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 课件(36张PPT)+素材+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 课件(36张PPT)+素材+教案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素材:成才与爸爸
1.在这个激烈的冲突中,你能感受到爸爸对成才的爱吗?
2.你也有和爸爸妈妈发生过矛盾、产生过不愉快吗?是什么样的事情?你当时是什么感受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我们有时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不愉快。
新知讲解
李晓欣在周记中,写下了自己的烦恼。
从前,我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我们之间很亲昵,无话不谈。现在,我发现这种感觉越来越少,他们不理解我,对我管得也越来越多。
期末考试结束了,终于可以放松了!我想去朋友家玩一会儿,他们就是不同意,还说一个人出去不安全。
妈妈连我穿什么衣服也要管,这件不合适,那件太新潮,总之就是校服最好。
学校开展演讲比赛,我想讲自己在种花生过程中的小发现,可爸爸却说话题太小,让我说说周末去敬老院为老年人读书的事情。这事虽然有意义,但我还是想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成长中的烦恼吗 是我变了,还是爸爸妈妈变了呢
李晓欣碰到了哪些烦恼的事?
李晓欣的想法
父母的想法
想去朋友家玩
不同意,说不安全
想说自己的发现
认为穿校服最好
想自己决定穿衣
建议说去敬老院的事
我的想法
父母的想法
你是否与家人之间发生过不愉快呢?当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为什么原本和谐亲密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了呢?
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做决定, 而我们的父母却不放心,过多的干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逆着父母的意愿。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 所以经常会发生矛盾。
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马克·吐温
素材:《小别离》片段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希望能自己作决定,有时会把家人的关心看作是干涉,甚至在明知他们讲的话有道理时,故意与他们作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庭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觉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现在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了。我和父母要么是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争吵。
------苦恼的女儿
不知为什么
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言谈举止上的一些变化也会让家人感到困惑,觉得我们不服管教,不懂事,经常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我们需要了解长辈们的想法。
让我们听一听家人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
是呀,我们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但他对我们的关心并不领情,经常与我们抬杠。我和他爸爸为此很焦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他。
  最近我女儿不像小时候那么温顺了,对我总是这不满意、那不顺眼,只要我一开口,她就像个小刺猬似的。以前乖巧的小女孩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我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她才好。
关心。
疼爱。
认为我们考虑事情不周到。
困惑和烦恼。
你从两位妈妈的对话中,读出了什么?
认为我们
缺乏生活经验。
问问长辈,请他们说说我们现在与小时候相比,在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变化?
了解一下家人与我们相处时有哪些困惑?
在长辈眼里的我
小时候
现在
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我们与他们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角色不同,彼此会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请描述一下你和家人的不同。
家人或严格地要求我们,或精心地照顾我们,或民主地与我们协商……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的事情,家长所持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
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
妈妈可能的回应
妈妈1:去吧!路上小心,在 别人家要有礼貌,懂规矩。
妈妈2:一起学习?是一起玩吧?不许去!
妈妈3:去哪个同学家?大概多长时间?和谁一起去?
妈妈4:……
你的妈妈是如何回应呢?
与同学分享自己体会到的每一个回应背后的那份爱。
素材:读懂家人的良苦用心
让我们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题,一起读懂家人的心,也让家人更了解自己。
每天出门,爷爷总说:“路上看车,注意安全!”奶奶老是那句话:“中午在学校好好吃饭。”妈妈:“有时间多读点儿书,别老玩儿。”
你们的爱就在这些唠叨里。
小时候,在我摔倒时,爸爸妈妈从不急着去扶我,而是鼓励我自己爬起来。然后,妈妈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你真棒!”在我生病时,爸爸会默默地带我去医院,而妈妈会在病床前日夜守着我。
你们的爱,就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我家祖祖辈辈都热爱读书,父母一直注重培养我的读书习惯。
你们的爱,就在你们的行为中。
父母对我管教很严格,他们谨言慎行,让我学会自律,养成规则意识;他们处处以身作则,培养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他们让我参加挑战自我的活动……
你们的爱,就是传给我严谨的作风。
在我家,孩子做家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家长做家务。
你们的爱,就是锻炼我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从同学们的分享中,你读懂了哪些来自家人的爱。想一想自己家有哪些类似的爱。
素材:童年
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在我们一天天长大的同时,岁月的刻刀却无情地在父母脸庞上留下了一道道深痕。父母健在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有父母爱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幸福。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课堂总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相互理解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2.能够用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少给父母添麻烦。3.能够理解父母的心,知道父母的行为中蕴藏着对我们的爱。
重点 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了许多辛劳,能初步理解父母。
难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双方以恰当的方式表达互相的感激、尊敬、关心和爱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素材:成才与爸爸2.提出思考问题(1).在这个激烈的冲突中,你能感受到爸爸对成才的爱吗?(2).你也有和爸爸妈妈发生过矛盾、产生过不愉快吗?是什么样的事情?你当时是什么感受呢?3.小结并板书新课:相互理解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指名回答思考回答指名回答齐读课题 懂得成才与爸爸的冲突,源自于爸爸对成才的那份爱是成才所不喜欢、不易接受的,进而想到了自己也与家人产生过矛盾。
讲授新课 教学活动一:成长过程中产生了烦恼1.文本出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我们有时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不愉快。2.图片+文本出示(活动园)李晓欣在周记中,写下了自己的烦恼。 从前,我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我们之间很亲昵,无话不谈。现在,我发现这种感觉越来越少,他们不理解我,对我管得也越来越多。 期末考试结束了,终于可以放松了!我想去朋友家玩一会儿,他们就是不同意,还说一个人出去不安全。 妈妈连我穿什么衣服也要管,这件不合适,那件太新潮,总之就是校服最好。 学校开展演讲比赛,我想讲自己在种花生过程中的小发现,可爸爸却说话题太小,让我说说周末去敬老院为老年人读书的事情。这事虽然有意义,但我还是想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成长中的烦恼吗 是我变了,还是爸爸妈妈变了呢 3.提出问题:李晓欣碰到了哪些烦恼的事?(1)李晓欣的想法——————(2)妈妈的想法——————4.提出问题:你是否与家人之间发生过不愉快呢?当时你有怎样的感受?(1)我的想法——————(2)父母的想法——————5.提出问题:为什么原本和谐亲密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了呢?文本出示: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做决定, 而我们的父母却不放心,过多的干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逆着父母的意愿。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 所以经常会发生矛盾。6.图片+文本出示:马克·吐温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7.播放视频素材:《小别离》片段8.文本出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希望能自己作决定,有时会把家人的关心看作是干涉,甚至在明知他们讲的话有道理时,故意与他们作对。9.文本出示:不知为什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庭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觉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现在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了。我和父母要么是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争吵。------苦恼的女儿教学活动二:家长遇到的困惑1.文本出示: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言谈举止上的一些变化也会让家人感到困惑,觉得我们不服管教,不懂事,经常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我们需要了解长辈们的想法。2.图片+文本出示(活动园):让我们听一听家人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1)最近我女儿不像小时候那么温顺了,对我总是这不满意、那不顺眼,只要我一开口,她就像个小刺猬似的。以前乖巧的小女孩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我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她才好。(2)是呀,我们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但他对我们的关心并不领情,经常与我们抬杠。我和他爸爸为此很焦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他。3.提出问题:你从两位妈妈的对话中,读出了什么?(关心、疼爱、困惑和烦恼、认为我们缺乏生活经验、认为我们考虑事情不周到。)提出问题问问长辈,请他们说说我们现在与小时候相比,在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变化?了解一下家人与我们相处时有哪些困惑?5.文本出示:在长辈眼里的我(1)小时候——————(2)现在——————教学活动三:不同爱的表达方式1.文本出示: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我们与他们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2.表格+文本出示(活动园):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角色不同,彼此会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请描述一下你和家人的不同。————————————————————————————3.文本出示:家人或严格地要求我们,或精心地照顾我们,或民主地与我们协商……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4.文本出示(活动园):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的事情,家长所持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提出问题: 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5.文本出示:妈妈可能的回应(1)去吧!路上小心,在 别人家要有礼貌,懂规矩。(2)一起学习?是一起玩吧?不许去!(3)去哪个同学家?大概多长时间?和谁一起去?(4)……6.提出问题:你的妈妈是如何回应呢?与同学分享自己体会到的每一个回应背后的那份爱。7.播放视频素材:读懂家人的良苦用心教学活动四:体会父母的爱1.文本出示(活动园)让我们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题,一起读懂家人的心,也让家人更了解自己。(1)每天出门,爷爷总说:“路上看车,注意安全!”奶奶老是那句话:“中午在学校好好吃饭。”妈妈:“有时间多读点儿书,别老玩儿。”(你们的爱就在这些唠叨里。)(2)小时候,在我摔倒时,爸爸妈妈从不急着去扶我,而是鼓励我自己爬起来。然后,妈妈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你真棒!”在我生病时,爸爸会默默地带我去医院,而妈妈会在病床前日夜守着我。(你们的爱,就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3)我家祖祖辈辈都热爱读书,父母一直注重培养我的读书习惯。(你们的爱,就在你们的行为中。)(4)父母对我管教很严格,他们谨言慎行,让我学会自律,养成规则意识;他们处处以身作则,培养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他们让我参加挑战自我的活动……(你们的爱,就是传给我严谨的作风)(5)在我家,孩子做家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家长做家务。(你们的爱,就是锻炼我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2.提出问题:从同学们的分享中,你读懂了哪些来自家人的爱。想一想自己家有哪些类似的爱。3.播放视频:童年4.文本出示: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指名读文本观看图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自主阅读了解内容自主阅读了解内容自主阅读了解内容思考回答指名回答思考回答指名回答思考回答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理解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指名读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思考回答:关心、疼爱、困惑和烦恼思考回答指名回答思考回答指名回答思考回答指名回答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思考回答独立完成完成填写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思考问题准备回答指名回答指名回答指名回答思考回答体会理解观看视频阅读文本读懂要求阅读文本思考回答指名回答阅读文本思考回答指名回答阅读文本思考回答指名回答阅读文本思考回答指名回答阅读文本思考回答指名回答思考回答观看视频阅读文本理解文本 分析了该年龄段学生与家人产生分歧的原因。 通过读李晓欣的日记,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为后面的分享环节做铺垫;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心声,为后面明白父母的心声留下种子。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做决定, 而我们的父母却不放心,过多的干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逆着父母的意愿。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 所以经常会发生矛盾。引发学生反观自己的生活,是否也有同样感受。用名人马克·吐温的案例说明随着我们的长大会逐渐理解家人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有时会让让家人困惑,对此,我们需要倾听家人的想法,以便相互沟通。引发学生反观自己的生活,是否也有同样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有时会让让家人困惑,对此,我们需要倾听家人的想法,以便相互沟通。主动倾诉和学会倾听是彼此相互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在交流了自己的烦恼之后,随即倾听父母的心声,分析父母做的决定是基于他们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方方面面的考量,深思熟虑的结果。将父母思考问题时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让学生充分了解。我们与家人有不同观点、不同行为方式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长在兴趣爱好、为人出事方面的差异。由此,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和家长在对待同一事物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思考,提示学生面对问题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也要站在家人的角度去考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展现了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父母可能有不同的回应。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并对不同回应进行分析、解读、思考产生的原因等。回到最初的矛盾,用心去理解和体会之后,再看家人的言谈举止,语言不再刺耳,行为不再反感,藏于其中的深爱自然就可感受,表达内心的浓浓爱意。最后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下节课的主动沟通勾连。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我们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家人理解自己,使家中的生活氛围更和谐。
课堂小结 在我们一天天长大的同时,岁月的刻刀却无情地在父母脸庞上留下了一道道深痕。父母健在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有父母爱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幸福。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汇报收获归纳总结 读懂家人的良苦用心,理解家人。
板书 第1课 读懂彼此的心 相互理解 成长过程中产生了烦恼 家长遇到的困惑 不同爱的表达方式 体会父母的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