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坚持依宪治国课件 (共38张PPT+6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坚持依宪治国课件 (共38张PPT+6视频)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结合视频及教材思考: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什么?宪法居于怎样的地位?
依 宪 治 国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2.1 坚持依宪治国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和理解宪法的地位,树立尊重宪法权威、崇尚法治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理念,自觉遵法守法。
2、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3、知识目标: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1、宪法的构成与内容?
2、宪法为什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怎样维护宪法权威?
4、宪法的地位?
5、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自主学习
习近平在各界纪念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话
2012年12月4日
习近平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1
1
作为中国公民,你对我们国家了解多少?
1.我们国家每年要召开两会,两会的全称?
2.我国的根本制度分别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
社会主义制度
3.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
4.我国的国家元首怎么称呼?
国家主席
一、根本的活动准则
结合视频和教材,说一说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和规定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一分钟宪法小课堂
知识探究:
1.宪法的内容构成:
序言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北京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制定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了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亿万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在历时4个月的全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了大量意见。全国80%以上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这部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的宪法草案,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
★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探究与分享
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民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保证了宪法能够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同时,也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能够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宪法的本质?P21
2.我国宪法的本质?P21
课堂笔记
宪法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宪法序言规定: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宪法第一章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宪法规定的都是什么问题?
3.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P21
国家根本任务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习近平宪法宣誓
观看材料并思考:国家主席进行宪法宣誓说明了什么?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思考: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4.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2021年正风肃纪反腐工作要点
通过观看中央纪委和监察委对惩治腐败零容忍、不放松,谈谈我们如何维护宪法的权威?
5. 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课堂笔记
二、最高的法律效力
猜猜“我”是谁?
我是规范立法活动,健全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的法律
我是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的法律
我是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的法律。
我是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选举代表参政议政的法律
我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我是规定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刑 法
民法总则
义务教育法
宪 法
选举法
立法法
☆从这些法律的“对话”中,你能看出哪部法律处于
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
答:宪法。
原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探究与分享:
宪 法 地 位
根据视频和教材内容,请你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依宪治国?
☆1、宪法的地位?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P2蓝字部分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P22
③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P24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P25
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
基础法律、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条例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连连看


治安管理处罚法
未成年人
保护法



②规定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施以什么样的处罚。
③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④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⑤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①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比较一下,这些普通法律和宪法内容上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1)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的、根本性问题。
(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处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一些法律条文
思考:为什么其他法律的制定都要根据宪法?
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母法”。
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是“子法”。
2003年4月,5月14日,三名法学博士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
由于收容遣送办法中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规定与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与宪法精神相违背, 6月20日,国务院发布第381号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当年8月1日起施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宪法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行政法规
法律
法 律 体 系
母法
子法
最高法律效力
一般法律效力
(2)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
宪法=义务教育法+环境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
×
×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易错提醒: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制定 宪法: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修改 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
普通法律:全国人大主席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相对多数)通过。
探究与分享:
★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观看视频并思考: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的位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为什么宪法是这棵树的主干呢?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母 法
子 法
树木无主干,则失根本;
树木无枝条,则缺活力。
宪法大树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这个图说明了什么?
说明: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
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要 求
宪法与其他法律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特别提醒:宪法不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根本的
活动准则
坚持
依宪治国
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宪法至上
最高的
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更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对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
对一切法律和法规
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地位
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下图是我国宪法的构成图。根据图中的相关内容推测,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 国家性质
B. 国家制度
C. 国家机构
D. 国家主席
C
课堂练习
习近平主席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我们要坚决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因为(  )
①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
③一切组织或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
④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3、下列关于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只有宪法就足以实现国家治理的目的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宪法和其他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法律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4.为了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一体遵行,我们要牢固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下列说法不符合宪法至上观念的是(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公民只需要遵守宪法,可以不遵守其他法律
C.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B
5.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完成了修改宪法的重要使命。热心公益的中学生小明和小刚到某小区开展“宪法伴我行”法律宣传活动。为了解小区居民对宪法知识的掌握情况,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观点,你认为有误的是(  )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法
B.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所有制度和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D.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