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阅 读 指 导 课寓言:小故事,大道理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方法理解寓言。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井 底 之 蛙刻 舟 求 剑掩 耳 盗 铃画 蛇 添 足揠苗助长亡羊补牢1、了解情节2、分析角色3、领悟道理4、学以致用你知道怎么阅读寓言故事吗?四个步骤: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1、了解情节:把握主要情节,重点情节。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上树桩而死的兔子后,就守在树桩旁等待再有兔子撞死,结果一只兔子也没有得到。守株待兔2、分析角色:农夫边读书边思考,把握关键字词、语句分析人物形象。(1)自从农夫捡到兔子后,便不再劳动了,天天守着树桩盼着再次捡到兔子,可见农夫有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想法。(2)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因为兔子撞上树桩而死,本来就是偶然事件,农夫却认为还会有兔子撞在树桩上,真是既懒又愚蠢。3、领悟道理:讽刺性和教育性不要存有不劳而获的心理,也不要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4、学以致用:联系生活,自省自励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值得我们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付出了劳动,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劳动成果,才会拥有美好的生活。了解情节 :把握主要情节,重点情节。分析角色:边读边思考,把握关键字词、语句分析人物形象。领悟道理:讽刺性和教育性学以致用:联系生活,自省自励你知道怎么阅读寓言故事吗?四个步骤:滥 竽 充 数1、自主进行《滥竽充数》的阅读。2、小组讨论,交流。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读内容,略读精读相结合,反复读。查:碰到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划:含义深刻的句子加划横线。1、了解情节: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析角色:南郭先生 齐宣王思考:(1)齐宣王为什么喜欢300人一起吹竽 (2)压根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想到了什么 ?做了什么?结果如何?(3)南郭先生为什么没被识破 (4)齐湣王下令独奏,南郭先生为什么逃走了 ?3、领悟道理:讽刺性和教育性4、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1、了解情节:把握主要情节,重点情节。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300人一起合奏,压根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趁机混入吹竽队伍,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后来齐湣王要求独奏,南郭处士混不过去了,于是连夜逃走了。滥竽充数2、分析角色:南郭先生 齐宣王思考:(1)齐宣王为什么喜欢300人一起吹竽 (2)压根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想到了什么 ?做了什么?结果如何?(3)南郭先生为什么没被识破 (4)齐湣王下令独奏,南郭先生为什么逃走了 3、领悟道理:讽刺性和教育性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②讽刺那些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掌权者。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4、学以致用:联系生活,自省自励我们平时应该勤奋学习,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真本领。寓言是一面镜子,能照出生活的方方面面;寓言是一位智慧老人,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寓言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作业:请大家课后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按今天讲的方法读一读。拓展作业: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写寓言故事哟。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