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案

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型: 课时: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
3、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教学方法:以讲带练,以练带讲。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PPT展示一些用错标点符号的日常搞笑句子,引入高考标点符号考点。
二、考点解读:
  标点符号16种,这是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重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最新数字。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从以前高考情况看,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1、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①问号的使用。②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
2、本考点的命题形式:一是单项选择题,包括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两种形式,二是给具体的句子加标点或用“/”形式断句。
3、能力层级:D级。分值为3分。
三、热点一:问号叹号句号——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和句子的语气
(一)、问号使用
(1)第一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句),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疑问词(句)仅仅作为这个陈述句的某个成分,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例题]川剧的变脸被誉为“中国一绝,世界一绝”,但它到底是什么时期出现?谁是最先的发明者?已经无法考证,更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
[答案]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讲评]这两个问句只能做“无法考证”“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的主语,本身是一个陈述句,所以不应使用问号。
2)第二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问。
(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
b.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是他的体形 他的亲切 ,还是他的什么?
(3)第三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中间用逗号,问号打
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
(4)第三连续发问,每句末尾都用问。(连续发问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
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5)第五注意引文有问号,问号打在引号内。
(一般不是完整引用,句子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外面,但如果是问号,应放在引号内。注:感叹号同理)
例:这位孔先生偷了何家的书,却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课堂练习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②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谈一谈的。
疑问句不单独使用作句子主语,中间问号误用,将其改为逗号。
③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倒装句,问号打在句末,中间用逗号。
④(04浙江卷)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连续发问,将前两个逗号改为问号。
⑤ (2004天津卷)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选择问句中,中间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⑥你认识他吗,什么时候认识他的呢,你还认识其他人吗,为什么没有告诉过我们呀?
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号。
1、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
2、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 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3、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
4、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 还是恰恰相反
5、怎么还不来呀 你
6、去北京哪天动身啊 张主任
总结:
第一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第二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三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四注意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五注意引文有问号,问号打在引号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
2、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
3、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应用。
(二)、句号使用
句号是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一般停顿较长。用于陈述句以及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例题]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答案]前两个句号改为逗号。
[讲评]这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三)叹号使用
用不用叹号要看句子有没有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没有提出什么命令、请求等,如果没有,就可以不用。
例如:到马陵山旅游的人都说三仙洞是圣地!
(叹号可以改为句号。)
(1)倒装叹,全句末尾用叹。 (主谓倒装的句子,感叹号放在句末。 )
例:多美呀 ,祖国的春天!
(2)两个叹词连续用,后面一个才用叹。(两个叹词连用时,一般只在后面一个叹词后用叹号。)
例:“啊 啊 ”李大妈惊叫起来,慌忙之中跳到了村子中间的池塘里。
(3)前是叹词后是句,只在末尾才用叹。
( 句子前有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时,只在末尾用叹号。)
例:.啊 这个地方多么奇妙啊
例:对烧伤面积达到90%的张光春,有的医生就觉得是无能为力的!(陈述句末误用叹号)
例:“这个人怎么买人家的东西竟不给钱!”老板娘闷闷不乐的问道。(疑问句误用叹号)
例: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啊!在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时期里,将焕发青春,变得更壮丽。(句子内部误用叹号)
试题:见课件(略)
第三课时
热点二: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
(四)、顿号使用
作用: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很小的停顿。
误用顿号的两种情况:
1、滥用,不该用而用;
2、误用,造成层级不清,表意混乱。
(1)概数约数不确切,不用顿号。(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
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正: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例:奥林匹亚遗址长宽大约都是五、六百米,分布着大大小小二十座建筑。遗址周围全是青翠的树林,小河静静流过,风景十分美丽。
答案]顿号去掉。
(2)相邻的两个数字,不表约数,要用顿号。
A、退居二、三线
B、 在一、二分句之间
C、诗歌的三、四联
(3)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用顿号。
(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4)连词(和、及、跟、与)与顿号不并存
例:各级政府、人民团体、和社会个方面都要按要求开展工作。
(各级政府、人民团体和社会个方面都要按要求开展工作。)
(5)并列词语中带“啊”“哇”“呀”等语气助词,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农贸市场的水果品种极其丰富,如西瓜呀,苹果呀,梨呀,葡萄呀……真可谓应有尽有啊!(顿号改为逗号)
(6)多个(3个及以上)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用顿号。
例:a、“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分别比喻什么
b、《客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的律诗代表作品。
(7)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a.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8)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的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A、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B、这翻滚的麦浪 ,这清清的河水, 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补充: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那里美丽的山水、风俗、人情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9)并列的定语、状语一般用顿号。
A、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B、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补充:后置并列定语用逗号。
她的篮子里放着一个碗,空的,破的。
补充:并列介宾短语作状语,一般用逗号。
在风里,在雨里,我们一起走过。
(10)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之间用逗号。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总结:一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二、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三、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四、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打顿打逗。
五、多个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插顿。
六、并列词语中用“和” “及”“或” 等连词,连词前不带顿。
七、并列词语中带“啊”“哇”“呀”等语气助词,并列成分之间不打顿打逗。
试题:见课件(略)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
2、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
3、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应用。
(五)、分号使用
作用:用于复句内部分句之间、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并列之间、分项例举的各部分之间的停顿。
1、简单分句不用分号用逗号
例:“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
(简单分句,分句间用逗号,不用分号。将分号改成逗号。)
2、并列分句内有逗才能分
例: (山东卷)一方面是旅游路线老化、接待率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之间才用分号。将分号改成逗号。)
3、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用分号
例: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用分号,将两个逗号改成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4、分项列举里余指代词“等等”前也要用分号
例:中国谜语具有许多特点:一是结构固定,形式灵活;二是趣味性强,引人入胜;三是文学性强,形象生动。等等。
(分项列举的句子里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边也要用分号。将句号改成分号。)
5、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课堂练习:见课件(略)
(六)、冒号使用
作用:起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提醒读者对下文的注意,有时表示下边是说明。
(1)同一句话不重复使用冒号(冒号不能连用)
例: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句中虽然有“宣布”“注意”“证明”等引起下文的词语,但一个句子中不重复使用冒号。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2)冒号不与“即”“也就是”同时使用。
例:我们要有两种“力”:即毅力、努力。
(“即”与冒号具有相同的提示作用,不能同时使用,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3)分说项与总括项之间用冒号。
无论分说项在前还是在后,分说项与总括项之间都用冒号。
例:a、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 ;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先总括后分说)
b、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先分说后总括)
(4)冒号作提示,管到句末。
冒号的提示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的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的中间。
例:整个推介会由三大亮点:奥运商机信息、项目招商信息和招标信息组成。
(5)“某某说” “某某叫嚷”“某某想”“切切地说”“斥责我”等词后面视情况定符号。
“某某说”在句首用冒号,在句中用逗号,在句末用句号
例:a、老师说:“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b、“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c、“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老师说。
(6)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外的内容,提示性的词语后不用冒号。
例:学校领导及时提出 :”办精品名校”的思路。(提示性动词“提出”指向引文之外的内容“新办学思路”,提示性的词语后不用冒号,将冒号删除。)
(7)引文不独立成句,不用冒号
例:同学们唱着:“团结就是力量”走向军训场地。
(引文“团结就是力量”不独立成句而只是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它前面不用冒号。)
练习:见课件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