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34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34张)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导入新课】
你认识他吗
【导入新课】
你认识他吗
【导入新课】
你认识他们吗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世界其他地区(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非洲和美洲)的多元面貌。
阿克苏姆方尖碑
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印加马丘比丘城
玛雅金字塔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世界其他地区(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非洲和美洲)的多元面貌。
东非: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城市国家
西非:加纳
马里
桑海
南非:津巴布韦
美洲玛雅文明(BC1500-AD1697)
公元前后
4C
8C
10C
13C
14C
15C
16C
12C
美洲印加文明
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东非:阿克苏姆王国兴起、鼎盛
本课纵览
一、古代非洲文明
1.古代非洲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班图人
(1)文明: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2)传播: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由西非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人们时常认为非洲的农业技术是从欧亚大陆引的。……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就掌握了冶铁知识。……公元前2世纪到5世纪期间,冶铁技术通过已学会使用铁的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有铁头的锄和装有铁头的斧使农业有可能扩展到非洲的森林地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
在迁徙过程中,班图人与其他族相互融合形成一些新的部落或民族;……他们由赤道附近的某一地区扩散到赤道以南的广大地区,并且人口不断增殖繁衍。过去农业是主要的行业,后来畜牧业也成为重要的生计,手工业也日益发达。在迁徙过程中互相流动和混合,大的部落联盟的建立,使原始氏族制日趋瓦解,一些地区出现了国家组织。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编《非洲通史》
材料二
一、古代非洲文明
1.古代非洲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班图人
一、古代非洲文明
2.古代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①兴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②鼎盛: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中国、罗马、波斯、阿克苏姆,是3世纪时世界四大强国。
——基督教作家马尼
一、古代非洲文明
2.古代东非文明
(2)东非文明的发展
①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
的传入。
②表现: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兴起了桑给巴尔、蒙
巴萨和摩加迪沙等一系列国家。
15世纪桑给巴尔(班图人建立)强盛起来,以首都基瓦尔为中心,和印度洋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除首都基瓦尔外,蒙巴萨、布拉伐、摩加迪沙等都是著名的商业城市。……桑给巴尔矿藏资源丰富,商业繁荣。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一、古代非洲文明
2.古代东非文明
(2)东非文明的发展
③特征: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依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很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
非 洲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印度 波斯和中国等地
一、古代非洲文明
3.古代西非文明
(1)西非文明的概况: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
国家先后兴起。
出口
象牙和奴隶
进口
马、布匹、盐
非洲大陆的商路
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和对外贸易发达,黄金资源丰富
一、古代非洲文明
3.古代西非文明
(2)马里文明(王国)
①版图扩大: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
最强大的国家。
②经济繁荣: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
③文化重心: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曼萨·穆萨朝圣队伍
一、古代非洲文明
3.古代西非文明
(3)桑海文明(帝国)
①更替: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
极盛;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②统治:A.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B.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C.新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是桑海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他将众多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一、古代非洲文明
3.古代西非文明
(4)西非文明的特点:
①政治: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
②经济:注重发展农业和对外贸易。
③文化:鼓励文化发展,受伊斯兰教影响。
马里国王不仅富有,并且享有极大权威。他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包括1万名的骑兵,在尼日尔河上还有水军。马里君主致力于极权统治,他亲自向地方派遣行政长官,农村则由传统的部落首领负责。各地番薯都须对他效忠、纳贡。 ——马克垚 朱寰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15、16世纪 , 桑海国家在国王松尼和阿斯基亚统治时期, 达到全盛的高峰,国家面积超过了昔日的加纳和马里。在政治方面划分行政区,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统治阶级推崇伊斯兰教,廷巴克图有桑科尔大学,大学里研究《古兰经》,还专门研究法律、文学、历史、天文和数学等科学,成为当时非洲内陆伊斯兰教文化中心。桑海盛行奴隶制,由于奴隶处境困苦,经常反抗。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4.古代南非文明
(1)建立: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
(2)鼎盛: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
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3)特征: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
石块垒砌而成,被誉为“石头城”。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大津巴布韦遗迹是一个大面积的复合体,有防御工程、塔状建筑和排水系统,占地达一万多亩。
一、古代非洲文明
【能力提升】
古代非洲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对于古代非洲文明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认识:
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页
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页
上述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个?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观点1(非洲文明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
非洲东、西、北三面都有相当强劲的自然屏障。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上游的巨大沼泽地,以及西非和东非平直的海岸线,使得对非洲的殖民变得异常困难。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当时尚未掌握先进技术的欧洲人深入非洲内陆。因此,直到欧洲人完成工业革命,在武力和技术上都拥有更大优势而且足以克服自然造成的阻碍时,才最终完成殖民。
观点2(非洲文明是开放的、与外界有联系)
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
汉武帝
明朝
1971年
新时代
唐朝
元朝
曾遣使前往黎靬(qián)
(亚历山大城)
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一、古代非洲文明
【拓展延伸】中非交流源远流长
一、古代非洲文明
课堂小结
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
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位于红海沿岸)
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10-15世纪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环印度洋贸易的发达,城市繁荣;伊斯兰教传入。
西非 加纳、马里和桑海 8-15世纪 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
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石头城(巨石建筑群)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开端——印第安人
(1)代表: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古玛雅城市遗址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
阿兹特克都城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开端——印第安人
(1)代表: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2)特征:以农业为主,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
(3)贡献: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
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创造性的勤劳的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驯化了多种野生动物,培育出大量的农作物,……当今世界广泛生产的玉米、马铃薯、番茄、可可、咖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烟草、橡胶等几十种农作物,都来自美洲印第安人创造性的劳动。……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懂得了养蜂和驯化野生动物。他们培育出了火鸡、鸭、鸽和鹅等家禽。此外还培育出了像愈疮木那样可以健身治病的药草和植物1200多种,丰富了人类医药宝库。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印第安人
二、古代美洲文明
2.玛雅文明(中美洲)
(1)起源:中美洲尤卡坦半岛
(2)成果:
①经济: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出精美的陶器。
②政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这种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
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4至10世纪期间,玛雅文明非常的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其原因尚不清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古代美洲文明
2.玛雅文明(中美洲)
(1)起源:中美洲尤卡坦半岛
(2)成果:
③建筑: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④文化:发明独特的玛雅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
知道“零”的概念。
波南帕克神庙壁画(色彩绚丽,栩栩如生)
玛雅金字塔(祭祀)
二、古代美洲文明
2.玛雅文明(中美洲)
玛雅有成熟的象形文字……有些玛雅金字塔阶梯刻有球戏场景或记录战争的象形文字……科潘的象形文字阶梯有玛雅地域最长的……总共刻有2200个象形文字。
——【美】吉尔 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
玛雅象形文字
玛雅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5000年误差仅一天。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测算50年内误差仅7秒。
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用800多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文字是少数迄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
玛雅人创造了20进位制记数系统和三个记数符号,分别用“·”、“-”和贝形符号代表1、5和0。玛雅人发明并使用了“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了800余年。
二、古代美洲文明
3.阿兹特克文明(中美洲)
(1)兴起: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2)鼎盛:16世纪初,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①政治:A.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B.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纳税。
②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③城市: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
继玛雅人之后,阿兹特克人在继承其他印第安人文明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阿兹特克文明。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阿兹特克人已会制造铜、金物品,有精确历法,会使用各种草药治病,已使用土法麻醉,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在音乐、舞蹈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平,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二、古代美洲文明
3.阿兹特克文明(中美洲)
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30万。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
我们看到很多城市和村庄建在水上,看到很多大的城镇建在陆地上,看到通往墨西哥(特诺奇蒂特兰)的笔直而平坦的堤道,我们感到震惊……因为巨大的塔楼、庙宇和建筑物都是从水上升起的,而且都是用石头建造的。我们的一些士兵甚至问,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是不是一场梦境………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东西,是我们以前从未听说过、从未见到过,甚至都没有梦见过的。
——西班牙人第1次看到特诺奇蒂特兰时的震惊
特诺奇蒂特兰复原图
二、古代美洲文明
4.印加文明(南美洲)
(1)崛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
(2)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
①疆域与人口:印加国家形成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的
帝国。
②统治:A.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B.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C.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长官由贵族充任。
D.为征税和征兵,编订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E.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
动军队。
F.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马丘比丘城遗址
这一帝国(指印加帝国)在地理上由完整的道路系统紧紧地连接成一体;这一道路系统包括用芦荟藤编织的索桥和用有浮力的芦苇制成的浮桥,其中有几英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大面积的灌溉系统同样很重要,它使印加帝国成为繁荣昌盛的农业国;其中部分灌溉系统至今仍在使用。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信差迅速地将信件送往全国各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印加人把新近被征服或特别不听话的民族迁往库斯科(首都)。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印加人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这个陆地交通网远远胜过当时欧洲的任何道路系统。利用这些道路,携带着多色结绳,经过专门训练的通讯员将种种信息尤其是人口普查资料,带往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利用多色结绳这些结绳,整个帝国都在掌控之中。
——摘编自(美)谢里尔·E·马丁马可·瓦塞尔曼《拉丁美洲史》
帝国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国王和中央政府控制着全国的经济生活、宗教活动和社会生活。……帝国以首都为中心,全国形成了一大交通网络,道路除用于传递信息外,还用于军队的调动、运送粮草、商品运输、国王和政府官员出巡等。……帝国采行“米蒂马”(移民制度),将新近征服而有不服统治村落或国家迁到政治、社会稳定的地区,将归顺、效忠印加国的村落和国家迁至新近征服的地区。这一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帝国对征服地的控制,有促进了印加语言和宗教的传播。……印加帝国没有文字,结绳记事,名为基普,主要用以统计人口、粮食收成、赋税、士兵人数,记录军队行动、民政状况等。 ——周成华《美洲简史》
二、古代美洲文明
4.印加文明(南美洲)
二、古代美洲文明
4.印加文明(南美洲)
区域 文明 时间 成就
中美 玛雅文明 15世纪中期衰落 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城市国家;城市建筑精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独特的象形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兴起 16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
南美 印加文明 12世纪建立,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 实行中央集权政治;采取迁移人口、加强经济和人口管理等手段,削弱被征服者力量;重视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1、许多民族独立地驯化了不同的动植物,非洲人独立发明了冶铁技术。这说明人类在面对相同问题时,会发明类似的解决办法。
2、既然不同地区的人类能够独立发明技术,考古证据就在证明不同地区的人类有可能独立创造文明,但因为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不同,文明在出现的时间和特点上会存在重要的差别。
3、同时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会使文明逐渐出现发展速度和特点上的差异扩大,这就决定了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性。
拓展提升:如何理解古代文明的多源和多元的关系?
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不断的人口迁移,世界范围的贸易运动,以及不同文化的交叉相遇而产生的令人迷惑的经历,都标志着现代世界史的真正开始。……与此同时,各个文明地区日益与跨大西洋的经济体系连接在一起,当欧洲士兵、商人和传教士进入这些地区时,美洲和非洲的人民也为保卫自己正在发展的文化和习俗而斗争。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为什么说“新旧世界的交往”标志着“现代世界史的真正开始”?
西班牙探险者与阿兹特克人的会晤(16世纪插画)
美洲黑奴贸易广告
本课小结
古代非洲与美洲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东非:阿克苏姆王国、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西非:加纳王国、马里王国和桑海帝国
南非:津巴布韦
玛雅文明(中美洲)
阿兹特克文明(中美洲)
印加文明(南美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