酸、酶、能量 ②A—U、T—A、C—G(①②答不全不得分) ③RNA聚合酶 b→a
(2)①由T变为A ②丝氨酸
55、(1)酶的合成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染色体、线粒体
(2)用这些残翅果蝇自由交配繁殖的幼虫在25 °C下培养,如果后代全部是长翅,说明残翅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如果后代全部是残翅或出现部分残翅,说明残翅是由于温度变化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3)2∶1 (4)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英语试卷
命题:董晓琴 审题:熊蓓
第I卷(选择题 满分115分)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shop. B. At a restaurant. C. In a market.
2.What should the man do at the second crossing?
A. Walk straight on. B. Turn left. C. Turn right.
3.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Bob used to study hard. B. Bob is going to fail his exam.
C. Bob should have prepared earlier for the exam.
4.What will the two speakers do first?
A. Look for the new tie. B. Fix the shelf. C. Paint the shelf.
What will the woman do?
A. Buy some film tickets. B. Go to the cinema with the man.
C. Operate on a patient.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What did Janet quit her job?
A. She wanted to earn more money.
B. She didn’t want to work so many hours.
C. She couldn’t stand the long distance.
How many hours did Janet work each day?
A. 12 hours. B. 15 hours. C. 16 hour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What achievement has the woman made?
A. She was successfully in charge of a department.
B. She came in first place in a tennis competition.
C. She took some pictures for the newspaper.
Why does the man plan to join a club?
A. To make some new friends. B. To improve his skills.
C. To catch up with the woman.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第12题。
10.What is the woman doing in her flat?
A. Having a piano lesson. B. Discussing work with the man.
C. Having a party.
11.Why is the woman standing alone outside?
A. To see her old house. B. To get away from the noise.
C. To look at the lights in the city.
12.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worked hard and is successful now.
B. She had a rich life in the past.
C. She needs a lot of sleep.
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第16题。
13.What is the woman doing now?
A. She is interviewing the man. B. She is giving the man some advice.
C. She is putting forward a plan.
14.When did the man start to work here?
A. In June 1963. B. In August 2005. C. In January 2010.
15.What is the main focus of raising the standards, according to the man?
A. Writing skills. B. Reading skills. C. Music and PE.
16.With which title was the school honored in 2005?
A. The most popular school in the area.
B. The most successful school in the area.
C. The most beautiful school in the area.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第20题。
17.How many people was the club made up of at first?
A. 30. 35. C. 40.
18.What is the aim of the club?
A. To be an introduction agency.
B. To organize social events.
C. To make more profit.
19.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club?
A. It was started by a lady who wanted to find friends.
B. The lady put an advertisement in the community newspaper.
C. There was no response to her seeking friendship ad at first.
20.Who does the club belong to?
A. The secretary. B. The founder. C. The member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Much to the disappointment of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refuses to admit ______ crime they did in ____ World War II.
A. the; the B. /; the C. /; / D. the; /
22. Country life gives him peace and quiet, which is ______ he can’t enjoy while living in big cities.
A. that B. why C. where D. what
23. English is a language that many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_____not speak perfectly but ____at least understand.
A. may; can B. would; might C. will; must D. could; might
24. He was in hospital for six months .He felt as if he was ____ from the outside world.
A. cut out B. cut off C. cut up D. cut through
25. -Have you been to the Great Wall?
- Perhaps not in my memory. ____, it might have been during my early childhood.
A. If only B. If so C. If not D. If ever
26. We shouldn’t complain about being poor, because many families are much ___ after the big earthquake.
A. better off B. badly off C. well off D. worse off
27. —When Lily fainted, we could have turned to your father for help.
—Yes, sending her to hospital _____necessary.
A. hadn’t been B. wasn’t C. wouldn’t be D. weren’t
28. _____ medicine works in a human body is a question ____ no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fully.
A. How; that B. That; which C. That; which D. What; that
29. -Do you regret _____ 2,000 yuan for the trip?
-No. I would gladly have paid ____ for it.
A. to pay; twice so much????B. to have paid; as much twice 
C. paying; twice as much ???D. having paid; so much twice
30. People believe that we ____ a special ability to learn language and that our brain___ itself to the language we heard around us.
  A. are prepared for; adjusts?? ?B. are equipped for; adapts
C. are armed with; fits ?? ?D. are equipped with; adjusts
31. Eat ______ cake you like and leave the others for ______ comes in late.
A. any, who B. every, whoever C. whichever, whoever D. either, whoever
32. _______ all over the hills and around the lake are wild flowers of different kinds.
A. To grow ?? ?B. Growing  C. Grown ???D. Grow
33. Young people are under great pressure. Therefore, parents shouldn’t expect too much from them, for it will only cause pressure to______.
A. pick up B. turn up C. break up D. build up
34. Without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he world’s seven billionth person ____ five years ago.
A. would be born B. was born C. would have been born  D. had been born
35. It is hard for me to imagine what I would be doing today if I ____ in love, at the age of seven, with the Melinda Cox Library in my hometown.
  A. wouldn't have fallen ? ?B. had not fallen
  C. should fall ???? ????? ?D. were to fall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My mother used to ask me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dy. Through the years I would ??36? ?the correct answer. When I was younger, I thought ??37? ?was very important to us as humans, so I said, “My ears, Mummy.” She said. “No, many people are ??38? . But you keep thinking about it and I will ask you again soon.”
Several years passed before she asked me again. Since making my first ??39? , I had often thought over the question. So this time I told her, “Mummy, it must be our eyes.” She looked at me and said, “You are ??40? ?fast, but the answer is not correct because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e blind.” ??41? ?the years, mother asked me a couple more ??42? ?and always her response to my answers was, “No, but you are getting ??43? ?every year, my child.” Then last year, my Grandpa ??44? . Everybody was heart broken. Everybody was crying. My mum looked at me when it was our ??45? ?to say our final good-bye to Grandpa. She asked me, “Do you know the most important body part yet, my dear?”
I was ??46? ?when she was asking me this now. I always thought this was a ??47? ?between her and me. She saw the ??48? ?on my face and told me, “This question is very important. It shows that you have really ??49? ?your life.” I saw her eyes well up with tears. She said, “My dear, the most important body part is your ??50? .” I asked, “Is it because they hold up your head?” she replied, “No, it is ??51? ?on them a crying friend or loved one can rest their head. I only hope that you have enough ??52? ?and friends that you will have a shoulder to cry ??53? ?when you need it.” Then and there I understood the most important body part is not a ??54? ?one. It is sympathetic(同情的)to the pain of ??55? .
36. A. notice B. believe in C. doubt D. guess at
37. A. sound B. health C. love D. sight
38. A. blind B. deaf C. invisible D. thoughtful
39. A. discovery B. decision C. attempt D. suggestion
40. A. changing B. thinking C. growing D. learning
41. A. Over B. Till C. Beyond D. Before
42. A. ways B. things C. questions D. times
43. A. stronger B. taller C. smarter D. nicer
44. A. left B. got ill C. died D. got wounded
45. A. duty B. turn C. pity D. chance
46. A. excited B. satisfied C. interested D. shocked
47. A. game B. test C. match D. secret
48. A. worry B. puzzlement C. regret D. pain
49. A. enjoyed B. found C. disliked D. lived
50. A. shoulders B. feet C. hands D. hair
51. A. how B. because C. why D. whether
52. A. respect B. favour C. love D. fun
53. A. by B. on C. above D. for
54. A. valuable B. useful C. selfish D. precious
55. A. others B. the deaf C. Grandpa D. the blin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Doris lessing was born in 1919 in Persia, moving as a child with her family to southern Rhodesia, now Zimbabawe, where she stayed in school only to the age of 14.
One year after moving to London, she published her first novel in 1950.The Grass Is Singing examines unbridgeable racial conflict in colonial Africa through the eyes of a white farmer’s wife and her black servant.
Her literary breakthrough came in 1962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Golden Notebook, which was regarded as a pioneering work of modern feminism(女权主义). A separated study of the mind of the main character ,Anna Wulf, the novel explores her thoughts about Africa, politic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men and sex.
Lessing’s themes changed to psychology in her works from the 1960s ,and by the 1970s she is extremely interested in the Islamic mystic tradition of Sufism(苏菲教派).Her turn toward science fiction with the Canopus series in the early 1980s was not warmly received by traditional critics, but she has continued to win new readers and numerous literary awards, including the David Cohen British Literary Prize and the Companion of Honour from the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both in 2001.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 ,the Horace Engdahl told VOA why he was personally so pleased with Lessing’s selection.
“She is one of the truly great writers—of novels, short stories ,fiction and no-fiction,” Engdahl said. “She is on of the few writers who have had the courage to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experience , and she has given the impulse to numbers of other women writers. And she is really the mother of a school tha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 our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t 87,Doris Lessing is the oldest Nobel Literature winner since the first prizes were awarded in 1901.
56.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Doris Lessing writes The Golden Notebook
B. Doris Lessing is a pioneer of modern feminism
C. Doris Lessing Wins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D. Doris Lessing is concerned about Africa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Doris Lessing is NOT true?
A. She receives little regular school education.
B. She is always warmly welcome among critics.
C. She is the oldest Nobel Literature winner ever.
D. She wins many awards due to her novel-writing.
58.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A. there are only two characters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B. The Golden Notebook is regarded as Lessing’s masterpiece by herself
C. life in Africa in her early age lays solid foundation for her writing
D. Lessing changed her them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raditional critics
59. According to the fourth paragraph,______.
A. Lessing began to believe in Christ in the 1970s
B. Lessing’s science fiction won readers
C. Lessing had won two literary medals for her writings
D. Lessing changed her them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raditional critics
60. According to the Horce Engdahl, Lessing wins Nobel prize mainly because ______ .
A. she has rich experience in living in Africa
B. she is a headmaster of an important school
C. she encourages women writers to struggle against men
D. she makes great contributions to equal rights for women
B
Chocolate soap is supposed to be good for the skin. But it’s not so good for the tongue. Unfortunately for the US soldiers of World War II, the chocolate bars the army gave them tasted like they were intended for use in the bath.
In the army’s defense, it wasn’t trying to win any cooking awards. In fact, it specifically ordered that its chocolate bars not be too delicious, so soldiers wouldn’t eat them too quickly. These bars were created for survival, not taste. “They were awful,” John Otto, a former army captain in World War II said. “They were big, thick things, and they weren’t any good. I tried them, but I had to be awful hungry after I tried them once.”
As unappealing as the chocolate bars were to some, others liked them. Samuel Hinkle, the chemist who created the chocolate bars, pointed out that the number of bars made were far greater than the army needed. “It soon became obvious that the generous American soldiers were sharing their valued possessions with their foreign friends, whether soldiers of other countries or local citizens.”
The bars turned many hungry Europeans into friends of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 wanted them,” said Otto. “You’d give them to kids. In some places they were very hungry. And they sure helped relax people about American soldiers.”
Otto said he never saw a European turn his or her nose up at the chocolate. “It was food,” he said. “At that time, everyone was very hungry. I saw German kids standing outside the U.S. army kitchen. They weren’t begging, just standing there very politely. When we were done, the kids would eat the food out of the garbage. They were that hungry.”
Other Europeans did not see chocolate until well after the war ended. “We didn’t see any Americans where I was,” said Elizabeth Radsma, who was 25 years old when the Germans occupied her country, the Netherlands. “Even after the war, we saw only English. Maybe the Americans gave out some chocolate in the big cities, but we were only in a small town. Before the British, we saw only German soldiers. But chocolate? Don’t make me laugh! Maybe in my dreams!”
A soldier in the field might have responded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 and then gratefully bit down on a chocolate bar, the only food available for miles.
61. What was the American soldi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chocolate bars?
A. They were delicious. B. They tasted awful.
C. They were necessary for survival. D. Too many of them were produced.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US soldiers used the chocolate bars as bath soap.
B. The US soldiers did not have enough food during World War II.
C. The US army produced more chocolate bars than necessary for its soldiers.
D. European people regretted eating chocolate bars from the US soldiers.
63. The underlined expression “turn his or her nose up a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 reject B. demand C. receive D. smell
64. 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 German kids’ story?
A. To tell how friendly the American soldiers were.
B. To describe the hunger in post-war Germany.
C. To prove German kids could be very polite.
D. To show how much they were eager for chocolates.
65. Elizabeth Radsma never saw chocolate during the war because _________.
A. the US soldiers handed out all of them to people in big cities
B. the German soldiers kept them all for themselves
C. the British soldiers didn’t share them with the local people
D. the US soldiers never showed up in the small town she lived in
C
America’s greatest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he Hoover Dam, now has a companion piece, a bridge held up by the longest arch(拱形)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半球).The Mike O’Callaghan-Pat Tillman Memorial Bridge, connects the US states of Arizona and Nevada, crosses the vast chasm (峡谷) 890 feet above the Colorado River that is controlled by the dam.
The striking 1,900-foot-long structure will improve traffic in the region and help protect the dam from being destroyed. It is the seventh highest bridge in the world, behind four in China,one in Papua New Guinea and one in the US state of Colorado.
“The Hoover Dam is the greatest civil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in America’s history,” said the bridge project manager Dave Zanatell.” Our goal was not to outdo or outshine it. Our goal was to,in arespectful way,do something that would be great for our generation and that would stand besides Hoover Dam in a respectful and quality way that would become a part of Hoover’s legacy (遗产).”
Just as the Hoover Dam was built in the hear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大萧条) and was seen as an example of the nation’s can-do spirit, some hope this project can also provide some uplift.
The bridge is surprising: at 1,050 feet, its support arch holds up a roadway that lies on 300-foot-Iong concrete pillars (柱子), some of the tallest in the world. It contains 16 million pounds of steel.
The idea of the bridge came into being in the 1960s because the top of the Hoover Dam has been a narrow two-lane road that is the fastest route from Arizona to Las Vegas and the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nd Canada.
Access to the dam from each direction is a dangerously winding route,but massive trucks and passenger vehicles shared it for decades. During the day,when thousands of tourists travel to the dam from Las Vegas three times as many accidents as on a normal road will happen.
The bridge has a sidewalk on the side facing the dam. The wall on both sides is 54 inches high,so walkers can take photos there.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the Hoover Dam?
A. It was completed recently. B. It was built during the hard times.
C. It has the longest arch. D. It's the seventh highest dam in the world.
67. What is one of the purposes of building the bridge?
A. To protect the dam. B. To save the cultures.
C. To outdo the dam. D. To develop the tourism.
68. The underlined word “uplift” in Paragraph 4 means “______”.
A. lift of the heavy object B. support in money
C. spiritual encouragement D. instruction in technology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s shows the right position of the bridge and dam?
70.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_____.
A. the Hoover Dam B. American western development
C. a tour along the Colorado River D. a recently built bridge
D
The eight airlines of the One-world alliance ( 联盟 ) have joined forces to give??world travelers
a simple way to plan and book a round-the-world journey. It’s called??the One-world Explorer program.?? One-world Explorer is the perfect solution for a once-in-a-lifetime holiday or an extended businesstrip. It’s a great way for you to explore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in the safe hands of the eight One-world airlines.?? You can have hundreds of destinations to choose from, because the One-world network covers the globe. And, as you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you’ll have the support of 260,000 people from all our airlines, who are devoted to the success of your journey, helping you make smooth transfers and offering support all along the way.?? The One-world goal is to make global travel easier and more rewarding for everyone of our travellers. We try our best to make you feel at home, no matter how far from home your journey may take you.?? We can offer travelers benefits on a scale beyond the reach of our individual-net-works. You’ll find more people and more information to guide you at every stage??of your trip, making transfers smoother and global travel less of a challenge.?? 71. One-world in the passage refers to??________. A. a travel agency?? B. a union of airlines?? C. a serie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D. the title of a flight program?? 72. The One-world Explorer program is said to be most suitable for those who?_______.? A. have been to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B.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on business?? C. want to explore the eight airlines?? D. need support all along the way?? 73. The advantage of the alliance lies in?? __________. A. its detailed travel information?? B. its unique booking system?? C. its longest business flights?? D. its global service network?? 74. 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One-world?________.? A. offers the lowest prices to its passengers?? B. keeps passengers better informed of its operations?? C. offers better services than any of its member airlines alone?? D. is intended to make round-the-world trips more challenging?? 75. The purpose of the advertisement is to??_________. A. promote a special flight ?? B. recommend long distance flights?? C. introduce different flights?? D. describe an airlines group??
第II卷(非选择题 满分35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 (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阅读表达 (共5小题,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请注意问题后的词数要求)。
[1]Doctors say anger can be an extremely damaging emotion, unless you learn how to deal with it. They warn that anger can lead to heart disease, stomach problems, headaches, emotional problems and possibly cancer.   [2]Anger is a normal emotion that we all feel from time to time. Some people express anger openly in a calm reasonable way. Other burst with anger, and scream and yell(咆哮).But other people
keep their anger inside. They can not or will not express it. This is called _______.   [3]For years many doctors thought that repressing anger was more dangerous to a person's health than expressing it. They said that when a person is angry, the brain releases the same hor-mones(荷尔蒙).They speed the heart rate, raise blood pressure, or sugar into the blood, etc. In general the person feels excited and ready to act.   [4]Some doctors say that both repressing and expressing anger can be dangerous.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express anger violently may b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heart disease, and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keep their anger inside may face a greater danger of high blood pressure.   [5]Doctors say the solution is learning how to deal with anger. They say the first step is to admit that you are angry and to recognize the real cause of the anger, then decide if the cause is serious enough to get angry about. If it is, they say, “Do not express your anger while angry. Wait until your anger has cooled down and you are able to express yourself calmly and reasonably.”   [6]Doctors say that a good way to deal with anger is to find humor in the situation that has made you angry. They said that laughter is much healthier than anger.
76.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no more than 10 words)
77.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ith proper words.(no more than 4 words)
If you don’t express your anger, you may have more chances of hav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with proper words.(no more tha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List the three ways the author mentions people express their anger. (no more than 25 words)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What does the word “it”(line 2,paragraph 3) probably refer to ?(no more than 3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满分25分)
某中学生英文报记者采访了你校“争做好学生好公民” 活动, 并邀请你就活动前后同学们的言行变化写一篇英语报道,同时发表你个人看法。
活动前 活动后
1.上课迟到,作业拖拉。 1. 准时到校,作业认真。
2.不问侯老师,课后喧哗。 2. 尊敬师长,帮助他人。
3.乘车插队,上车抢座。 3. 乘车排队,上车让座。
注意:请根据以上信息写报道,个人看法可自由发挥。
词数:120左右(120和145字之间);开头已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活动 campaign; 抢座位 scramble for sea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a campaign “to be a good student and a good citizen” was launched in our school, and great changes have take place since then.

吉安县二中高三英语第二轮周考参考答案
听力:1-5 BCCBC 6-10 BABBC
11-15 CAACA 16-20 CCBAC
单选:21-25 DDABD 26-30 DBACD 31-35 CBDCB
完形:36—40:DABCD  41—45:ADCCB 
46—50:DABDA  51—55:BCBCA
阅读:56-60 CBCBD 61-65 BCABD

66-70 BACAD 71-75 DBDBD

阅读表达:
76. How to Deal with Anger/Ways of Dealing with Anger./Anger and Illness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ger and Illnesses.
77. high blood pressure
78. repressing anger
79. ①Some people express anger openly in a calm reasonable way
②Some people burst with anger, scream and yell.
③Some people keep their anger inside.
80. Anger.
写作(One possible version):
One possible vers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a campaign “to be a good student and a good citizen” was launched in our school, and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since then.
Before the campaign, we used to be late for school and failed to hand in our homework in time. Often, we forgot to greet our teachers and after class we made loud noises. Worse still, we jumped the queue when waiting for buses and scrambled for seats on board.
However, the campaign have changed us a lot. We are no longer late for school and are more careful in our homework. We have learned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elders, help others, wait in line for buses and give up seats to other passengers.
The campaign is a very good experience, from which we have learned a lot. More importantly, we have got rid of many bad habits and have become better students at school and better citizens in society.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龚萍 审题:黄建英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腌渍(zì) 晕(yùn)眩 高着(zhāo) 张牙舞爪(zhǎo)
B、瞥(piē)见 崭(zǎn)新 缠绕(rào) 果实累(léi)累
C、嗣(sì)位 揾(wèn)泪 籼(shān)米 咄(duō)咄副人
D、谄(chǎn)媚 混(hún)账 蕈(xùn)菌 铩(shā)羽而归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顶是( )
A、竖立 想像 缥渺 翻厢倒柜 B、嘉句 偿试 狼藉 轩俊壮丽
C、鱼具 锤练 废弛 披枷带锁 D、身分 精粹 晏驾 因噎费食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社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活动,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种下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B、近日各处人员有不告假而离岗者,有久假不归、托故续假者,有散于各地自由行动者,若不严加惩处,必致纪律松散。
C、你们兄弟俩都是文学巨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真可谓金友玉昆,人才出于一家。
D、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B、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C、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D、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是一只1.8千克的鸟撞在飞行速度为每小时700千米的飞机上,产生的冲击力比炮弹的冲击力还要大,而且两者相撞极易造成飞机故障。
B、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C、学生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成绩问题,也不是疾风暴雨般怒吼一阵,或是春风化雨似的开导几句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D、近日,商务部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进一步维护蔬菜市场的稳定。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红楼梦》)
B、觉新虽然受到旧观念束缚,却也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他同情受到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家》)
C、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冒险是解放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孩子。他命令地主给孩子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地主被吓得一一照办。(《堂吉诃德》)
D、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学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保卫。但为了赵云全力保住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三国演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质疑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之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屏幕上的选手应该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这是他们焦虑的原因。
C.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D.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闼:门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游:交游
D.家人发箧视之。 发:打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因与普计下太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既自以心为形役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第Ⅱ卷 (共114分)
四、文言翻译、古诗鉴赏及默写(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诗的颈联是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试分析两首诗各自的妙处.(4分)
(2)尾联刻画出了作者与裴秀才迪怎样的形象?(4分)
15、默写(8分)
(1)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血色罗裙翻酒污。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3)怀良辰以孤往,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4)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6) ,飞羽觞而醉酒。
(7)岁暮阴阳催短景, 。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21分)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地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到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上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 ④冬春之交的一天,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赏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胜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16.本文重点写月光,但作者却在文章开头用较多的笔墨写了太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17.文中画线句“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的含意是什么?给你哪些启示?(6分)
18.这篇文章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写了“月亮”,但两者在内容和主题上有明显不同,请概括回答。(6分)
19、下列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第二段写“冬春之交的月光” 欲扬先抑,形成反差;与下文出现的月亮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热烈燃烧的月亮。
B、文中“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 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月亮的热烈美,由“流光溢彩”,“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也可以看出月亮的活泼美。
C、文中“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表达人要不断地付出和奉献自己。
D、月亮在全文结构中起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以月色的阴晴圆缺,感叹生命的循环往复,是本文的精妙之处!
E、作者分别写出了春天月光的嫩,夏天月光的饱满、丰腴,秋天月光的悠远清寂,冬天月光的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六、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0.请以“感动瞬间”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①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方法。②采用叙议结合手法。③使用第一人称。
七、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来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于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照月光和树影的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他仍然随着月下的树影移动自己的席子,衣服越来越湿……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必须写议论文。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语文参考答案
1、A (B崭zhǎn C籼xiān D混hùn)
2、A(A渺—缈或缥—飘 厢—箱 B嘉—佳 偿—尝 俊—峻 C练—炼 D费—废)
3、C(A添枝加叶: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也说添油加醋。B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C金友玉昆:一族兄弟才德并举。D苗而不秀: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
4、D(地球加“”号)? 5、D(A前后分句间的关系为因果关系,不是递进关系,可把“而且”改为“因此”。B“地球位置”和“房源条件”属领属交叉关系,不应并列使用。C主宾搭配不当,“过程”应改为“问题”)
6、D(糜夫人选择自杀的方式为“投枯井而死”)
7.B
8.C
9.B
10.B. 意:意图
11.B.B.因:介词,趁机。A.以: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C.其:代词,他;代词,自己。D.为:介词,替;介词,表被动。
12.C.
13.得分点(1) “微行”“便”“过”和句意各一分;(2)“侧微”“游”“所”和句意各一分;(3)“私第”“启箧”“竟”和句意各一分。
14、(1)陶诗写出了朦胧的村庄和袅袅的轻烟,在这冲淡静谧之中,越发突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悠闲。
王诗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动态感。“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2)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将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并以陶潜自况,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形象。(2分)
15 1、钿头银篦击节碎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或植杖而耘耔
4、曲肱而枕之
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开琼筵以坐花
7、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16(5分) 作者通过较多的笔墨写太阳,主要是突出了太阳的“不大懂得养生”的特点(2分),并且与月亮的“修行有道”形成对比(1分),表达了作者对月的认可和喜爱(1分),同时也为文章后面的描写抒情作铺垫(1分)。
17.(6分)月亮没有对圆满的热烈追求就不会有亏损(2分),而亏损往往是为它生命的灿烂刻养精蓄锐。(2分)这句话体现了一种人生哲理:人要勇于奉献,用自己的付出甚至牺牲造福他人。人生因为付出而精彩,生活因为造福他人而更美妙,像月亮一样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2分)
18.(6分)(1)内容上:本文重点写“我”在半梦半醒之间发现的月亮之美,《荷塘月色》重点描写朦胧隐约的月色之美。(2分)
(2)主题上:本文借月亮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即人生在遭遇低谷时,要能想到失败挫折是为自己将来的成功做准备,要坚持自己的追求;《荷塘月色》借朦胧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之情。(4分)
19、A D
古文参考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吉安县二中高三年级第二轮周考化学试卷
命题:廖忠梅 审题:刘雪莲
一、选择题(共48分)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品红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工业制O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浓硝酸变黄
A. ②③④⑦⑧ B.③④⑤⑦⑧ C.②③⑥⑦ D.④⑤⑦⑧
2. 化学与环境、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B.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关
D.纯铁比碳素钢更容易生锈
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8g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4.6g NO2气体中可能含有0.08NA个NO2分子
C.29.0g 2CaSO4·H2O晶体中结晶水的数目为0.2NA
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B.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C.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5.下列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编号
纯净物
混合物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明矾
蔗糖
NaHCO3
CO2
B
天然橡胶
石膏
SO2
CH3CH2OH
C

王水
H2SiO3
Cl2
D
胆矾
玻璃
H2CO3
NH3
6.用等体积的0.1mol/L的BaCl2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Na2SO4、KAl(SO4)2三种溶液的SO42-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3 B.3∶1∶2 C.2∶6∶3 D.1∶1∶1
7.在1 L含0.1 mol NaAlO2和0.1 mol 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0.1 mol/L的H2SO4溶液,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硫酸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8.将1 mol 含镁物质的量分数为a的镁铝合金溶于含有b mol HNO3的稀溶液中,刚好完全反应,NO为唯一还原产物。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不再减少为止,将所得沉淀过滤、洗净、灼烧至恒重,所得固体质量与原合金质量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合金含镁质量分数为60%;②反应中放出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a/3)× 22.4 L;③反应过程中最大沉淀质量为(78-20a)g;④反应中共消耗NaOH[b-(1-a/3)]mol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I-、Cl-、NO3-、Na+
B.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a+、AlO2-、NO3-、HCO3-
C.由水电离的的溶液中:、、、
D.的溶液中:、、、
10.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1.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 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 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含有OH- B. 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Na+ B.SO42- C. Ba2+ D.NH4+
13.某含铬Cr2O72- 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 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FeO·FeyCrxO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量为n(3x+1)mol
B.处理废水中Cr2O72- 的物质量为nx mol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y mol
D.在FeO·FeyCrxO3中3x+1=y
14.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氨气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O2、CO2、NO2等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D.装置④可用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制H2、Cl2
15.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 )
①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 ②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 ③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④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⑤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 ⑥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A.②⑥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16.二氧化氮(NO2)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科学家正寻求合适的化合物G与适当的条件以进行如下反应,从而将二氧化氮转化为无毒的N2:NO2+G——N2+H2O+nY(反应未配平),上式中的n为系数,但也可以为0,而Y必须为任何无害的物质。从反应机理分析,上述反应式中的G肯定不可以是( )
A.NH3 B.CO C.CH3CH2OH D.H2O2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共10分)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 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
(3) 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
若生成1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选填编号)。
a.小于0.5 mol b.等于0.5 mol c.大于0.5mol d.无法确定
18.(13分)某无色溶液X,由Na+.Ag+.Ba2+.Al3+.AlO.MnO.CO.SO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溶液进行如下连续实验:
(1)白色沉淀甲是 。(2分)
(2)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3分)
(3)白色沉淀乙中一定有: ,可能有 证明其是否存在的方法是 。(6分)
(4)若将过量的气体A与适量的气体B通入水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分)
19. (14分)资料表明,在加热条件下SO3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绿矾(FeSO4·7H2O)受热分解的情况进行探究。
(1)(共3分)甲同学认为,绿矾受热分解的产物是FeO、SO3、H2O。你支持该观点吗?说明理由。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通过实验来探究绿矾受热分解的产物情况(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C装置水槽中加冰盐水)。请填写下列表格。(每空1分,共5分)
仪器
加入试剂
预期实验现象
A
绿矾试样
B
D
(3)本实验设计明显不足之处是 。
(4)实验结束后,要检验绿矾是否分解完全,请简述实验方法。

(5)若绿矾分解完全,C装置中U型管内有无色晶体出现,请写出绿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分)
20.(7分)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含有Cl—、C1O—、C1O3—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1O—、C1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⑴t2时,Ca(OH)2与Cl2发生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mol。
⑶ 据分析,生成Ca(C1O3)2的反应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通入氯气的速
度不同,C1O-和C1O3-的比例也不同。
若在原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的速度加快,则反应后 2(填“>”、“<”或“=”);
21.(8分)实验室中,氮氧化物废气(主要成分为NO2和NO)可以用NaOH溶液来吸收,其主要反应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和NO+NO2+2NaOH=2NaNO2+H2O。
(1)NO和NO2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成NOx,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可以为 (填编号)
A.1.1 B.1.2 C.1.5 D.1.8
(2)若用纯碱溶液处理氮氧化物废气,反应与上述类似,同时放出CO2。
①请写出纯碱溶液吸收NO2的化学方程式
②现有标准状况下aL NO2(其中N2O4体积分数为20%)和bLNO的混合气恰好被200mLNa2CO3溶液完全吸收,则a、b应满足的关系为 ;该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