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发霉与防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探究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现象,既加深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也练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同时也引入了对霉菌的认识,增强了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霉,按照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教师准备好发霉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做好发霉记录,在课堂上交流,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斑的外显形态和内在结构,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二个活动,也是本课的主活动,即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在学生以往经历的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在此部分呈现出一个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参考方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以及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第三个活动,深入生活,启发学生对探究结果加以应用,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方法的依据,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经验:1.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霉,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霉。因为本课涉及到实验,验证发霉的产生的条件在本节课内难以完成,因此,本课课时应大于1课时。如果受到条件限制,需要将其压缩到1课时以内,就需要教学将探索实验放置于课后进行验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2.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3.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科学探究: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容易发霉的条件。能够用图或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科学态度: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能够自己亲身设计、完成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教学准备: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培养皿、发霉的物品、多媒体课件、显微镜使用方法视频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用多媒体展示发露的物品,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怎么了?2.学生思考并回答。3.教师小结:它们都发霉了,那么,霉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霉”的知识。(板书课题:发霉与防霉〉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品上的霉讲述: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发霉的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借助些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在活动记录单上把你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Comment by 康莉萍: 发霉活动一:肉眼和放大镜观察霉菌①观察馒头上的的霉菌。请认真阅读“观察提示一”,小组长领取材料,大家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做好记录,准备交流。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Comment by 康莉萍: 学生② 观察结束,请各小组收按要求好材料,教师提示安全卫生,学生汇报交流。师:大家刚才的观察很仔细,方法也很多,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带上你的标本和实验记录单,上来汇报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发现。大家可要仔细听,看哪个组观察最细致,发现最多,你还能补充什么。馒头上的霉 橘子上的霉 上的霉用肉眼看用放大镜看③ 交流结束,教师小结:肉眼观察到的小黑点,是许多个微小的霉菌个体组成的。活动二: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①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了解的更多,想要观察的更细致入微,我们还可以使用显微镜。②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先看视频。③ 用显微镜观察,需要制作玻片标本,来看老师示范。④ 除了老师刚示范的食物发霉了,还有一些物品也发霉了,我们一起来观察。⑤ 学生制作霉菌玻片标本。⑥ 调整好显微镜,小组长领取材料,大家认真观察,用图文做好记录,准备交流。⑦ 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⑧ 观察结束,收拾好材料。现在大家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汇报。⑩ 观察结束,按要求收好显微镜和其他材料,将发霉食物收进垃圾袋。这次的发现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来交流。(观察结果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上传实验记录单)馒头上的霉 橘子上的霉 上的霉形状 颜色 形状 颜色 形状 颜色用肉眼看用放大镜看用显微镜看交流结束,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显微镜下的青霉,有孢子和菌丝。谈话:霉菌有生命吗?说说你的理由。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1.提问:你们还知道在哪些发霉的现象?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单,汇报交流。发霉物品 发现地点 发现时间 环境特点 霉的样子2.同学交流,教师出示ppt3.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在生活中,人们有这样一些做法,想想为什么?(出示人们防霉的措施图片)4.师:由以上两方面,大家能否推测:食物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生:潮湿、温度、光照、……(教师总结并板书发霉条件及对应防霉措施)师:那么,我们怎么知道霉菌产生是和一个因素有关,还是和两个因素有关,还是和三个因素都有关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控制变量的实验,让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另外两种因素保持不变,用这个实验来研究霉菌的产生条件。5.设计实验方案。(1)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能够说出设计意图。(2)小组派代表汇报记录单交流。(3)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初步设计如下实验表格:探究橘子发霉的因素研究问题:我的假设:实验过程:假设的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6.实验结果汇报(学生研究橘子发霉的条件的实验结果,教师可在一个星期后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交流):(1)小组相互交流,从多角度进行实验设计,避免实验雷同。(2)提示注意事项,实施过程,怎样控制这些条件的变化,如何操作等,教师示范。(3)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分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了霉,并了解了“霉”是一种有生命的微生物,希望大家能认真进行探究实验,完成课后探究。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六、课后拓展:生活中,霉也经常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便和损失。课后同学们可以采访家长或上网调查想想还有哪些防止食物发霉的好方法,亲自动手实验。板书设计:防霉与发霉温度 降温发霉条件 水分 防霉措施 通风太阳光照射 真空包装... 放防腐剂...教学反思(共18张PPT)苏教版 五年级下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3 发霉与防霉观察比较不同物品上的霉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交流防霉方法的依据PART 01PART 02PART 030这些食物怎么了 0用肉眼观察霉用放大镜观察霉注意事项:1.观察物品发霉的颜色和形状。2.观察中注意卫生,可以用镊子夹取食物。3.大家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4.观察时仔细认真,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5.组内交流,并派代表汇报。0观察方法 馒头上的霉 橘子上的霉 上的霉形状 颜色 形状 颜色 形状 颜色用肉眼看用放大镜看······00使用显微镜注意事项:1.先用低倍镜观察,用低倍镜能看清的,就不再用高倍镜。2.必须保护好镜头,不用手或硬物接触透镜,擦拭镜头一定要用镜头纸。3.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燥,不要让玻片标本上的水流到载物台上。4.转动准焦螺旋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伤机件。5.取送显微镜要轻拿轻放,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6.使用完毕,要把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把镜筒旋下至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入镜箱,送回原处保存。观察方法 馒头上的霉 橘子上的霉 上的霉形状 颜色 形状 颜色 形状 颜色用肉眼看用放大镜看用显微镜看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显微镜下的青霉,有孢子和菌丝。你们还知道在哪些发霉的现象?发霉物品 发现地点 发现时间 环境特点 霉的样子思考:食物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食物发霉可能与温度、湿度有关。小组活动:1.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能够说出设计意图。2.小组派代表汇报记录单交流。3.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探究馒头发霉的因素问题:假设:实验设计:序号 假设的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1234实验结论:真空包装放干燥剂烈日暴晒空调除湿低温保存消毒柜杀毒·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系列·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发霉与防霉》教案.docx 1.3发霉与防霉课件.pptx 1.显微镜的使用.wmv 制作和观察霉菌切片.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