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浙教版 八年级上第14讲 水和溶液考点梳理考点一 知道水体的分类[a]水体的分类示意图:考点梳理考点二 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水循环的动力是 ,内因是 。2.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台风往往会引发洪涝灾害,包含的水循环环节有 。3. 源源不断的补充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水的物态变化考点梳理考点三 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a] 空间分配上不均匀, 多 少, 多 少;时间分配上不均衡, 季丰富, 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 东西南北夏冬很大考点四 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b]1. 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2.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考点梳理考点五 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a]1. 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2. 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某些地区的缺水问题。3. 做好雨季的蓄水工作。4. 积极开发新技术,使得一些难以利用的水资源为人类所用,如 等。 海水淡化考点梳理考点六 知道水电解后的产物,描述水的组成[a]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正极 少 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负极 多 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1.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目的是为了 。2.通电时,两电极上都有 产生,两支试管内液面 。3.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 。4.实验结论:水是由 和 组成。1/2氧氢气泡下降增强导电性考点梳理考点七 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能电解、水与氧化物的反应等)[a]1. 物理性质颜色 无色 凝固点(标准大气压)状态 常温下是液态 沸点(标准大气压)气味 无味 异常现象 4 ℃时密度最大2. 化学性质(1)在通电时能发生 反应。(2)常温下能与某些 反应。0 ℃100 ℃分解氧化物考点梳理考点八 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a]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剂是 。此外,常用的溶剂还有 等。 水酒精、汽油考点九 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b]1. 溶液:被溶解的物质称为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 。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 。特征是 的混合物。2. 悬浊液: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浊液的共同特征:都是 的混合物。 溶质溶剂溶液固体小颗粒小液滴不均一、不稳定均一、稳定考点十 说出溶液的组成[a]1.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 和 组成,是混合物。 2. 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只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相对较多的那种物质称为溶剂,而相对较少的物质称为溶质,如果有水那么水就是溶剂。溶质溶剂考点十一 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a]1. 物质的溶解性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 。影响因素:物质的 、外界的 等。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 的。 2. 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有: 。 3. 一般情况下,能在水中溶解的固体物质随着温度升高、颗粒变小、搅拌而溶解加快。4.NaOH溶解时, 热量,使溶液温度 ;NH4NO3溶解时, 热量,使溶液温度 。溶解能力性质温度温度的高低、是否搅拌、物质颗粒的大小等有限放出升高降低吸收考点梳理考点十二 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b]1. 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的 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3. 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温度溶剂不能增加溶质增加溶剂不一定不一定考点梳理考点十三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含义[a]NaCl熟石灰1.在 下 ,某物质在 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 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单位是 。2.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质量的比例关系: 。3.溶解度是对物质 的定量表示:4.影响因素: 、 、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如 ;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一定的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质量溶解性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KNO3克考点梳理难溶微溶可溶易溶考点十四 说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b]1.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 ,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 多少。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相对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浓度也越大。浓度溶质溶质溶液考点梳理考点十五 应用公式简单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考点梳理考点十六 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式[b]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1) (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称量(固体用 称取;液体用 量取)。(3) 。 2. 仪器(1)如果溶质是固体:需要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筒、 、 、玻璃棒。 (2)如果是两种液体(如浓硫酸稀释):需要用到 、胶头滴管、 、玻璃棒。(3)玻璃棒的作用是 。计算天平量筒溶解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烧杯搅拌,加快溶解考点梳理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的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 误差分析 可能的原因偏大 溶液中水的质量偏小 量取水时 读数量取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 .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偏大 砝码 或沾有油污等偏小 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偏小 氯化钠中含有 .氯化钠倒入烧杯时纸片上有残留溶液中水的质量偏大 量取水时 读数烧杯内原有 .俯视溅出生锈杂质仰视少量水考点梳理考点十七 说明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过滤、蒸发)及操作要点[b]1.过滤法:(1)根据溶解性不同,适用于 的分离。(2)操作“一贴”:滤纸紧贴 。“二低”:①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 。“三靠”:①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嘴要靠在倾斜的 上;②玻璃棒下端要靠在处;③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2.蒸发:适用于将固体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物质,如氯化钠,可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漏斗内壁漏斗口边缘滤纸边缘玻璃棒三层滤纸固体和液体小考点十八 说明粗盐提纯的过程[b]操作 玻璃棒的作用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转移晶体3.将澄清的滤液倒入蒸发皿内加热,当蒸发皿内出现 时停止加热;4.精制后的盐样品是否纯净? 。较多固体混合物1.步骤: 、 、 、转移。2.玻璃棒的作用溶解过滤蒸发搅拌,以加速溶解引流搅拌,以防止液滴飞溅考点梳理考点十九 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a]1.常用净化方法:(1) 法:加入凝聚剂,如明矾、活性炭等。活性炭有 作用,可以除去异味、过滤水中的杂质。 (2) 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3) 法: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蒸馏水是纯净物。2.自来水厂的水净化沉淀过滤蒸馏吸附沉降吸附过滤消毒考点梳理考点二十 关注水体污染与防治(富营养化、工业废水、生活废水)[a]水生生物富营养污染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考点梳理污染来源 防治措施 工业: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废水、废渣、废气综合处理,达标后排放 农业: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 生活: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任意排放 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少用含磷洗涤剂考点二十一 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树立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c]考点梳理考题精讲重点一 水循环例1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解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地表径流水量与植物蒸腾量不相等;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河流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B训练1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填字母)。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①②③④对点训练水汽输送C重点二 水资源考题精讲例1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 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 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B. 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B【解析】地球上的水,96.53%是海洋水,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由图可知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故A错误;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达到了60亿,人均以后占有量就最少了,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故B正确,D错误;水是循环的,但是淡水资源是十分紧缺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训练2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2)嘉兴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B.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C. 随手关闭水龙头⑤BC对点训练重点三 水的组成考题精讲例3 有关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解析】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需检验纯度;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b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则b管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训练3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C. 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D.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解析】水是纯净物,故不能说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水分子中不含氢分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对点训练B例4.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A.碳酸钙 B.高锰酸钾C.植物油 D.氯化钠重点四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解析】碳酸钙难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形成悬浊液;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其溶液呈紫红色;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形成乳浊液;氯化钠易溶于水,其溶液呈无色。考题精讲B训练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B.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下层比上层密度大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是一样的D.静止后有沉淀析出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C对点训练【解析】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是稳定的,久置后不会分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是混合物;溶液是透明的,但不一定都是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是混合物,水是无色、澄清、透明的,但水是纯净物。重点五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例5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图所示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B. 溶液乙一定是饱和溶液C. 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 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2 g【解析】溶液甲蒸发掉5 g水后,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甲是不饱和溶液;溶液乙中不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因此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溶液乙蒸发掉5 g水后,析出了2 g 晶体,则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乙溶液也是饱和的,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而丙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 g。C考题精讲训练5 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受溶质和溶剂质量的影响。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过程中温度没有改变,故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D对点训练重点六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6 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 g,需要水 g,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 ℃。16060【解析】需要水的质量为200 g×(1-20%)=160 g;由于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 20%=S/(100g+S),S=25g,由溶解度表可知当溶解度为25 g时,温度为60℃。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2. 6 15. 3 20. 0 25. 0 38. 2考题精讲训练6 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对点训练(2)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克,4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2.64克,质量分数=10g/(10g+40g)=20% 。20.9g(3)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100g×10%+x=(100g+x)×25%, x=20g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g×10%=(100g-y)×25%, y=60g重点七 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例7 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解析】从图可以看出,20℃时,甲、乙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甲和乙一定是硝酸钾溶液的饱和溶液;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剂增多,所以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而且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考题精讲B训练7 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 g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 ℃,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序号 温度/ ℃ 水的质量/g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① 10 100 40 120.9② 60 100 40 140D对点训练重点八 溶液配制例8 生产与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1)配制一瓶如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 g。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填序号)请说明偏小的原因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④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0.9①和④操作①使溶剂的质量偏大;操作 ④使溶质的质量偏小 氯化钠注射液[成分]氯化钠、水[规格]100 mL质量分数0. 9%[密度]1. 0 g/mL【解析】(2)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考题精讲训练8 实验室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 三个步骤。(2)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哪些 。 A. 硝酸钾中有杂质B. 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C.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 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3)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来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 g。溶解AC对点训练50课时训练2.水与我们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水结冰时要吸收热量C.无色无味的水即可以放心饮用D.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C1.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径流A3.,将水库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 B.投药杀菌消毒C.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D4.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B5.20 ℃时,把36 g氯化钠放入64 g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C.溶液质量为100 g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C6.有100 g 10%的盐酸,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把溶液倒掉一半B.将100 g 10%的盐酸与200 g 25%的盐酸混合C.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B7.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大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30 ℃之间C.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60 ℃时,将11 g KNO3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A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8.小丽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1)操作中不规范的步骤是 (填序号)。 (2)改正后,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⑤中玻璃棒作用是 。 (4)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 g,水 g。 ③ ④②①④③⑤搅拌,加速溶解7.542.5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讲 水和溶液 复习练习一、选择题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 )A.蒸发 B.径流 C.太阳辐射 D.水汽输送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3.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5.20 ℃时KCl的溶解度是34 g。取65 g 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图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是KCl的饱和溶液B.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相等C.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34%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0 ℃时KCl的溶解度为40 g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图所示,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50克水,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Y)与蒸发水的质量(X)的关系是( )二、填空题7.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如图乙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8.如图是配制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结合图回答问题。(1)请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说明改正方法。错误①: , 改正: ;错误②: ,改正: 。 (2)若按照上述图示操作(假定再无其他错误),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9%。 (3)若将(1)中的错误更正后重新配制溶液,测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9%。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写两条): ; 。 三、解答题9.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下列问题: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密度(克/厘米3) 1.11 1.22 1.33 1.43 1.53(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3)2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________。10.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________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A 3.B 4.B 5.D 6.C二、填空题7.(1)8∶1 氢元素和氧元素 (2)D8.(1)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 称量NaCl时,药品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2)小于(3)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比计算质量大 加入水的实际量比计算量小(合理即可)三、解答题9.(1)增大 (2)10g (3)111g10.(1)A (2)小于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讲 水和溶液 学案 考点梳理考点一 知道水体的分类[a]水体的分类示意图:考点二 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水循环的动力是 ,内因是 。2.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台风往往会引发洪涝灾害,包含的水循环环节有 。3. 源源不断的补充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考点三 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a]空间分配上不均匀, 多 少, 多 少;时间分配上不均衡, 季丰富, 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 考点四 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b]1. 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2.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考点五 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a]1. 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2. 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某些地区的缺水问题。3. 做好雨季的蓄水工作。4. 积极开发新技术,使得一些难以利用的水资源为人类所用,如 等。 考点六 知道水电解后的产物,描述水的组成[a]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正极 少 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负极 多 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1.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目的是为了 。2.通电时,两电极上都有 产生,两支试管内液面 。3.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 。4.实验结论:水是由 和 组成。考点七 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能电解、水与氧化物的反应等)[a]1. 物理性质颜色 无色 凝固点(标准大气压)状态 常温下是液态 沸点(标准大气压)气味 无味 异常现象 4 ℃时密度最大2. 化学性质(1)在通电时能发生 反应。(2)常温下能与某些 反应。考点八 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a]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剂是 。此外,常用的溶剂还有 等。 考点九 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b]1. 溶液:被溶解的物质称为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 。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 。特征是 的混合物。2. 悬浊液: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浊液的共同特征:都是 的混合物。 考点十 说出溶液的组成[a]1.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 和 组成,是混合物。 2. 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只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相对较多的那种物质称为溶剂,而相对较少的物质称为溶质,如果有水那么水就是溶剂。考点十一 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a]1. 物质的溶解性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 。影响因素:物质的 、外界的 等。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 的 2. 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有: 。 3. 一般情况下,能在水中溶解的固体物质随着温度升高、颗粒变小、搅拌而溶解加快。4.NaOH溶解时, 热量,使溶液温度 ;NH4NO3溶解时, 热量,使溶液温度 。考点十二 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b]1. 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的 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3. 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考点十三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含义[a]1.在 下,某物质在 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 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单位是 。2.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质量的比例关系: 。3.溶解度是对物质 的定量表示:4.影响因素: 、 、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如 ;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考点十四 说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b]1.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 ,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 多少。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相对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浓度也越大。考点十五 应用公式简单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c]考点十六 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b]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1) (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称量(固体用 称取;液体用 量取)。(3) 。 2. 仪器(1)如果溶质是固体:需要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筒、 、 、玻璃棒。 (2)如果是两种液体(如浓硫酸稀释):需要用到 、胶头滴管、 、玻璃棒。(3)玻璃棒的作用是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的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 误差分析 可能的原因偏大 溶液中水的质量偏小 量取水时 读数量取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 .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偏大 砝码 或沾有油污等偏小 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偏小 氯化钠中含有 .氯化钠倒入烧杯时纸片上有残留溶液中水的质量偏大 量取水时 读数烧杯内原有 .考点十七 说明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过滤、蒸发)及操作要点[b]1.过滤法:(1)根据溶解性不同,适用于 的分离。(2)操作“一贴”:滤纸紧贴 。“二低”:①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 。“三靠”:①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嘴要靠在倾斜的 上;②玻璃棒下端要靠在 处;③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2.蒸发:适用于将固体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物质,如氯化钠,可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考点十八 说明粗盐提纯的过程[b]1.步骤: 、 、 、转移。操作 玻璃棒的作用 操作 玻璃棒的作用溶解 蒸发过滤 转移 转移晶体2.玻璃棒的作用3.将澄清的滤液倒入蒸发皿内加热,当蒸发皿内出现 时停止加热;4.精制后的盐样品是否纯净? 。考点十九 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a]1.常用净化方法:(1) 法:加入凝聚剂,如明矾、活性炭等。活性炭有 作用,可以除去异味、过滤水中的杂质。 (2) 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3) 法: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蒸馏水是纯净物。2.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考点二十 关注水体污染与防治(富营养化、工业废水、生活废水)[a]污染来源 防治措施 工业: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废水、废渣、废气综合处理,达标后排放 农业: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 生活: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任意排放 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少用含磷洗涤剂考点二十一 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树立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c]*考题精讲重点一 水循环例1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对点训练训练1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填字母)。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考题精讲重点二 水资源例1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 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 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B. 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对点训练训练2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2)嘉兴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B.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 随手关闭水龙头*考题精讲重点三 水的组成例3 有关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对点训练训练3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考题精讲重点四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例4 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A.碳酸钙 B.高锰酸钾 C.植物油 D.氯化钠*对点训练训练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B.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下层比上层密度大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是一样的D.静止后有沉淀析出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考题精讲重点五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例5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图所示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B. 溶液乙一定是饱和溶液C. 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 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2 g对点训练训练5 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考题精讲重点六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例6 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 g,需要水 g,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 ℃。*对点训练训练6 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考题精讲重点七 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例7 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对点训练训练7 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g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① 10 100 40 120.9② 60 100 40 140A.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 g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 ℃,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考题精讲重点八 溶液配制例8 生产与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1)配制一瓶如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 g。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填序号)请说明偏小的原因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④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对点训练训练8 实验室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 三个步骤。(2)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哪些 。 A. 硝酸钾中有杂质 B. 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C.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3)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来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 g。*课时训练1.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径流2.水与我们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B.水结冰时要吸收热量C.无色无味的水即可以放心饮用 D.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3.将水库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 B.投药杀菌消毒C.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4.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5.20 ℃时,把36 g氯化钠放入64 g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C.溶液质量为100 g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6.有100 g 10%的盐酸,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把溶液倒掉一半 B.将100 g 10%的盐酸与200 g 25%的盐酸混合C.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7.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A.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大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30 ℃之间C.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60 ℃时,将11 g KNO3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8.小丽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1)操作中不规范的步骤是 (填序号)。 (2)改正后,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⑤中玻璃棒作用是 。 (4)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 g,水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复习·分册】第14讲 水和溶液.pptx 第14讲 水和溶液 学案.docx 第14讲 水和溶液 每讲一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