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
A.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由于受到惯性力,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2.跳伞运动员和跳伞总重为700N,当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在跳伞未打开前,受到空气的阻力为450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
A.250N B.450N C.700N D.1200N
3.中国女排紧密锣鼓备战,东京奥运剑指冲冠!如图,郎导亲自上阵,传球、垫球和姑娘们一起训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假如正在上升的排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悬浮在空中
C.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不再向上,因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下降时在力的作用下排球速度增大,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如图是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电动车。关于电动车上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刹车时用力捏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B.给轴承处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少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C.车轮轴承中装滚珠是为了变滚动为滑动来减小摩擦
D.车轮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
5.牛顿第一定律是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由斜面小车实验得出的
C.由理论分析便可得出 D.在实验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的
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7.以下表述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一项是( )
A.伽利略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总结而来的
B.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他还发现了白光通过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
C.中国古人发明了“司南”,认识到了利用磁石能确定地理方位
D.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而法拉第是第一位发现“电能生磁”的科学家
二、作图题
8.图中的物体分别处于上浮、悬浮和下沉状态,请画出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示意图.
( )
9.用细线悬挂的小球摆到最高点时如图甲所示,试画出小球受到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 )
10.如图所示为测量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装置:拉动小车向左做加速运动时,画出此时木块受力示意图。
三、计算题
11.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干旱少雨,我国多个地区发生了森林火灾,防火形势十分严重.近期在某地发生的山火中,部队及时出动直升机进行扑救,有效地抑制了火情的蔓延.直升机灭火主要靠外挂吊桶,直升机吊桶一次装满水后,飞到火头上空,把水洒下去,可直接将火头熄灭.
(1)若飞机将1.5吨水竖直提升50m,水平飞行2km,飞机对水做了多少功?
(2)用水灭火的过程中,水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若1.5吨水,温度从20℃升高到100℃,能吸收多少热量?
12.质量为20 kg的物体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他本身受到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是多少?
(3)若物体速度增大为0.4m/s并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4)若水平拉力增大为50N,物体受到的物体受到合力F合的大小和方向? (g=10N/kg)
四、实验题
13.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
(1)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目的是______;
(2)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______, 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_____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填 “快”或“慢”);
(4)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小车将做一直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步所用实验方法和下列______选项的方法相同;
A.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用棋子B代替棋子A的像
B.如果将瓶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
C.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D.用光线来研究光的直线传播
(5)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______
A.小明 B.小华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1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水平的工 作台、长木板、毛巾、两块完全相同的带钩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小进组的实验数据 如下表所示.
(1)在记录第一次实验数据前,他们还有一次失败的经历.小进对弹簧测力计校零后,如图所示进 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 N.但是同组的其他同学根据观察她的实验过程,认为 她的数据是错误的,他们重新实验后,记录数据 1.8N.小进数据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第1、3 两次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同学们还想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于是他们请学校的木工师 傅帮忙,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剩下的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正好等于“实验1”时摩 擦力的一半.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
1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如图
(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_____.
(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运动.
(4)如图图丙,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还可以探究小车的_____关系(选填序号).
①重力势能与质量:②重力势能与高度:③动能与质量:④动能与速度.
1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伟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_____.此实验中桌面越光滑效果越好,其原因是减小_____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2)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_____在此位置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五、填空题
17.物体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用一水平推力把物体A 向右移动(不落地),如图乙,则物体A 在移动过程中对桌面的压力______,受力面积______,A在被推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______(以上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小明用50N的水平力把重20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使木块静止不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 N,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仍静止,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若木块原来处于下滑过程中,减小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19.在拔河比赛中,甲队的指导员选了一些质量大的学生当队员,乙队的指导员让学生穿鞋底花纹较深的运动鞋,甲队由于质量大,运动状态______(选填“易”或“不易”)被改变,乙队是通过增大______而增大摩擦力,在双方手中绳子都不脱动的情况下,最后______(选填“手的拉力”或“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的一队获胜。
20.重8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明用2N的水平拉力拉动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拉力增加到3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N;运动会上,小明在百米赛跑冲刺终点时用更大的力蹬地,此时小明蹬地面的力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地面对脚的作用力.
21.如图所示,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1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由图甲到图乙),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_____、压强p_____、摩擦力f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小明坐在一列行驶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 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 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km/h,已知车长150 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s.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
B、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向前运动,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B错误;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故C正确;
D、实验时应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因此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故D正确.
2.A
【解析】
【详解】
伞未打开时,运动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及向上的阻力,二力方向相反,故合力
故选A。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排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假如正在上升的排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由于球是运动的,则其运动状态不变,将继续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不再向上,此时排球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受到非平衡力,故C错误;
D.排球下降时速度增大,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B.给轴承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B错误;
C.车轮轴承中装滚珠是为了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故C错误;
D、车轮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
【详解】
有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可知它不可用实验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实验数据、加上科学推理得出的.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4)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详解】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且是非平衡力的作用,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
D.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伽利略通过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总结而来的,故选项A正确;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发现了白光通过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故选项B正确;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已经认识到了地磁场的存在,发明了“司南”,利用磁石能确定地理方位,故选项C正确;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首先发现了“电生磁”的规律;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发电机的原理,故选项D错误;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光的色散;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8.作图要求,上浮F>G;悬浮F=G;下沉F【解析】
【详解】
浸没在液体中的三个物体都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对于上浮的物体,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合力向上,所以物体向上运动;对于悬浮的物体,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于下沉的物体,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浮力,合力向下,所以物体向下运动.故答案为
9.
【解析】
【分析】
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
【详解】
:过球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G表示;过球心沿绳子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F表示,即为小球受到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点睛】
牢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拉动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木块静止不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测力计的拉力和小车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从木块的重心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画出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从木块的重心沿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画出拉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1.(1)若飞机将1.5吨水竖直提升50m,水平飞行2km,飞机对水做了7.35×105J的功;
(2)若1.5吨水,温度从20℃升高到100℃,能吸收5.04×108J的热量.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分析在竖直提升和水平飞行飞机对水的做功情况,利用功的公式计算;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初温和末温、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解:(1)水的质量:
m=1.5t=1500kg,
水受到的重力:
G=mg=1500kg×9.8N/kg=14700N,
飞机把水竖直提升的过程中做功:
W=Gh=14700N×50m=7.35×105J,
飞机水平飞行时,在对水作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做功为0,
∴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飞机对水做功为7.35×105J;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
=4.2×103J/(kg ℃)×1500kg×(100℃﹣20℃)
=5.04×108J.
答:(1)若飞机将1.5吨水竖直提升50m,水平飞行2km,飞机对水做了7.35×105J的功;
(2)若1.5吨水,温度从20℃升高到100℃,能吸收5.04×108J的热量.
【点评】在进行功的计算时,一定注意力和距离方向的一致性,相互垂直时,力在该方向不做功;同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12.(1)200N;(2)40N;(3)40N;(4)若水平拉力增大为50N,合力的大小是10N,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
【详解】
(1)木块的重力:
G=mg=20kg×10N/kg=200N;
(2)根据题意可得:
f=0.2G=0.2×200N=40N;
(3)木块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即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40N;速度为0.4m/s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摩擦力f=40N,
(4)拉力增大50N,物体的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摩擦力f=40N.拉力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故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0N,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同,即方向水平向右.
13. 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重力和支持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慢 B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2)[2][3]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在做“斜面小车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
(3)[4]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为零,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实验采取的是科学推理法,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
A.用棋子B代替棋子A的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将瓶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于瓶内不能抽成绝对的真空,真空不能传声也是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与本题中实验方法相同,故B符合题意;
C.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这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光线来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是采用了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6]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不去推静止的小车,小车不动”,车原来是静止的,不受力时就会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小华的说法也是错误的。风吹树摇,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对树施加了力的作用,树由静止变为了运动;风停树静是因为空气阻力使树由原来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没有空气阻力,树就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故选D。
14. 2.2 弹簧测力计没有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没有保证木块对木板的压力相同
【解析】
【详解】
分析:(1)根据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在实验过程中,应匀速拉动木块;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解答:(1)由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测力计示数为2.2N;在实验过程中,应匀速拉动木块,此时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故小进数据不正确的原因是没有匀速拉动木块;(2)分析第1、3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摩擦力不同,故结论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面积的关系时,应保持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虽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但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了一半,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故答案为(1). 2.2 (2). 弹簧测力计没有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3).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 没有保证木块对木板的压力相同
【点睛】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实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时要学会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间接测出摩擦力的方法.
15.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小 匀速直线 ②④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小车从斜面越高处滑下,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大,所以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第二空.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所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
第三空.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其速度就不会减小,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四空.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可知克服阻力做功的多少,从而可判断小车具有能量的大小,所以可以探究小车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由于从不同高度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不同,所以还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故选②④.
16. 小车 摩擦力 不能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拉力的作用,可利用小车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即研究对象是小车;实验中桌面越光滑越好,小车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小,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小;(2)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二力不平衡,所以,松手后小车将转动,不能保持平衡.
17. 不变 变小 不变
【解析】
【详解】
[1]桌面是水平的,而且物体A不落地,因此,物体A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故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2]移动过程中物体A与桌面接触面积变小,所以受力面积变小。
[3]物体A向右移动过程中,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化,所以在物体A移动过程中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
18. 20N 不变
【解析】
【详解】
解答:
(1)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于木块静止,所以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f=G=20N;
(2)减小压力,木块仍静止,所以摩擦力与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f=G=20N,摩擦力大小不变;
点睛:首先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木块受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19. 不易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解析】
【分析】
(1)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增大接触面所受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3)拔河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双方受到的拉力相同。
【详解】
[1]甲队由于质量大,具有的惯性大,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2]乙队的指导员让学生穿鞋底花纹较深的运动鞋,是接触面所受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
[3]拔河时两队的同学都对绳子施加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双方受到的拉力是相等的,所以脚与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方会获胜。
【点评】
本题难度较易,主要考查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的影响因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0. 2 等于
【解析】
【详解】
木块受到2N的水平拉力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拉力是2N,滑动摩擦力也是2N;当拉力增加到3N时,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2N不变;用更大的力蹬地,此时小明蹬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这两个力大小是相等的.
21. 不变 变大 不变
【解析】
【详解】
[1]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与木板的重力有关,用水平力F1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的重力不变,压力不变。
[2]根据公式,用水平力F1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减小,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用水平力F1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推木板的过程中,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
22. 列车 180 23
【解析】
【详解】
小明以自己(或动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自己(或动车)之间的相对位
置是不断变化的,故观察到树木是运动的.
动车的速度:v=s桥/t=1000m/20s=50m/s=180 km/h.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桥 +s车 =1000m+150m=1150m
由v=s/t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s/v=1150m/50m/s=23s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