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式折线统计图》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例1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题材,给出了最近7年此项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一方面,通过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激发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到数据的多少的特点,初步感悟数据的变化情况,为引出折线统计图提供途径。教学建议(1)把握素材选择的合理性。统计来源于生活,折线统计图同样来自实际需要。教学时要选取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素材,让统计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提供的素材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据的变化和体会折线统计图学习的价值。例如,可结合教材所提供的机器人大赛的情境开展科普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年份的数据变化,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力。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适合的素材,如当地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变化、学校近十年入学人数变化情况等能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素材。(2)加强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教学时,可根据参赛队伍数量的统计表,并结合对以前统计知识的回顾,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通过观察、对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感悟各自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参赛队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想,为自然引入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埋下伏笔。编写意图(1)教材在前面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出折线统计图,并通过下面的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了解两者各自的特点。从数据的呈现方式上来说: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据,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的位置,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从作用上来说: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2)结合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可以对今后的数据进行预测。从而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它的优势。(3)“做一做”让学生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明确绘制的步骤。通过分析陈东和自己的身高统计图,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的特点,并为后面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埋下伏笔。教学建议(1)通过对比,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时,让学生先观察条形统计图并思考:参赛队伍的数量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可以从数据的大小或者条形图的高低感受数据的变化情况,教师适时引出并介绍新的折线统计图。接下来,对比观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比较和交流,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既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更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如让学生对今后的参赛队伍数量进行预测,体会统计的价值。(2)重视动手实践,增强数据分析观念。“做一做”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的特点。结合下面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还可以对“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进行合理的推测。继续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身高的数据,或者调查全国儿童的平均身高,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对照陈东的身高进行数据分析,还可以对陈东或自己未来的身高作出预测。一方面感知统计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作好铺垫。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