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教学目标】一、了解赵孟頫字体的特点,感受赵孟頫字体的秀丽柔美,稳健大方的特点。二、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教学过程】一、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五的第二课时。二、“书写提示”1.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艺术,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是东方文化与华夏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鲁迅先生曾说:“饰文字为观美”,为“华夏所独”,文字中充满了对中国书法的自豪感。我们在欣赏书法时可以陶冶情操,得到审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出示课件:边旁白边演示名家书法作品。)2.(出示课件:柳公权的作品) 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的作品吗?是的,这是柳公权的作品,我们在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书写提示”中就欣赏过他的书法作品。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柳骨”,就是形容他的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3.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呢?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吧。(播放学生录音)学生1(罗曼云):我通过查资料了解了古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是陕西西安市人 ,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书法精妙,擅长行书和楷书。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立了“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播放学生录音)学生2(龙泽奇):我通过查资料了解了欧阳询也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学习,大家把他的字体称为“欧体”。4.同学们了解得真不少呀! 是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家,除了刚刚两位同学所讲到的颜真卿和欧阳询,还有赵孟頫、苏轼、黄庭坚等等(出示课件)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书法家,他就是赵孟頫,谁了解他呢?(播放学生录音)学生3(刘梦瑶):我知道赵孟頫,字子昂,汉族人,号松雪道人。是宋末至元初的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而且还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呢!(出示课件)是呀!我们把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这“楷书四大家”的书法根据他们的姓氏,分别称为“柳体”“颜体”“欧体”“赵体”,非常适合书法爱好者学习。5.(出示课件)左边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右边是赵孟頫的代表作《三门记》,都是楷体,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柳公权的楷书点画棱角分明、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结构精妙。而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严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他们的楷书各有风格,各成一家,都得到大家的喜爱和珍视。6.赵孟頫的楷书造诣高,行书、草书同样也很擅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赵孟頫的作品吧。(出示课件)书法是我们的国粹, 你看,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在学习毛笔书法呢!学习书法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传承我国的传统艺术。 也希望孩子们都能走进书法世界,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 静下心来,多多练习书法。三、“日积月累”1.(出示课件)同学们,中国书法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中国古典名著也是我国令人瞩目的文学瑰宝。第五单元的的《学弈》选自《孟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孟子》和《列子》都是我国经典的古代名著。今天我们将走进《周易》《礼记》《荀子》《淮南子》等名著,去聆听古人的智慧,来启迪我们的心灵。2.(出示课件)请跟老师大声朗读一遍。3.字音都读准了,现在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一边读,一边用你掌握的学习方法想一想这些句子的含义,说一说你收获的道理。4.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学生录音)学生4(刘梦瑶):我读懂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我通过查找工具书知道了“穷”是尽头,极点的意思。“变”是变通,变化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5.你能通过查找工具书去理解句子,真会学习。(出示课件)这句话出自《周易》,《周易》就是《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句子中的“变”和“通”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变通”,“变通”一词,到今天仍然具有通用性。我们遇事应该懂得通融、屈伸。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所以,当我们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正当前时,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再跟老师一起读一遍。试着背一背。6.那这一句话谁来说一说呢?(学生录音)学生5(李铭睿):老师,我读懂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这里的“苟”是如果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我们深圳从一个小渔村之所以能摇身变成国际化的创新大都市就是我们善于不断反省、不断革新。7.(出示课件)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收获,真不错!这句话出自《礼记》,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古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深圳的创新正是中国创新的一个缩影,创新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请同学们再大声地朗读一遍吧。试着背一背。8.我们再来看下一句。(学生录音)学生6(罗曼云):老师,我来说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那它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9.(出示课件)学贵有疑,你有问题能及时提出来,一定是个很会思考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这句话是出自《荀子》,原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是想用青和蓝,水和冰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超越老师。童老师也希望你们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将来超越老师,成为更优秀的人。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会背吗?试一试。10.(出示课件)我们来看最后一句。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选自《淮南子》。这里的“苟”也是如果的意思,“法”是效法的意思,“周”是帮助的意思,“循”是沿袭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我们放在情境中去理解理解。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 ,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边读边记。试着背一背。11.(出示课件)同学们通过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这些名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一次大声朗读一遍。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吧。四、结束语(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第五单元的时候,感受到了科学家们求真、探索、见微知著的精神,也阅读并创作了科幻故事。科学是严谨的,但同时也要不断变通、不断创新,才能造福社会,造福人类。这也正是先哲们想要告诉我们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希望同学们传承发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的精神,做一个懂变通、知创新的栋梁之才。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名言名句引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让我们的文章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2022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这是谁的作品?柳公权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柳公权书写提示颜真卿陕西西安市人 。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书法精妙,擅长行书和楷书。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立了“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呢?书写提示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呢?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学习。大家把他的字体称为“欧体”。书写提示赵孟頫、苏轼、黄庭坚……书写提示书写提示赵孟頫字子昂,汉族人,号松雪道人。宋末至元初的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他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书写提示柳公权 “柳”体 颜真卿 “颜”体欧阳询 “欧”体 赵孟頫 “赵”体书写提示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的楷书点画棱角分明、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结构精妙。赵孟頫《三门记》书写提示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严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日积月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日积月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尽头、极点。变:变通、变化。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日积月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我们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正当前时,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变则通通则久穷则变这句话出自《周易》。日积月累穷( ),变( ),通( )。背一背日积月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如果。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日积月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这句话出自《礼记》。日积月累苟日新,( ),( )。背一背日积月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日积月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出自《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是想用青和蓝,水和冰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超越老师。日积月累青,( ),( )。背一背日积月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苟:如果。法:效法。周:帮助。循:沿袭。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日积月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 ,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日积月累苟( ),不必( );苟( ),不必( )。背一背日积月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日积月累穷( ),变( ),通( )。 ——《周易》苟日新,( ),( )。 ——《礼记》青,( )。 ——《荀子》苟( ),不必( );苟( ),不必( )。——《淮南子》日积月累懂变通、知创新在习作中引用名言名句。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docx 《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书写提示、日积月累.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