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械效率一、 教材分析 1、本节课不仅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机械效率”,能够对于机械效率进行分析和计算,而且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真正的理解”效率”的切实意义,能够在生产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人文和科学的高度结合。 2、本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分析上,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验让学生真切的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考验学生的实验探究,创造性、归纳总结、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 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储备了一定量的物理基本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践方法和能力。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当主意少数同学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少一些高难度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骤计算,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知识,同时利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生活。 2、适当的梯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同学,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收获。 3、让学习走向生活,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不同难度的课后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升知识和能力的高度。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学习重点:机械效率概念,简单计算,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学习难点:设计探究方案,制表格学习过程:讨论:教材想想议议,哪种方法好?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一、自助反馈: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二、情助激趣:省力杠杆的好处及缺点?有没有既省力有省距离的机械?三、互助探究:(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用水桶提水,对谁做的功是我们想做的?对谁做的功并不是我们想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算一算:图中三种方法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哪种方法更好些?2、找一找:生活中对物体做功时哪些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做一做:(1)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x104 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将重为10N的木块匀速推上高20cm,长80cm的斜面顶端,所用的拉力为4N,求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总功及斜面的机械效率?(三)探究斜面机械效率提出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 ;2.实验方法: ;3.实验器材: ;4.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 ,要计算的物理量: 。5.实验记录的表格:斜面的倾斜程度 小车重量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用/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进行实验:希望同学们能互相合作,认真完成实验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1) ;(2) 。交流:评估:说一说:(1)公式η=W有/W总 的含义,η 1(2)结合学过的简单机械,谈谈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四、补助测学:1.对我们有用的功称为________,并非我们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_______,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______。2.利用定滑轮把中200N的重物,提高2m,所用的力是300N,则有用功是____J,总功是_____J,额外功是______J。3.使用斜面将重1000N的物体推到1.2m高的汽车车厢中,如果不计摩擦,斜面长3m,则推力是______N;若实际推力是500N,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五、续助提升: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200N的货物提升2m,(1)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求:绳端的拉力?(2)若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求:作用在绳端的拉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