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真题理科数学立体几何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高考真题理科数学立体几何部分

资源简介

高考题立体几何
(2007年广东理科)
6.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分别与底面全等,且AB=AC=,BC=2,则二面角A—BC—D的大小为
A. 300 B. 450 C.600 D.900
11.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五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9π .
17.(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

(I)求证:平面BCD;
(II)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III)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答案 方法一:
(I)证明:连结OC


在中,由已知可得




平面
(II)解:取AC的中点M,连结OM、ME、OE,由E为BC的中点知
直线OE与EM所成的锐角就是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
在中,

是直角斜边AC上的中线,

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
(III)解:设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

在中,



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
(2008年广东理科)
5.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分别是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

8.在平行四边形中,与交于点是线段的中点,的延长线与交于点.若,,则( B )
A. B. C. D.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5所示,四棱锥的底面是半径为的圆的内接四边形,其中是圆的直径,,,垂直底面,,分别是上的点,且,过点作的平行线交于.
(1)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证明:是直角三角形;
(3)当时,求的面积.
答案
(1)在中,

而PD垂直底面ABCD,
,
在中,,即为以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设点到面的距离为,
由有,
即 ,
;
(2),而,
即,,,是直角三角形;
(3)时,,
即,
的面积
(2009年广东理科)
5. 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解析】选D.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4,点是圆上的点, 且, 则圆的面积等于 .
【解析】解法一:连结、,则,∵,,∴,则;解法二:,则.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6,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点是正方形的中心,点、分别是棱的中点.设点分别是点,在平面内的正投影.
(1)求以为顶点,以四边形在平面内的正投影为底面边界的棱锥的体积;
(2)证明:直线平面;
(3)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依题作点、在平面内的正投影、,则、分别为、的中点,连结、、、,则所求为四棱锥的体积,其底面面积为

又面,,∴.
(2)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作轴,轴,轴,得、,又,,,则,,,
∴,,即,,
又,∴平面.
(3),,则,设异面直线所成角为,则.
(2010年广东理科)
6.如图1,为正三角形,,,
,则多面体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
14.(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3,是半径为的
圆的两条弦,他们相交于AB的中点P,,
,则=_________.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5,是半径为的半圆,为直径,点为的中点,点和点为线段的三等分点,平面外一点满足,。
(1)证明:;
(2已知点为线段上的点,
,,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1)证明: 连结,因为是半径为的半圆,为直径,点为的中点,所以。
在中,。
在中,,为等腰三角形,且点是底边的中点,故。
在中,,所以为,且

因为,,且,所以平面,
而平面,。
因为,,且,所以平面,
而平面,。
(2)设平面与平面RQD的交线为.
由,,知.
而平面,∴平面,
而平面平面= ,
∴.
由(1)知,平面,∴平面,
而平面,∴,,
∴是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
,.
在中,由知,,
由余弦定理得,
由正弦定理得,,即,

故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2011年广东理科)
7.如下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15.如图,过圆外一点P分别作圆的切线和割线交圆于,且=7,是圆上一点使得=5,∠=∠, 则=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
18.(本小题满分13分)在椎体P-ABCD中,ABCD是边长为1的棱形,且∠DAB=60,,PB=2, E,F分别是BC,PC的中点.
(1)证明:AD 平面DEF;
(2) 求二面角P-AD-B的余弦值。
解:(1) 取AD的中点G,又PA=PD,,
由题意知ΔABC是等边三角形,,
又PG, BG是平面PGB的两条相交直线,



(2) 由(1)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在中,;
在中,.
(2012年广东理科)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它的体积为
A.12π B.45π C.57π D.81π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3,圆O的半径为1,A、B、C是圆周上的三点,满足∠ABC=30°,过点A做圆O的切线与OC的延长线交于点P,则PA=_____________。
18.(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点 E在线段PC上,PC⊥平面BDE。
证明:BD⊥平面PAC;
若PH=1,AD=2,求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
(2012年北京理科)
7.某三梭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梭锥的表面积是( )
A. 28+6
B. 30+6
C. 56+ 12
D. 60+12
16. (本小题共14分)
如图1,在Rt△ABC中,∠C=90°,BC=3,A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DE∥BC,DE=2,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C⊥CD,如图2.
求证:A1C⊥平面BCDE;
若M是A1D的中点,求CM与平面A1BE所成角的大小;
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
说明理由
(2012年山东理科)
14、如果正方体的棱长为,分别为线段上的点,则三棱锥的体积为 。
18、(本题满分12分)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平面,。
求证:平面;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12年湖北理科)
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此几何体为一个圆柱切去了一部分,此圆柱底面半径为 1,高为 4,现在此几何体上方补上一个和此几何体完全一样的几何体 ,从而构成一个底面半径为1,高为6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为,要求几何体的体积为圆柱体积的一半,为,故选B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1,∠ACB=45°,BC=3,过动点A作AD⊥BC,垂足D在线段BC上且异于点B,连接AB,沿AD将△ABD折起,使∠BDC=90°(如图2所示),
(1)当BD的长为多少时,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
(2)当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时,设点E,M分别为棱BC,AC的中点,试在棱CD上确定一点N,使得EN⊥BM,并求EN与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
(2012年全国理科)
(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粗线画出的
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

【解析】选
该几何体是三棱锥,底面是俯视图,高为
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三棱柱中,,
是棱的中点,
(1)证明:
(2)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1)在中,
得:
同理:
得:面
(2)面
取的中点,过点作于点,连接
,面面面
得:点与点重合
且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则,
既二面角的大小为
(2012年上海理科)
5、一个高为2的圆柱,底面周长为,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19、(本题满分12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6分
如图,在三棱锥中,⊥底面,是的中点,已知∠=,,,,求:
(1)三棱锥的体积
(2)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2012年浙江理科)
10.已知矩形ABCD,AB=1,BC=.将ABD沿矩形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着,在翻着过程中,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与直线BD垂直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与直线BC垂直
D.对任意位置,三直线“AC与BD”,“AB与CD”,“AD与BC”均不垂直
【解析】最简单的方法是取一长方形动手按照其要求进行翻着,观察在翻着过程,即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答案】B
【考点定位】考察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的变化规律,动手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奥妙。
11.已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三
棱锥的体积等于_____1______cm3.
【解析】观察三视图知该三棱锥的底面为一直角三角
形,右侧面也是一直角三角形.故体积等于.
【答案】1
【考点定位】考察空间几何的三视图,及多面体体积的求法。
20.(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的菱形,且∠BAD=120°,且PA⊥平面ABCD,PA=,M,N分别为PB,PD的中点.
(Ⅰ)证明:MN∥平面ABCD;
(Ⅱ) 过点A作AQ⊥PC,垂足为点Q,求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建系求二面角等知识点。
(Ⅰ)如图连接BD.
∵M,N分别为PB,PD的中点,
∴在PBD中,MN∥BD.
又MN平面ABCD,
∴MN∥平面ABCD;
(Ⅱ)在菱形ABCD中,得,
AC=AB=BC=CD=DA
由因为PA面ABCD,所以
,,
所以PB=PC=PD.所以。而M、N分别是PB、PD的中点,所以
MQ=NQ,且AM=
取线段MN的中点E,连结AE、EQ,则,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AB=,,故在△AMN中,AM=AN=3,MN=BD=3,得
在Rt△PAC中,,得AQ=,QC=2,PQ=4
在△PBC中,,得
在等腰△MQN中,MQ=NQ=,MN=3,得
在△AEQ中,,,,得
∴所求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答案】(Ⅰ)见解析;(Ⅱ) .
【考点定位】考察平行关系的证明与二面角的求解,掌握定理,正确理解空间位置是关键。
(2012年重庆理科)
(9)设四面体的六条棱的长分别为1,1,1,1,和,且长为的棱与长为的棱异面,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本小题满分12分(Ⅰ)小问4分(Ⅱ)小问8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中,AB=4,AC=BC=3,D为AB的中点
(Ⅰ)求点C到平面 的距离;
(Ⅱ)若 求二面角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