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九课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人教版 五年级下 (配统编教材)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写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我会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蓟北 涕泪衣裳 襄阳jìtìchángxiāng字词学习读音:组词:造句:书写指导:tì痛哭流涕 涕泪俱下听到奶奶病逝的噩耗,他痛哭流涕。“氵”略呈弧状;“弓”宜宽扁。读音:组词:造句:书写指导:wū巫婆 巫术 巫师西门豹用巧妙的办法惩治了巫婆。上横短,下横长,两个“人”注意变化。多音字裳shangcháng衣裳风裳词语理解放歌:漫卷:衣裳:作伴:纵酒:还乡:愁何在:放声高歌。随手卷起。指衣裙。陪伴。纵情饮酒。返回故乡。指愁容不知去了何处。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闻”是听说的意思。“官军”指唐王朝军队。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我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返回故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我从“ 涕泪满衣裳、愁何在、喜欲狂”能看出诗人非常喜悦。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诗人听到捷报后,内心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诗人想到可以回到故乡,诗人可能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诗人心情愉悦,极度想要返回家乡,归心似箭。学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满腹才华,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登 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宿 府[唐]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阁 夜[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这四首诗分别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阁夜》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沉重悲凉的思想感情。《宿府》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登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灾难的深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说说诗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返回故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看到了古代边关的烽烟四起,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到了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1.朗读并默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你想对诗人杜甫说些什么,写在笔记本上。(共28张PPT)第九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人教版 五年级下 (配统编教材)同学们知道花木兰吗?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加军队每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读题目《从军行》,你读懂了什么?(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2)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王昌龄(公元698年-公元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你们学过哪些边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因为边塞距离中原非常的远,因此比较偏远,特别荒凉。由于经常作为战场,都没有农耕的痕迹,环境恶劣。我会读从 军 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想想诗句的意思。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孤城遥望玉门关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他们雄心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长云、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你从诗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这是什么样的雪山?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这雪山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低落的。这两句诗中,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暗”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穿”是指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会被磨破呢?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磨不破的是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的心情?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情。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情。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感悟诗情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会有哪些亲人在牵挂着他们呢?①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②也许一对年幼的儿女在一声声地呼唤父亲回家。③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地让黑发染霜。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他们雄心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说说诗句的意思,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诗人在描写战争时,先描绘边塞风光以渲染战争气氛,再集中概括戍边战士长期战斗的艰苦生活及誓死破敌的豪情。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试着背诵这首诗吧!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2.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共31张PPT)第九课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人教版 五年级下 (配统编教材)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盛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陆游,“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 儿【宋】陆游陆游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一首诗,这首诗就是《示儿》,这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诗的题目怎样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晓”指的是天亮。“晓”指什么?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读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①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②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我会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字词学习千仞 山岳摩天 遗失rènyuèmóyí理解词语王师:胡尘:摩天:遗民:五千仞岳:三万里河:指南宋朝廷的军队。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碰到天,形容极高。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读音:组词:造句:书写指导:mó按摩 摩擦 摩天奶奶累了,我给奶奶按摩。半包围里面的笔画较多,要写得匀称紧凑。读音:yí组词:造句:书写指导:遗失 遗民 遗憾爷爷遗失了心爱的马。“贵”的“口”要扁,下横略长,点画有力。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长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高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五千仞岳”“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可以用哪些词来形黄河呢?气势磅礴 一泻千里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华山有什么特点?高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山河是怎样的?祖国山河多么壮丽!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山河,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 激动自豪 兴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感受到诗人悲伤、凄凉的心情。我从“泪”字体会到的。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尽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祖国河山如此壮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伤心呢?这些美好的河山被胡人占领了。古诗背景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遗民被谁遗弃的呢?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是被南宋的昏君和贪官遗弃的。遗民中有老人、妇女、儿童等。你仿佛看到遗民们在干什么?遗民们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遗民“望”的是什么?“又一年”是多少年?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又一年”是指一年又一年。王师来了吗?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王师没有来。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早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忘得一干二净。●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贵族们,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在金人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们,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你们应该为自己的人民负责。你们等不到王师了,你们要赶紧离开这里。诗人,你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的诗人!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家国情怀的。每首诗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抒情的,抒发了诗人们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今天学的《古诗三首》告诉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遭受祸害而躲开。1.朗读并背诵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pptx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pptx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pptx 第9课 新 古诗三首.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