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核心考点一: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知识归纳1.耳的结构:读图: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如下表所示:耳的结构 各部分功能外耳 _____ 收集声波_____ 传导声波中耳 _____ 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_____ 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_____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内耳 半规管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_____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前庭_____ 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接收声音振动刺激,产生信息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21教育网3.影响听觉的因素:(1)人的听觉与年龄有关: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2)人的听觉与听觉器官有关:听觉器官的一部分受到损伤,会使听力下降,甚至失聪。【重要提醒】(1)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耳、中耳起到传导声波和振动的作用,内耳的耳蜗会将振动转化为信息,经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听觉。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的听觉中枢。(2)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若是相差较大,会对听力造成影响甚至损坏鼓膜。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例题1】中耳包括( )A. 鼓室、听小骨、耳蜗等B. 耳蜗、前庭、半规管等C.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D. 鼓膜、鼓室、听小骨等21cnjy.com【变式1】如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核心考点二: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归纳1.音调:(1)定义:声音的_____叫作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物体振动得越_____,发出的音调就越高。(2)音调与频率:①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作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 (Hz),简称_____。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_____。②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频率越小,音调越_____。频率越大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3)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人的发声频率在65~1100赫之间。儿童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赫。(5)超声和次声:①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_____。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超声波应用广泛,如超声波造影,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21*cnjy*com②频率低于20赫的声音叫_____,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2.响度:(1)声音的_____叫作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①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__________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_____。②声音的响度跟人距离_____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越_____。③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3)响度用_____来计量,符号为dB。正常说话的响度是50分贝左右。3.音色:(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_____与_____。(2)影响音色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_____、_____和_____被称为声音的三要素。【重要提醒】声音响度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容易发生混淆。声音响其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尖)其响度也可能是低的【出处:21教育名师】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例题2】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耳朵突然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 家人之间说悄悄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变式2】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核心考点三: 噪声污染知识归纳1.自然界有乐音和噪声等各类声音,让人感觉烦躁不安的声音称为噪声。2.噪声的危害:妨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污染环境,有害健康。响度大小(分贝)对人体的影响声音 响度分贝数 感觉树叶微动 10 极静轻声交谈 20—30 安静正常说话 40—50 正常大声呼喊 70—80 较吵汽车喇 90 很响载重汽车发动机 100—110 震耳飞机发动机 120--130 刺耳,使人疼痛3.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1)在_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_减弱。(3)在_____减弱。【重要提醒】乐音是悦耳动听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有可能成为噪声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例题3】在学习《耳和听觉》这一节时做了一些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耳是听觉器官,所以在耳中产生听觉 B.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C. 人们将响度、音调、音色称为声音三要素 D. 优美的音乐在一定时候也会成为噪声【变式3】(2021秋 三水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我区“二桥”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其减小噪声危害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以上三种均是巩固训练 初露锋芒【题1】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题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预报台风、地震或监测核试验【题3】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人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C.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D.当活塞在管中位置如图甲时,吹出的音调最高【题4】如图,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用筷子轻轻敲击时,______瓶的音调最高;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______瓶的音调最高。2-1-c-n-j-y【题5】为探索琴弦振动的音调、响度的关系,“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下表是4个小组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和现象。组别 弦的粗细 弦受到的拉力/N 弦的振幅/cm 弦的长短/cm 音调 响度1 粗弦 100 0.5 30 低 相同细弦 100 0.5 30 高 相同2 相同 100 0.5 30 相同 小相同 120 0.7 30 相同 大(1)分析比较第1组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第2组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进重高 拓展视野【题1】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_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的。21·世纪*教育网(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_______(填“高”或“快”),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3)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2所示,小华在相同的试管里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当由A至D逐个向各个管口轻轻吹气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这些声音是靠_______振动产生的。【来源:21cnj*y.co*m】课后训练 鲲鹏展翅【题1】1.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题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题3】.3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B.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题4】.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C.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题5】.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题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①是 ;④是 ;⑤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 。(2)⑦内有 感受器;⑧内有 。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 传到内耳。(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题7】.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 mL和5 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序号 A B C D E F注射器规格(ml) 2.5 2.5 2.5 5 5 5空气柱长度(cm) 2 1.5 1 2 1.5 1频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声强级(dB) 75 75 60 75 60 75(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www-2-1-cnjy-com(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题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是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一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层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个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用手往外拉甲的橡皮筋,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分别调节到,,,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___________。(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了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个实验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___。【题9】.每年的 3 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写出下列结构的序号或名称:外耳道___________,E___________。(2)铃声进入人耳并形成听觉,听觉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3)某人得了中耳炎使D 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题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双耳效应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回答下列问题:(1)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______不同和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______。A.正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3)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_____。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4)如图是人耳朵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______的振动。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______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______,在那儿形成听觉。[6]______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1章第三节耳和听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2.知道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3.知道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4.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相同。5.了解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及如何去控制噪声,增强环保的意识。6.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有关现象及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和观察,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感慨出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分析声音的大小与振幅之间的关系。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止噪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通过噪声危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3.通过对蝙蝠故事的讲述,激发学生对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知识的兴趣,以及新技术应用的兴趣。【重点】1.从耳的结构分析听觉的形成。2.对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概念加以区别。3.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及减小噪声的方法。【难点】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响度与振幅和远近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核心考点一: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知识归纳1.耳的结构:读图: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如下表所示:耳的结构 各部分功能外耳 耳廓 收集声波外耳道 传导声波中耳 鼓膜 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 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鼓室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内耳 半规管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前庭耳蜗 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接收声音振动刺激,产生信息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21教育网3.影响听觉的因素:(1)人的听觉与年龄有关: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2)人的听觉与听觉器官有关:听觉器官的一部分受到损伤,会使听力下降,甚至失聪。【重要提醒】(1)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耳、中耳起到传导声波和振动的作用,内耳的耳蜗会将振动转化为信息,经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听觉。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的听觉中枢。(2)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若是相差较大,会对听力造成影响甚至损坏鼓膜。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例题1】中耳包括( )A. 鼓室、听小骨、耳蜗等B. 耳蜗、前庭、半规管等C.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D. 鼓膜、鼓室、听小骨等21cnjy.com【答案】 D【解析】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等,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变式1】如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 C【解析】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所以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③。故答案为:C21·cn·jy·com核心考点二: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归纳1.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2)音调与频率:①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 (Hz),简称赫。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②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频率越大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3)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人的发声频率在65~1100赫之间。儿童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赫。(5)超声和次声:①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超声。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超声波应用广泛,如超声波造影,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21*cnjy*com②频率低于20赫的声音叫次声,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2.响度:(1)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①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②声音的响度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越小。③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3)响度用分贝来计量,符号为dB。正常说话的响度是50分贝左右。3.音色:(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影响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4.音调、响度和音色被称为声音的三要素。【重要提醒】声音响度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容易发生混淆。声音响其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尖)其响度也可能是低的【出处:21教育名师】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例题2】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耳朵突然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 家人之间说悄悄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答案】 B【解析】A.大象的发声频率在14~24Hz之间,主要是次声波,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故A错误;B.狗狗的听觉范围为15Hz~50000Hz,它能够听到超声波,故B正确;C.人说话的频率在85Hz~1100Hz之间,而狗的听觉范围在15Hz~50000Hz,因此家人之间说悄悄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响度很小,故C错误;D.狗的发声频率在452Hz~1800Hz,而大象的听觉范围在1~20000Hz,因此大象能够听到狗的叫声,故D错误。故选B。【变式2】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答案】B【解析】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且声音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间,机械手表在气球的不同部位,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响度最大,即放上气球后听到的声音不会比不放气球的声音强,故B正确、ACD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核心考点三: 噪声污染知识归纳1.自然界有乐音和噪声等各类声音,让人感觉烦躁不安的声音称为噪声。2.噪声的危害:妨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污染环境,有害健康。响度大小(分贝)对人体的影响声音 响度分贝数 感觉树叶微动 10 极静轻声交谈 20—30 安静正常说话 40—50 正常大声呼喊 70—80 较吵汽车喇 90 很响载重汽车发动机 100—110 震耳飞机发动机 120--130 刺耳,使人疼痛3.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重要提醒】乐音是悦耳动听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有可能成为噪声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例题3】在学习《耳和听觉》这一节时做了一些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耳是听觉器官,所以在耳中产生听觉 B.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C. 人们将响度、音调、音色称为声音三要素 D. 优美的音乐在一定时候也会成为噪声【答案】 A【解析】(1)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分析;(2)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3)根据声音的三要素分析;(4)根据噪声的定义分析。【变式3】(2021秋 三水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我区“二桥”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其减小噪声危害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以上三种均是【答案】B【解答】解:在声源与居民之间安装的隔音墙,切断了汽车产生的噪声向居民传播的途径,所以这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选:B。巩固训练 初露锋芒【题1】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答案】D【解析】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时,声带振动的音调不同;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音色是不变的。【题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预报台风、地震或监测核试验【答案】B【解析】大象用次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符合题意;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预报台风、地震或监测核试验,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题3】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人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C.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D.当活塞在管中位置如图甲时,吹出的音调最高【答案】B【解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向上推活塞时,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变快,吹出的哨音的音调会变高,故B错误;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到别人耳朵的,故C正确;甲中空气柱最短,空气柱振动变快,吹出的音调最高,故D正确。【题4】如图,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用筷子轻轻敲击时,______瓶的音调最高;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______瓶的音调最高。2-1-c-n-j-y【答案】丙;丁【解析】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的丙的音调最高;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用相同的力吹气时,空气柱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丁的音调最高;【题5】为探索琴弦振动的音调、响度的关系,“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下表是4个小组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和现象。组别 弦的粗细 弦受到的拉力/N 弦的振幅/cm 弦的长短/cm 音调 响度1 粗弦 100 0.5 30 低 相同细弦 100 0.5 30 高 相同2 相同 100 0.5 30 相同 小相同 120 0.7 30 相同 大(1)分析比较第1组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第2组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弦受到的拉力、振幅、长短等相同时,弦越细,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高;(2)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等条件相同时,弦受到的拉力越大,振动时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强度越大。【解析】(1)分析比较第1组数据和现象可知,拉力、振幅、长短相同时,声音的响度相同,音调与粗细有关;故可得出的结论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越细,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高。(2)分析比较第2组数据和现象可知,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声音的音调相同,振幅不同,故可得出的结论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受到的拉力越大,振动时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强度越大。走进重高 拓展视野【题1】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_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的。21·世纪*教育网(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_______(填“高”或“快”),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3)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2所示,小华在相同的试管里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当由A至D逐个向各个管口轻轻吹气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这些声音是靠_______振动产生的。【来源:21cnj*y.co*m】【答案】(1)ABC;频率;(2)高;振幅;(3)钢尺;响度;低;钢尺振动太慢了(或振动的频率太低,低于20Hz),发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4)高;空气柱【版权所有:21教育】【解析】(1)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因此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小纸团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3)①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②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21*cnjy*com④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4)轻轻吹气时,是空气柱发声,里面装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因此当由A至D逐个向个管口轻轻吹气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高,这些声音是靠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课后训练 鲲鹏展翅【题1】1.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答案】C【详解】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故选C。【题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B【详解】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题3】.3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B.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答案】B【解析】A、据图可见:中耳由鼓膜、听小骨和骨室组成,A正确;B、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错误;C、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C正确。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正确;www.21-cn-jy.com故选:B。【题4】.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C.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答案】B【详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振动越慢,故B错误,符合题意;C.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应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5】.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答案】A【详解】A.甲、乙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B.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所以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故B错误;C.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题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①是 ;④是 ;⑤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 。(2)⑦内有 感受器;⑧内有 。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 传到内耳。(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答案】(1)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2)位觉 听觉 (3)听小骨 (4)咽鼓管【详解】(1)图中①是鼓膜,②是外耳道,③是耳廓,④是听小骨,⑤是鼓室,⑥是咽鼓管,⑦是半规管,⑧是耳蜗。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⑦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⑧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4)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为了使咽鼓管张开,使气体由咽进入中耳,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护鼓膜不受到伤害。【题7】.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 mL和5 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序号 A B C D E F注射器规格(ml) 2.5 2.5 2.5 5 5 5空气柱长度(cm) 2 1.5 1 2 1.5 1频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声强级(dB) 75 75 60 75 60 75(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www-2-1-cnjy-com(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 高 A、D(或B、E或C、F) 长度 低【详解】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1][2]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知道,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4] [5]根据表格数据知道,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题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是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一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层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个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用手往外拉甲的橡皮筋,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分别调节到,,,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___________。(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了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个实验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___。【答案】ABD 响度随距离的增大而降低 见解析【详解】(1)[1]用手往外拉甲的橡皮筋,突然放手,橡皮膜振动,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是因为声波通过空气将振动传递到了乙的橡皮膜上,由此可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且声音具有能量,故AB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ABD。(2)[2]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橡皮膜振动幅度减小,振幅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小。(3)[3]第一次实验室通过乒乓球被弹开,将振动放大,第二次实验,是通过乒乓球弹开幅度,反映振动的幅度。实验1:放大实验现象;实验2:反映声音响度大小【题9】.每年的 3 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写出下列结构的序号或名称:外耳道___________,E___________。(2)铃声进入人耳并形成听觉,听觉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3)某人得了中耳炎使D 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答案】B 耳蜗 听觉中枢 能【详解】(1)外耳道是声音进入的通道,图中B表示外耳道;E是耳蜗,是听觉感受器。(2)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3)耳聋可以分为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因为鼓膜、听小骨损伤属于传导性耳聋,可以治愈,因为耳蜗、听觉中枢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属于神经性耳聋,无法治愈。图中D表示听小骨,所造成的耳聋属于传导性耳聋,可以治愈。2·1·c·n·j·y【题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双耳效应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回答下列问题:(1)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______不同和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______。A.正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3)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_____。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4)如图是人耳朵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______的振动。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______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______,在那儿形成听觉。[6]______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答案】响度 音色 B A 鼓膜 耳蜗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咽鼓管【详解】(1)[1][2]根据文中“时间差”、“声级差”和“音色差”,可知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响度不同和音色不同。(2)[3]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距离左耳较近,即声源可能在人的左后方,故B正确。(3)[4]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BCD.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都是利用双耳效应,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5][6][7][8]外耳由①耳廓和②外耳道组成,耳廓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传递到3鼓膜并引起鼓膜的振动,再引起4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的振动会刺激内耳中7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6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有助于保持鼓膜内外的压强平衡。1章第三节耳和听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2.知道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3.知道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4.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相同。5.了解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及如何去控制噪声,增强环保的意识。6.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有关现象及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和观察,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感慨出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分析声音的大小与振幅之间的关系。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止噪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通过噪声危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3.通过对蝙蝠故事的讲述,激发学生对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知识的兴趣,以及新技术应用的兴趣。【重点】1.从耳的结构分析听觉的形成。2.对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概念加以区别。3.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及减小噪声的方法。【难点】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响度与振幅和远近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原卷版).doc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