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人口》背诵清单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从全球(半球)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10 N—50 N之间;从距海远近看:近6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从海拔(地形地势)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低地平原;从地区看: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历史悠久;北美、西欧经济发达;从大洲看:亚洲59.6%、非洲16.9%、欧洲9.7%、拉丁美洲8.5%、北美4.8%、大洋洲0.5%;从国家看:人口超1亿的国家—中印美印尼、巴巴尼孟拉、俄墨日埃菲。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中低纬地区(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2)地形:低地平原(3)水源:水源丰沛的河湖沿岸(4)海陆:沿海2、人文因素(1)交通:便利(2)生产力水平:农业社会--农业发达区;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发达区形成人口密集城市带(3)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密(4)历史:悠久区密(5)政治、军事、文化等第二节《人口迁移》什么是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2、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1)空间移动(迁出地到迁入地)(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3)时间限度(长期或永久)通常1年以上3、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4、人口机械增长(人口净迁出区、人口净迁入区)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总人数×100%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总人数×100%5、人口迁移的影响(1)正面影响: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2)负面影响: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水源 水源分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 人类早期的逐水草而居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的耕地而迁移矿产资源 早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工业城市的形成环境 生活环境恶化引起人口迁出; 优美的环境吸引人口迁人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当地遭到了核污染,当地居民全部迁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发饥荒或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干旱造成成千上万的难民(2)人文因素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经济 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墨西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国交通和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时间距离,降低了迁移的困难程度 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近年来人口迁移更加便捷家庭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 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影响较大 军人家属随军政策 政策,尤其是人口迁移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 我国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 户的政策,促使人口迁移的规模迅速扩大政治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军事 战争等军事活动破坏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2011年持续至今的战争导致叙利亚人 口外迁文化 改变 人们的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 科技移民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总特点时间 原因 特点 主要迁入地 主要迁出地19世纪以前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 亚洲、非洲、欧洲二战后 经济的差异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大洋洲、北美、欧洲、西亚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2)国内人口迁移A、世界国内人口迁移总体比较时间 原因 特点工业化以前 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 大批的移民为主工业化以后 经济的差异 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B、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比较时间 主要流向 原因 特点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东北等地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改革开放后 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镇,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工业化和城镇化;改革开放政策;沿海经济发展快 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第三节《人口容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2、影响和制约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制约因素) 正相关(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3)人均消费水平 负相关(4)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3、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估计:乐观者、悲观者、中间者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备注:估算方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似;人口合理容量的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当前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问题突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国际合作,控制人口(2)建立公平秩序(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4)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