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 (共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 (共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思考:宪法赋予了公民哪些基本权利?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1框 公民基本权利
学习目标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分别有什么意义?
公民的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公民享有哪些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自主学习
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2、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和意义是什么?
3、政治自由的内容、意义?
4、监督权的内容、注意事项、意义?
5、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
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内容?
7、受教育权含义、作用、国家政策?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
(5)监督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
(8)妇女保护权;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小云的爸爸妈妈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小云的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锻炼。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运用你的经验
受教育
被选举
劳动
物质帮助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___________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________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______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___权
受教育
被选举
劳动
物质帮助
1
政治权利和自由
思考讨论
有人说,政治不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玩的,都是那些当官儿的事儿,政治跟我们无关!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政治生活与我们毫无相关吗?
普通公民拥有政治权利吗?
思 考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
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P35
课堂笔记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满足条件
重要性/意义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年满十八周岁
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法条链接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不是每一个公民都具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以下人群拥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并说明理由
外国人
小学生
少数民族
农民工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通过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或者其他意思的自由。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散播谣言,发布失实信息
依照法律规定程序,集合在露天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结成某种社会团体、进行社会团体活动的自由。
全国总工会、共青团、
全国妇联、
中国残联、
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总会
通过各种出版物表达思想见解以及其他意思的自由
游行: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有权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自由。
示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3.政治自由 P35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第十二条规定: 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的;
(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政治自由
绝对自由
注意: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思考:政治自由对公民有什么意义?
身为人大代表的罗先生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社情民意,一次,罗先生接到群众电话举报,反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有违法犯罪问题,于是向有关机关实名举报了刘某的不法行为。经调查,刘某及其亲属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经审理,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 群众及罗先生举报刘某属于行使哪一种政治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监督权。注意的问题:①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投诉和检举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4、监督权
内容:
行使监督权注意的问题:
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政治权利和自由 内 容 意 义(重要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政治权利和自由
2
人身自由
朋友A在一家超市购物。在离开时,防盗铃骤响,商场工作人员对她进行搜身检查。工作人员用手提电子探测器对她进行全身检查后,探测器测出其腰部带有磁信号,工作人员当即要求她脱衣服检查。由于A拒绝了,因此工作人员把她关进房子里。但由于没有充足的证据,A才能走出房子。
该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该事例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二 人身自由 P36-38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 P35
(1)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严某在网上发帖检举乡政府违法占用村民土地。次日一大早乡政府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强行带到了乡政府“教育”了一整天。
乡政府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违法
人身自由权
名词解释:非法拘禁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侵犯人身自由的常见方式:非法搜身、非法逮捕、非法拘禁
安检
酒驾被拘
传染病隔离
请你来判断:以下情形属于侵犯人身自由吗?
超市工作人员搜身
公司搜身
3.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
(1)含义
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2)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侵权行为
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4)包括内容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隐私权等。
内容 侵权表现 不构成侵权
姓名权 盗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使用姓名等 善意的冒用不构成侵权,如以他人名义帮助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
名誉权 侮辱: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吐口水,起难听讽刺的外号,发辱骂污蔑、骚扰淫秽短信等;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新闻报道失实等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对可以受到公众评价的事情进行正当的评论,而涉及对特定人言行的批评,不构成名誉侵权;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法定范围内的行为,影响到特定人名誉的,不构成名誉侵权;受害人事先同意公开其隐私,结果名誉受到损害,受害人不得请求名誉权保护
知识拓展:
内容 侵权表现 不构成侵权
荣誉权 非法剥夺他人荣誉;非法侵占他人荣誉;严重诋毁他人所获得的荣誉;侵害荣誉权人应得的物质利益,如故意损毁荣誉人的奖杯、奖品、奖章等 揭露他人买假文凭骗取职称,使其受到撤销职称的处分;因某种原因被撤销荣誉称号
肖像权 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如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故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如将他人照片作为投飞镖的靶子;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未经本人同意,不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如社会新闻报道而使用、善意使用政治家及社会明星肖像的行为不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内容 侵权表现 不构成侵权
隐私权 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等 为缉拿罪犯,公安局公布犯罪分子的自然情况;将他人隐蔽的犯罪证据交给公安机关等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住宅不受侵犯
破门而入将小严带走
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
这两种现象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人身自由 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 依法许可程序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非经法定程序,公民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限制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要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并遵循正当的程序,持搜查证、逮捕证等。
小结
人身自由
公民的通信,他人不得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3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其他权利
文化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一天,警察小郑在执勤时听到有个女士高喊:“快抓住那个人!他抢了我的皮包。”只见前方一个男子抱着一个皮包在街头飞奔。为了尽快追上那个男子,小郑拦下一辆摩托车,出示警察证件,说:“您好!我是警察,前面有人抢劫,我想借您的车追认,可以吗?谢谢配合!”车主二话没说把车给了小郑,小郑飞身上车,一踩油门,追了上去,很快抓获那个男子,并把他带回公安局,处理完公务后,小郑把摩托车还给车主,向他表示感谢,并告知车主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向公安机关申请和领取相应补偿。
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财产权
占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或者持有的权利,占有权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前提和基础。
使用权:是指按照财产的性能与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权利人的生产、生活需要,或者获得一定的收益的权利。
收益权:是指通过财产的占有、使用、经营、转让而取得经济效益。收益通常与使用联系着。
处分权:是指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其财产作出处置,亦即决定财产的命运的权利。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一般只有所有人才能行使处分权。
(1)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3)公民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1.财产权
1、我买了一台电脑,放在书房里
2、我用电脑做课件、上网
3、我把电脑租给某电脑打字房
4、我把电脑卖给别人
(占有权)
放家里、放包里、放身上
学以致用
判断下列情形属于行使哪项财产权?
财产权
占有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收益权)
租金、利息、股息、卖东西的钱
(使用权)
拿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
(处分权)
捐献、转让、花钱、卖掉、送掉、扔掉
易错提醒:
财产权,以个合法财产为基础(即前提是围绕某种财行使权利。所以:工资、获得爱心款、红包等不属于财产收益权范畴
新课探究
2.劳动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违法案例
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形式: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3.物质帮助权的内容和形式P39
停课不停学
面对这场疫情,逆行而上,救死扶伤的是“白衣天使”;风雪中坚守,精细化防控的是各部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中学生来说,努力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4、受教育权 P38
内容: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并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如何实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这些图片说明公民享有哪项权利?
下列图片表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内容: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实现: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我国电影市场热火发展,艺术创作前景光明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文化权利
6.公民享有的其他基本权利有哪些?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
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基本权利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其他权利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知识总结
1、公民权是指一国公民在该国法律上所拥有、为国家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说法错误的是(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B.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C.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 使权力
D. 财产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课堂演练
D
2、小华看到同班小涛又矮又小,给他起了个侮辱性绰号“小土豆”。这侵犯了小涛的( )
A. 姓名权
B. 名誉权
C. 荣誉权
D. 肖像权
B
3、2019年初,上海五位中学生撰写了 《关于进一步整治老年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建议》,经由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给全国“两会”。他们是在( )
A. 行使公民政治权利
B. 保障两会科学决策
C. 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A
4.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下列属于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
A.小李的叔叔向工程负责人索要劳动报酬
B.小李的妈妈经常不经小李同意翻看他的日记
C.小李的爸爸参与水价调整听证会
D.小李高中毕业后去服兵役
C
服兵役是义务
隐私权
2020年8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称号体现公民的(  )
A.名誉权
B.荣典权
C.荣誉权
D.财产权
C
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有( )
①李某在超市被保安强行搜身检查
②王某因在网上举报政府不作为被工作人员带到乡政府接受教育
③肖某因欠张某的钱被张某关在屋内要求还钱
④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拘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