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3节 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第3节 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

资源简介

第六章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幻灯机和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实际过程,加深对它们成像原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勇于研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并逐步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投影仪、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及调节方法。
难点:投影仪、照相机的物距和像距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跟凸透镜有关的仪器都有哪些。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幻灯机和投影仪
仔细观察投影仪,如图所示,思考投影仪的结构有何特点。
探究投影仪是如何工作的,亲身体验一下,用投影仪放映投影片时,将平面镜取下,观察屏幕所成像的特点。
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问题2:放映投影片时,若将平面镜取下,像成在什么地方?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1.原理: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构造:
(1)镜头:凸透镜,用来成像。
(2)聚光镜:相当于凸透镜,用来增加投影片的亮度。
(3)光源:碘钨灯,用来照亮投影片。
(4)反光镜:平面镜,用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投影仪的使用:投影时,要先将投影片倒放,然后调节凸透镜和投影片的距离,就可以屏幕上得到正立清晰的像。同时注意调节平面镜的角度,使像成在屏幕正中间。
(二)照相机
教学时可以配合照相机实物、模型、挂图(如图所示)讲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照相机的主要构造有镜头、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取景窗等。镜头由几个镜片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照相机的核心;胶片相当于光屏;镜头与胶片之间即为暗室(机壳部分),镜头和底片的距离相当于像距。
可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
1.照相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
2.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3.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根据上一节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
(1)要得到缩小、倒立的实像,物距(即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像(即底片)在镜头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2)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些,可减小物距,同时拉大暗箱的长度(像距)。
(三)显微镜
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学案:
1.显微镜由两镜片构成,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________,也就是我们所说的________和________。
2.物体通过________成放大的实像,第一次所成的实像通过________成更大的虚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乘积。
学生自学后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片、反光镜等几部分组成。目镜是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是靠近被观察物体的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载物片承载被观察的物体;反光镜增强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2.显微镜原理:物镜的焦距很短,微小物体放在物镜的焦点前附近,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焦距较长,经物镜所成的像在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上若分别标有5×和10×字样,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即将被观察物体放大50倍。
(四)望远镜
让学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学案:
1.一般的望远镜也由两镜片构成,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________,也就是我们所说的________和________。
2.物体通过物镜成________,再通过目镜成________。
3.望远镜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让各组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做一做”,自制望远镜。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一种光学仪器,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眼前。不同种类的望远镜,构造也不相同。以开普勒望远镜为例,用两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作为物镜的凸透镜直径一般比较大,焦距较长,其作用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目镜的焦点附近成一个实像。作为目镜的凸透镜直径一般比较小,焦距较短,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2.望远镜原理:由天体射来的平行光透过物镜后,得到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重合,实像位于目镜焦点以内距焦点很近的地方,实像对目镜来说相当于物体,经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及调节方法。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3~14页作业1、2、3、4。
五、板书设计
1.投影仪和照相机
像的特点 物距 像距 调节方法
投影仪 倒立、放大、实像 f<u<2f v>2f 像变大:减小物距,同时还要增大像距;像变小:增大物距,同时还要减小像距
照相机 倒立、缩小、实像 u>2f f<v<2f 像变大:减小物距,同时增加像距(拉大暗箱的长度);像变小: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
2.显微镜和望远镜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