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中考物理复习学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精讲】中考物理复习学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知识点1: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 + 273K。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使用前应该把玻璃管内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3)晶体熔化时特点: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5)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6)非晶体熔化时特点: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2、凝固:
(1)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晶体凝固时特点: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4)非晶体凝固时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 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汽化吸热。
2、液化:
(1)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液化放热。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升华、结冰衣服也干了、干冰升华吸热、樟脑片消失、用久的钨丝灯变黑。
2、凝华:
(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2)生活中常见凝华现象:霜和雪的形成、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物质三态变化图
考点1 温度及其测量
【典例1】(2021秋 兴化市月考)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B.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约为﹣20℃
【答案】A。
【分析】(1)人的体温约为37℃,环境温度低于人体体温时,人体才能向外散热。
(2)人体皮肤可以承受略高于体温的温度,但是高出太多的情况下,皮肤将出现损伤。
(3)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解答】解:A.人的体温约为37℃,当人体处于23℃左右的环境中时,人体既能向外散热,又不会因散热太快而感到寒冷,所以会感觉比较舒适。所以A正确。
B.相对于人体,70℃的水温度过高,若人采用,70℃的水进行淋浴,皮肤将被烫伤。所以B错误。
C.饺子处于沸水中,所以其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能将饺子煮熟的水的温度接近100℃,所以饺子的温度也约为100℃。所以C错误。
D.橙汁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橙汁饮料的温度也在0℃左右。所以D错误。
故选:A。
【典例2】(2021秋 深圳校级期末)把温度计玻璃泡浸入酒精中后抽出,观察示数,发现( )
A.示数一直不变
B.示数一直下降
C.示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不变
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然后不变
【答案】D。
【分析】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温度计玻璃泡上有酒精,由于酒精蒸发时吸热,会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过一会,酒精蒸发完,温度计的玻璃泡又从周围吸收热量,示数上升。
【解答】解:将温度计取出后,由于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
等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会使示数上升。
故选:D。
【典例3】(2021秋 姑苏区校级月考)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的玻璃泡的容积相同,内装液体都是煤油,甲玻璃管内径大,乙玻璃管内径小。用它们同时测量一杯沸水的温度,观察两只温度计的液柱(  )
A.乙上升较快 B.甲上升较快
C.甲、乙一样快 D.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煤油一样多,用它们同时测量一杯沸水的温度,体积膨胀得相同,内径细的(横截面积较小),上升得更高些,更快些。
【解答】解: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煤油量相等,同时测量一杯沸水的温度,说明煤油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玻璃管内液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升得较低,液柱高度上升较慢;内径细的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升得较高,液柱高度上升较快。
故选:A。
【典例4】(2021秋 株洲期中)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没有甩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答案】B。
【分析】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它的缩口。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缩口向上沿伸,但在收缩时却无法通过缩口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数为38℃的体温计,如果不甩,液面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解答】解: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己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下降,用这支体温计测38℃及以下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用它测39℃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9℃;由此可知,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故B正确。
故选:B。
【典例5】(2021秋 罗山县期中)(1)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 ℃,它的分度值是  0.1 ℃。所测患者的体温是  39.5 ℃。
(2)请指出图中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两处错误:①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 ;② 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
【答案】(1)35~42;0.1;39.5;(2)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②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分析】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温度计的读数: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之前,要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选择温度计时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所对刻线相平。
【解答】解:(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故该体温计的读数是:39.5℃。
(2)①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
②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故答案为:(1)35~42;0.1;39.5;(2)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②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典例6】(2021秋 长春期末)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蜡 B.冰 C.松香 D.沥青
【答案】B。
【分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具有一定熔点的固体叫做晶体,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精等;没有熔点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解答】解:ACD、蜡、松香和沥青是非晶体,故ACD错误;
B、冰是晶体,故B正确。
故选:B。
【典例7】(2021秋 滦州市期中)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固态氢 ﹣259℃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金 1064℃
钢 1300℃ 钨 3410℃
A.在﹣270℃时,氢是固态
B.白炽灯的灯丝通常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出﹣40℃的气温
【答案】D。
【分析】(1)晶体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等于熔点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2)(3)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
(4)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液体温度的工作物质一定是液体。
【解答】解:A、氢的熔点是﹣259℃,﹣270℃低于氢的熔点,所以﹣270℃的氢是固态,故A正确。
B、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很高,不容易达到熔点,不容易熔化,所以灯丝常用钨制成,故B正确。
C、钢的熔点是1300℃,钢水的温度至少是1300℃,金的熔点是1064℃,纯金掉入钢水中,纯金吸收热量,能达到纯金的熔点,并且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纯金会熔化,故C正确。
D、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水银的熔点,此时的水银处于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不能测量40℃的气温,故D错误。
故选:D。
【典例8】(2020秋 堆龙德庆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1)A物质的熔点为  80 ℃;
(2)在第8min时,物质A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3)非晶体的图像是  B 。
【答案】(1)80;(2)固液共存;(3)B。
【分析】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中只要加热,温度就会升高。
【解答】解:(1)(2)读图可知,A物质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并且在5到10分钟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A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在第8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非晶体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只要加热,温度就会升高,非晶体的图像是B。
故答案为:(1)80;(2)固液共存;(3)B。
【典例9】(2021秋 溪湖区校级期末)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
(2)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
(3)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的物理量。
【解答】解: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人感觉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
答:雪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所以下雪不冷;雪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所以化雪冷。
【典例10】(2021秋 梁溪区校级期中)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的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1所示:
(1)从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第15分钟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夜”或“固液共存”)
(2)从图像可得到晶体的液体物质在凝固时温度  不变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但要放出热量。
(3)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2 ℃,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的凝固点相比凝固点变  低 了。(填“高”或“低”)
(4)如果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混合物中,如图2,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的冰会  变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5)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灾曾导致我国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  凝固点较低 。
【答案】(1)固液共存;(2)不变;(3)﹣2;低;(4)变多;(5)凝固点较低。
【分析】(1)由图1可知,第15min时是盐水正处在凝固的过程;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凝固点;
(4)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但是不能任意替换。当物质是固态是用熔点,当物质是液态时用凝固点;晶体的熔点跟物质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有关。
【解答】解:(1)由图可知,第15min时是盐水正处在凝固过程中,故是固液共存态;
(2)由图可知,晶体的液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从图像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5)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再继续放热,水凝固成冰;气温降至﹣5℃,水箱中的水结冰,不能起到散热作用,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增大了杂质,使水和酒精混合液体的凝固点降低,在﹣5℃时不凝固,起到散热作用。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2)不变;(3)﹣2;低;(4)变多;(5)凝固点较低。
考点3 汽化和液化
【典例11】(2021秋 江津区期末)重庆有很多网红的美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煮好的醪糟汤圆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答案】B。
【分析】(1)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4)加盖是为了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
【解答】解:
A、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煮汤圆时冒的“白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故C正确;
D、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B。
【典例12】(2021秋 虎林市校级期中)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的瓶口盖严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C.吐鲁番的坎儿井很深且井口很小
D.将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放入冰箱冷藏
【答案】B。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A、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速,可使蒸发加快。故B符合题意;
C、吐鲁番的坎儿井很深且井口很小,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放入冰箱冷藏,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降低了的温度,会使蒸发减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典例13】(2021秋 吉林期末)“这是一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在常温下的状态,寒气慢慢从里面冒出,凝结成水珠,这就是排寒湿.”以上是一个保健品的广告词。指出广告词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并给出判断依据。
错误之处: 寒气慢慢从里面冒出,凝结成水珠 。
判断依据: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放热液化成水珠,附着在鸡蛋上 。
【答案】寒气慢慢从里面冒出,凝结成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放热液化成水珠,附着在鸡蛋上。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解答】解:从冰箱拿出来的鸡蛋的温度低于常温,常温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上形成所谓的“排寒热”现象;冬天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也较低,遇到从冰箱内拿出来的鸡蛋,无法放热降温,所以水蒸气不能液化,也就不会出现小水珠了。
故答案为:寒气慢慢从里面冒出,凝结成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放热液化成水珠,附着在鸡蛋上。
【典例14】(2021秋 永吉县期末)冬天坐车时,汽车的前窗玻璃常常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产生的原因。
【分析】前窗玻璃的雾气是由于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解答】答:前窗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典例15】(2021秋 启东市期末)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 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
(3)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
(4)如图丙所示,是端瑞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  a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答案】(1)需要;(2)98;(3)如图;(4)a。
【分析】(1)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在时间和温度图像上,描出温度和时间的对应点,并把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沸腾前下部水温高,上部水温低,气泡遇冷会由大变小,沸腾时温度相同,但上部水压低下部水压高,气泡由小变大,根据此方法就可以判断出哪个是沸腾前的现象。
【解答】解:
(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点燃的酒精灯外焰的高度来调节铁圈2的高度;
(2)由表中数据可知,第3min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3)根据表格中数据,在时间和温度图像上描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如图所示:
(4)沸腾前,烧杯内下部水温高,上部水温低,气泡上升时遇到低温的水会液化变小,而沸腾时整个容器内部水温相同,但上部水压低下部水压高,气泡上升时水压减小,气泡会逐渐变大,故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故答案为:(1)需要;(2)98;(3)如图;(4)a。
考点4 升华和凝华
【典例16】(2021秋 宽城区期末)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趴在雪地上岿然不动,他们身上“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答案】B。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他们身上“霜”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典例17】(2021秋 朝阳区期末)寒冷的冬天,室外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这是衣服上的冰发生了(  )
A.汽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答案】C。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解:冰冻的衣服在低于0℃的室外,也会逐渐变干,是冰直接变为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故选:C。
【典例18】(2021秋 抚顺县期末)如图所示是饭店服务员在干冰上加了一点热水,使菜品上形成了这种烟雾缭绕的感觉。固态干冰在加热状态下极易发生 升华 现象,而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需要 吸收 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液化 现象,从而形成美丽的白雾。
【答案】升华;吸收;液化。
【分析】固体二氧化碳为干冰,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要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
【解答】解:
固态二氧化碳为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而升华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液化。
【典例19】(2021秋 抚松县期末)2021年11月21日抚松县迎来了入冬以来的强降雪,以至于全县中小学在22日雪休一天,请解释雪形成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的吸热还是放热?
【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答:下雪时,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雪,凝华放热。
一、选择题。
1.(2021秋 余杭区校级期中)青蒿素的提取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而青蒿素因高温易失去活性,所以应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升高
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降低
【答案】D。
【分析】液体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液体上方的气压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青蒿素的提取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而青蒿素因高温易失去活性,所以应采用的措施是: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降低,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1秋 硚口区期中)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中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液化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飘落大地
【答案】D。
【分析】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解答】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蒸发现象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故A正确;
B、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故B正确;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中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故C正确;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飘落大地,故D错误。
故选:D。
3.(2021秋 东西湖区校级期中)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必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分析】从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观察温度计、选用合适的温度计、怎样放置温度计、什么时候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应在什么位置等方面去考虑。
【解答】解:①观察温度计包括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要估计所测液体的温度,两者结合选取合适的温度计。故这种说法正确。
②放置温度计时,要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故这种说法正确。
③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这种说法正确。
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故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4.(2021秋 盐湖区期中)关于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
B.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完全相同
C.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都不同
D.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不同
【答案】B。
【分析】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外观、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我们结合选项内容一一作出判断。
【解答】解:A、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故A正确;
B、体温计使用之前要先甩动,普通温度计不需要,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普通温度计的量程一般是﹣20~110℃,分度值一般是1℃,故C正确;
D、体温计的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有缩口,普通温度计没有,故D正确。
故选:B。
5.(2021秋 福绵区 期中)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久的灯丝变细是汽化现象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只有液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D.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D。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A、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钨丝在高温下变成钨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二氧化碳常温下容易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空气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雨,故B错误;
C、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故C错误;
D、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肉上使肉变重的,故D正确。
故选:D。
6.(2021秋 安阳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干冰变小 B.湿衣服变干
C.树上结霜 D.冰雪消融
【答案】C。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湿衣服变干,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正确;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7.(2017 枣阳市校级模拟)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18℃ B.20℃ C.22℃ D.26℃
【答案】B。
【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距离4℃有18个小格,求出18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22﹣4)+0℃=20℃。
故选:B。
8.(2021秋 农安县期末)两盆水里都装有冰块,甲盆里冰块比乙盆里冰块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两盆水中的冰都没有熔化完以前,则(  )
A.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B.乙盆中的水温度高
C.甲盆中的水温度高 D.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解答】解:两盆水里都装有冰块,甲盆里冰块比乙盆里冰块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两盆水中的冰都没有熔化完以前,两盆中都是冰水混合物,都保持在熔点的温度,故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故选:A。
9.(2021秋 江门月考)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那么在0℃时,水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都有可能
【答案】D。
【分析】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固体,(2)固液共存,(3)液体。
【解答】解:冰是晶体,熔点是0℃,在温度是0℃时,冰有三种存在的可能:固态、固液共存、液态;在0℃也存在气态的水蒸气。
故选:D。
10.(2021秋 襄城县期中)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这种灭火器钢瓶里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
【答案】C。
【分析】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
【解答】解:发生火灾时,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1秋 虎林市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液体的 凝固 图象,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物质的 凝固点 是48℃;该物质在BC段对外放热,但温度 不变 ;该物质在CD段处于 固 态。
【答案】凝固;凝固点;不变;固。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首先要分清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有上升的趋势;凝固图象随时间有下降的趋势。
(2)其次若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则是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3)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即在图象上是与横轴平行所对应的温度。
(4)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解答】解:从图可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物质温度从整体上看是下降了,因此是放热过程;故图象表示的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
图象中的BC段与时间轴平行,反映了随着时间的增加,物质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应是一种晶体物质,且处于凝固过程中,因此,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BC段对应温度48℃,就是该物质的凝固点。
图象中AB段是凝固前,物质处于液态,CD段物质是凝固后应是固态。
故答案为:凝固;凝固点;不变;固。
12.(2021秋 铜仁市校级期中)物质从  固 态变成  液 态的过程叫熔化。冰在熔化中温度  不变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当冰在固液共存态时的温度是  0℃ 。
【答案】固;液;不变;0℃。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解答】解: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当冰在固液共存态时的温度是0℃。
故答案为:固;液;不变;0℃。
13.(2021秋 深圳校级期末)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14 ℃。
【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14。
【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解答】解: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故温度计示数为﹣14℃。
故答案为: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14。
14.(2021秋 江宁区期中)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乙 ; 体温计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把一块﹣5℃的冰放入0℃的水中,此时冰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水 会 (选填“会”或“不会”)开始结冰,你判断的理由是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
【答案】乙;体温计;不会;会;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分析】(1)甲是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根据其测量范围判断出是否能够测量沸水的温度;
(2)根据体温计的构造可以判断,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解答】解:
度的
(1)甲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不能用来测沸水的温度;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能用来测沸水的温度;
(2)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3)因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所以把一块﹣5℃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先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0℃,再吸收热量才会熔化;
因为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所以把一块﹣5℃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凝固成冰。
故答案为:乙;体温计;不会;会;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5.(2021秋 抚松县期末)按照预定计划,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径向交会对接之后,执行180天组合体长期驻留任务,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此次径向交会对接整个过程都是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指挥下,飞船智能自主完成的。在对接过程中飞船和空间站是相对  运动 的。在火箭发射时,看到的有大最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需要  放出 热量。
【答案】(1)运动;放出。
【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及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为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为静止的。(2)“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答】解:(1)在对接过程中飞船和空间站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即飞船和空间站是是相对运动的;
(2)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里时,水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升腾的过程中遇冷,温度降低,液化放出热量成无数的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答案为:(1)运动;放出。
16.(2021秋 营口期末)炎热的夏天,打开直冷式冰箱冷冻室门,发现冰箱的内壁上结了很多霜,这些霜是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同时还发现冷冻室附近出现“白气”,“白气”是  空气 (选填“冰箱”或“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些“白气”会  向下落 (选填“向上飘”或“向下落”)。
【答案】凝华;空气;液化,向下落。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夏天,打开直冷式冰箱冷冻室门,发现冰箱的内壁上结了很多霜,这些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冷冻室附近出现“白气”,“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些白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会向下落。
故答案为:凝华;空气;液化,向下落。
17.(2020秋 碧江区 期末)温度表示物体的  冷热程度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甲的读数是  3 ℃,分度值是  1 ℃,乙的读数是  ﹣14 ℃。
【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3;1;﹣14℃。
【分析】①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③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
【解答】解:①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③甲图温度计上5℃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3℃;
乙图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14℃。
故答案为: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3;1;﹣14℃。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1秋 株洲期中)如图中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
(3)小蕊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像,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  吸收 热量,温度  不变 ;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图像是图乙中的  c (选填“b”、“c”或“d”)。
【答案】(1)秒表;(2)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3)吸收;不变;(4)c。
【分析】(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需要每隔一定时间测量水的温度,所以需要的测量器材有:温度计,秒表;
(2)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3)水沸腾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在液面上方气压相同时,同种液体的沸点相同;初温相同时,水的质量越大,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解答】解:(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需要每隔一定时间测量水的温度,所以需要的测量器材有:温度计,秒表;
(2)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3)水沸腾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在液面上方气压相同时,同种液体的沸点相同;初温相同时,水的质量越大,加热至沸腾吸收的热量多,所需的时间就越长,由于m2>m1,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加热至沸腾。
故选:c。
故答案为:(1)秒表;(2)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3)吸收;不变;(4)c。
19.(2021秋 江津区期末)小丽选择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均匀受热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B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2 ℃。
(3)如图丙所示,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过程中海波  吸收 热量,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海波熔化共用了  6 min,海波的熔点是  48 ℃。
(4)如图丁所示,是小丽绘制的蜡的熔化图像,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升高 。
【答案】(1)均匀受热; (2)B;42;(3)吸收;不变;固液共存态;6;48;(4)升高。
【分析】(1)水浴法的优点是使物质受热均匀;
(2)温度计读数视线要与液面相平,看清量程和液面位置;
(3)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4)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
【解答】解:(1)将装有蜡、海波的试管如果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受热物质受热会不均匀,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而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物质将会均匀受热;
(2)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正确,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位置在40℃上面第2格,可知该示数为42°C;
(3)已知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此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海波熔点是48°C,海波在第6分钟开始熔化,第12分钟熔化完毕熔化共用了6min,所以在第10分钟海波处于固液共存阶段;
(4)蜡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均匀受热; (2)B;42;(3)吸收;不变;固液共存态;6;48;(4)升高。第三章 物态变化(原卷版)
知识点1: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 + 273K。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使用前应该把玻璃管内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3)晶体熔化时特点: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5)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6)非晶体熔化时特点: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2、凝固:
(1)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晶体凝固时特点: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4)非晶体凝固时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 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汽化吸热。
2、液化:
(1)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液化放热。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升华、结冰衣服也干了、干冰升华吸热、樟脑片消失、用久的钨丝灯变黑。
2、凝华:
(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2)生活中常见凝华现象:霜和雪的形成、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物质三态变化图
考点1 温度及其测量
【典例1】(2021秋 兴化市月考)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B.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约为﹣20℃
【典例2】(2021秋 深圳校级期末)把温度计玻璃泡浸入酒精中后抽出,观察示数,发现( )
A.示数一直不变 B.示数一直下降
C.示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不变 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然后不变
【典例3】(2021秋 姑苏区校级月考)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的玻璃泡的容积相同,内装液体都是煤油,甲玻璃管内径大,乙玻璃管内径小。用它们同时测量一杯沸水的温度,观察两只温度计的液柱(  )
A.乙上升较快 B.甲上升较快 C.甲、乙一样快 D.无法确定
【典例4】(2021秋 株洲期中)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没有甩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典例5】(2021秋 罗山县期中)(1)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它的分度值是    ℃。所测患者的体温是    ℃。
(2)请指出图中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两处错误:①   ;②   。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典例6】(2021秋 长春期末)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蜡 B.冰 C.松香 D.沥青
【典例7】(2021秋 滦州市期中)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固态氢 ﹣259℃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金 1064℃
钢 1300℃ 钨 3410℃
A.在﹣270℃时,氢是固态 B.白炽灯的灯丝通常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出﹣40℃的气温
【典例8】(2020秋 堆龙德庆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1)A物质的熔点为    ℃;
(2)在第8min时,物质A处于    状态.
(3)非晶体的图像是    。
【典例9】(2021秋 溪湖区校级期末)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典例10】(2021秋 梁溪区校级期中)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的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1所示:
(1)从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第15分钟处于    态。(选填“固”、“夜”或“固液共存”)
(2)从图像可得到晶体的液体物质在凝固时温度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但要放出热量。
(3)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的凝固点相比凝固点变    了。(填“高”或“低”)
(4)如果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混合物中,如图2,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的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5)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灾曾导致我国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    。
考点3 汽化和液化
【典例11】(2021秋 江津区期末)重庆有很多网红的美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煮好的醪糟汤圆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典例12】(2021秋 虎林市校级期中)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的瓶口盖严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C.吐鲁番的坎儿井很深且井口很小 D.将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放入冰箱冷藏
【典例13】(2021秋 吉林期末)“这是一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在常温下的状态,寒气慢慢从里面冒出,凝结成水珠,这就是排寒湿.”以上是一个保健品的广告词。指出广告词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并给出判断依据。
错误之处:   。
判断依据:   。
【典例14】(2021秋 永吉县期末)冬天坐车时,汽车的前窗玻璃常常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产生的原因。
【典例15】(2021秋 启东市期末)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
(3)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
(4)如图丙所示,是端瑞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考点4 升华和凝华
【典例16】(2021秋 宽城区期末)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趴在雪地上岿然不动,他们身上“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典例17】(2021秋 朝阳区期末)寒冷的冬天,室外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这是衣服上的冰发生了(  )
A.汽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典例18】(2021秋 抚顺县期末)如图所示是饭店服务员在干冰上加了一点热水,使菜品上形成了这种烟雾缭绕的感觉。固态干冰在加热状态下极易发生   现象,而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需要   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从而形成美丽的白雾。
【典例19】(2021秋 抚松县期末)2021年11月21日抚松县迎来了入冬以来的强降雪,以至于全县中小学在22日雪休一天,请解释雪形成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的吸热还是放热?
一、选择题。
1.(2021秋 余杭区校级期中)青蒿素的提取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而青蒿素因高温易失去活性,所以应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升高 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降低
2.(2021秋 硚口区期中)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中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液化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飘落大地
3.(2021秋 东西湖区校级期中)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必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4.(2021秋 盐湖区期中)关于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
B.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完全相同
C.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都不同
D.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不同
5.(2021秋 福绵区 期中)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久的灯丝变细是汽化现象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只有液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D.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凝华现象
6.(2021秋 安阳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干冰变小 B.湿衣服变干
C.树上结霜 D.冰雪消融
7.(2017 枣阳市校级模拟)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18℃ B.20℃ C.22℃ D.26℃
8.(2021秋 农安县期末)两盆水里都装有冰块,甲盆里冰块比乙盆里冰块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两盆水中的冰都没有熔化完以前,则(  )
A.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B.乙盆中的水温度高
C.甲盆中的水温度高 D.无法确定
9.(2021秋 江门月考)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那么在0℃时,水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都有可能
10.(2021秋 襄城县期中)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这种灭火器钢瓶里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
二、填空题。
11.(2021秋 虎林市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液体的   图象,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物质的  是48℃;该物质在BC段对外放热,但温度   ;该物质在CD段处于   态。
12.(2021秋 铜仁市校级期中)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熔化。冰在熔化中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当冰在固液共存态时的温度是    。
13.(2021秋 深圳校级期末)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14.(2021秋 江宁区期中)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把一块﹣5℃的冰放入0℃的水中,此时冰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水   (选填“会”或“不会”)开始结冰,你判断的理由是   。
15.(2021秋 抚松县期末)按照预定计划,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径向交会对接之后,执行180天组合体长期驻留任务,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此次径向交会对接整个过程都是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指挥下,飞船智能自主完成的。在对接过程中飞船和空间站是相对    的。在火箭发射时,看到的有大最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需要    热量。
16.(2021秋 营口期末)炎热的夏天,打开直冷式冰箱冷冻室门,发现冰箱的内壁上结了很多霜,这些霜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同时还发现冷冻室附近出现“白气”,“白气”是    (选填“冰箱”或“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些“白气”会    (选填“向上飘”或“向下落”)。
17.(2020秋 碧江区 期末)温度表示物体的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甲的读数是    ℃,分度值是    ℃,乙的读数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1秋 株洲期中)如图中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
(3)小蕊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像,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    热量,温度    ;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图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b”、“c”或“d”)。
19.(2021秋 江津区期末)小丽选择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如图丙所示,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过程中海波    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海波熔化共用了    min,海波的熔点是    ℃。
(4)如图丁所示,是小丽绘制的蜡的熔化图像,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