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二轮专题作文指导:环境描写的招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二轮专题作文指导:环境描写的招法

资源简介

2022初中语文备考-环境描写的招法
(自然+社会)×5招=10美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范围十分广泛,时令季节、天象气候、山林原野、江河湖海等都属于描写对象。
1.把握特征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自然环境描写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各地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华山的险峰,庐山的瀑布,黄山的云海,雁荡山的灵岩,钱塘江的潮涌……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景物,观察结果也不一样。在街边仰望,摩天大楼直插云霄;登楼俯瞰,车流人群小如蚂蚁。此外,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也有明显差异。就说同一棵树吧,冬日可能叶落枝枯,夏季则郁郁葱葱,烈日暴晒下可能枝垂叶卷,风雨过后,则叶色青翠欲滴。所以为了表现景物特征,我们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气候、形神、色味等,要调动五官,仔细观察,精选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
2.细化重点
对于景物的特征要精雕细刻,要运用五官,从多种感官角度立体地描摹出景物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景物的个性特征。如满分作文《享受风吟》:
风掀动被单、衣服向我致意,随手拨动衣架,在竹竿上滑出一串音符,简单明快。它那透明而轻盈的特大号风衣,在树枝上掠过,惹得怕痒的树叶儿笑成一团,响起一片“沙沙”的笑声。它向我跑来,却在最后一刻溜开,向屋里冲去。
这段话把风声比喻为音符,把无形的风想象成“风衣”,用“致意”“笑”“溜开”等词语将风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既凸显了景物的特点,又彰显了灵气。
3.排好顺序
写景要有合理的顺序,或以视距为序,写出远景近景的形态;或随时间推移,展现景物不同时间的变化;或定点绘景,描绘不同方位的景物;或移步换景,随立足点的变化状物写景;或分类状物,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反映景物不同方面的特点,等等。
朱自清的散文《春》,就采用分类状物的手法写景,围绕“春”描绘了6幅画面: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6幅画面构成了春天的美丽图案。
《济南的冬天》则以景物转换为序,如第4段,从山尖写到山坡再到山腰,多层次地展现了冬天山的特点;第6段则由近而远,由低到高,先写水、水藻、垂柳,最后再写天空。取景角度不一,繁而不乱,文章的整体结构紧凑有序。
4.渗透情感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有情中景、景中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人在不同感情状态下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景物一旦蒙上感彩,就会别具魅力。因此,我们写景要努力做到情景交融。
《答谢中书》的中间部分字字写景,句句含情,从不同角度描绘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朱元思书》在描写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致后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表达了他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5.明确目的
景物描写要为表达文章主旨服务,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制造环境气氛,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又可以串联故事情节并推动其发展;既可以烘托人物心情,又可以突出人物性格;既可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态度,抒发某种情感,又可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我们在写作时,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取景物,合理安排详略,否则景物描写得再好,也只是画蛇添足。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等,它是影响和促进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把故事放在典型的社会环境下,能产生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1.情景描叙法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开篇就描绘了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情景,穷苦的“短衣帮”在柜外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富人则踱进店里“慢慢地坐喝”。“我”做酒店伙计,掌柜看“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让“我”应酬短衣帮,又让“我”给他们的酒里羼水,而这些主顾监督甚严,终难成功。“我”作弊不力,幸亏荐头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无聊职务。作者描叙两类人的喝酒方式和“我”职务的变更,揭示出了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等级森严、人情冷漠的社会本质,交代了孔乙己这个科举制度下的畸形人物的典型生活环境。
2.对话交代法
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就用了此法。作者集中安排了两个场景的对话,在米行粜米,当“旧毡帽朋友”听说米价下跌时,激愤地说:“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而米行先生则以“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加以讥嘲;“旧毡帽”中有人提议“我们摇到范墓去粜吧”,米行先生又以米价是“我们同行公议”的话相胁逼;接着又有同伴提出驳议:“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再听听船上散乱的议论:“逃荒去,债也赖了,会钱也不用解了”“上海东洋人打仗,好多的厂关了门”“为什么要替地主白当差”……这些对话交代了故事广阔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经济侵略;国民党当局、地主阶级投机商狼狈为奸,导致谷贱伤农。
3.穿插说明法
吴伯箫的散文《菜园小记》,先对蓝家坪菜园作了概貌描述,然后重点介绍了“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其间插入一段说明文字:
那几年,在延安的同志,大家都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蔬菜……窑洞的门前,平房的左右前后,河边,路边,甚至个别山头新开的土地都种了菜。
作者用洗练的语言交代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伟大号召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穿插必须契合文脉,自然简洁。
4.物件传达法
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的“革命”一章开头写了“举人老爷”摇到未庄来的乌篷船,这一段描写不仅显示出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域风光,更重要的是,随着那只神秘的夜船到来,革命的风声立即传到了未庄,未庄人心为之浮动,地主豪绅在慌乱之中勾结。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就为阿Q“神往革命”塑造了典型环境。在这里,一只夜航船的巧妙安排远胜于冗长乏味的背景叙述。
此外,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巧妙安排在镇公所那里发布“一切坏消息”的布告牌,也是一个交代社会背景的工具;王愿坚在《党费》里集中描写了女共产党员黄新为山上游击队准备咸菜的事,用一篮咸菜点明了革命根据地战士在白色恐怖下进行战斗的艰苦环境。
5.风景暗示法
峻青在小说《党员登记表》的开篇这样写道:
一九四三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著,仿佛世界上一切,都是它驯服的奴隶,它可以蹂躏他们,毁灭他们……
这段景物描写隐寓着人、事、情,那狂暴的、“怪声地怒吼着”的寒风,实际上暗指日伪强盗,那被“蹂躏”、被“毁灭”的山野、村庄、古树,就是海莱山区不屈人民的写照。这段景物描写暗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
【技法指导】
从各地中考满分作文来看,语言典雅几乎是写景类作文共有的亮点。
具体而言,有两大美点尤其突出。
一是字词美。这点要多向古典诗词学习,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宿”和“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无不一字千金,美得让人心颤。几个高雅的词句,或许便能撑起一篇文章。
二是修辞美。描写景物的文章,几乎离不开修辞。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景物才会栩栩如生,语言才会美如画卷。
用比喻,景物会形象生动;用拟人,景物会情感充沛;用排比,景物会优美大气;引用诗词,景物会底蕴生辉。
这些描写景物的方法,用一种,文章会如“星星点灯”一般,有了光彩;综合运用,景物会如“春暖花开”一般,美得让人惊叹。
【模拟新题】
请以“我的______情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本人的姓名、校名。
【写作指导】
审题时有两个限制必须注意。
一是要讲述“我的”生活。写作对象是自己,写作内容必须与自我生活有关,也就是要“我手写我心”。
二要挖掘动人“情结”。字典对“情结”的解释有两个,一是“心中的感情纠葛”,二是“深藏心底的感情”。对中学生而言,写那些“深藏心底的感情”显然更符合实际。如何补题呢?表面上看,内容十分广泛,但要提醒大家,要尽量选容易出新、容易出彩的内容。相比之下,“我的书法情结”“我的自然情结”“我的文学情结”之类的标题,有文化气息,容易写出文化情怀。下文正是由于将目光放到了自然景物上,文章便有了美如画卷的可能。
【佳作】
我的蓝天情结
小的时候,每当和父母一起到田野,我便会非常开心。因为我又可以坐在那棵青松下,远远地望着夕阳余晖下的彩云。那些披着霞光的云朵,相互点缀,交相辉映,如双颊施了胭脂的西施,美得让人不忍归去。(一个诗意的画面,几句精美的描写,下笔便写出了蓝天白云那让人欲罢不能的美感。)
伴着这些美丽的记忆,我跨入了中学。这时的我,恋上了写作。不管功课多忙,我总喜欢打开窗户,双手托着脸颊,痴痴地望着窗外辽阔的天空。有时,那一团团的白云,微风一吹,成了一片片、一层层,仿佛“春风吹皱一池春水”。山头上的云儿,有时像两袖清风的屈原,有时像奔驰的虎狼,时而如流过草原的小溪,时而又如飞流直下的瀑布,瞬息万变。那瓦蓝天空上疾驰过的小黑团,也能让我如脱缰的野马,驰骋万里。(用排比句自然串起多个比喻句,语言华美动人,云彩的魅力展示得无与伦比。)
就在那时,我学会了读天空,喜欢并痴迷上了蓝天,天空似乎也渐渐开始懂我。当因成绩不好而烦恼时,便不自觉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眺望天空,像热恋中的人注视着自己的爱人,我会从它的眼神中读出一种默默的力量;当家境陷入困境时,我便托住脸,望着它,像注视一位良师,从它的眼神中我读出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我成功时,我也不会忘记它,像注视一位友人,从它的眼神中读出了“如果是玫瑰,总会开花”的鼓励。就这样,失意时它教我自信,悲伤时它给我安慰,成功时它让我谦虚。(人物动作描写及名言佳句的引用,将蓝天给自己的影响写得情真意切,将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近我转学了,开学的前夜,我想象着向往已久的新学校,激动得彻夜难眠。要知道,这么好的学校,对我来说曾是多么遥不可及。当我抬起头,用含着泪的双眼看着窗外时,天已蒙蒙亮。打开窗子,东方显出鱼肚白,并渐渐开始发黄,黄色的云儿在东方的山头扩大延伸,几乎亮了半边天。我不由得惊叹:太阳的威力真大!大约过了半小时,山头变成粉红,周围的云朵也全被撒上了金粉,火红火红的圆球像一位神灵浮了上来。我不禁一颤,天空竟是如此壮美!难道是为我庆贺?抑或是上苍送给我的贺礼。(如果说上文已经写得情感充沛,这一美如画卷的描写更是将情感引向了高潮。)
我对天空更有了几分崇敬。希望自己像天空一样,也有那光芒四射的一天!(与原文相比,这个结尾大放光彩,让文章的思想格局变得更为大气。)
【简评】
与原文相比,这篇写景佳作达到了语言典雅、情感充沛的效果。一是语言出彩。描写云朵时,或用比喻,或用排比,或引用名句,文句美得让人拍案叫绝。无论是人物的动作,还是云朵的形象,均细腻逼真、美如画卷。二是情感充沛。文章虽然聚焦于蓝天,却不局限于写景,而是将自己成长生活的经历与自然景物巧妙融合,达到了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
【提升指导】
作者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我的蓝天情结。看到这个标题,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遗憾的是,作者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问题主要存在于两方面。
一是词句无光彩。写景的文章,光彩往往源于美得令人惊叹的风景,而这些风景又依靠精美的字词来表现。纵观全文,几乎看不到精美的字词,没有形象的动词,很少用到贴切的形容词,有的只是平淡无奇的叙述。
二是描写无光彩。写景的作文离不开景物描写。这种描写,可以是白描式的刻画,也可以是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可通读全文,几乎找不到一处细节性的描写。这不仅是写景类作文存在的重要失误,也是当前考场作文失分的普遍原因。
升格时建议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美化词句。如欣赏蓝天云彩时,可以对自己的痴迷动作进行刻画,描写“打开窗户,托着脸颊,痴痴地望着窗外辽阔的天空”之类的画面,通过一连串的细腻动作,表达自己对蓝天云彩的情感。描写云彩时,可以用“像奔驰的虎狼,如流过草原的小溪,似飞流直下的瀑布”之类的比喻与排比句,展示云彩的形象,展示语言的美感。
二是突出描写。可以减少叙述性的话语,增加细节性的描写。开篇可以用“云朵宛如双颊施了胭脂的西施”之类的句子,下笔引人关注。结尾时,可以对清晨云彩的变化作细腻描写,用“山头变成粉红,周围的云朵也全被撒上了金粉”之类的句子,逼真地绘出令人心动的情境。这种描写越是细腻、越是精美,情感会越充沛,文章会越出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