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九龙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岭市九龙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温岭市九龙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0九上·浙江月考)1914年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下列直接引发这一状况的事件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三国协约的形成
【答案】C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萨拉热窝事件直接题干这一状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2020九上·金华月考)当代英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答案】B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据“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可知,“它”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高举的旗帜是三民主义。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三民主义应是“它”高举的旗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民主义的相关史实。
3.(2020九上·温岭期中)下图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留影,从照片中看出,列强参加了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仪式。解读右图,照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列强欢迎中国南北统一和局势安定
B.列强与袁世凯之间关系密切
C.袁世凯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
D.表现了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
【答案】C
【考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列强参加了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仪式,照片说明,列强与袁世凯之间关系密切,表现了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袁世凯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列强企图通过扶持代理人,在中国捞取好处。
ABD三项都不是照片反映的实质问题,不符合题意;
C项袁世凯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是照片反映的实质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袁世凯复辟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袁世凯复辟的相关知识。
4.(2019九上·台州月考)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领导五四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③推动北伐战争,取得国民革命的胜利
④实行土地革命,“分田分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故①错误;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了,故③错误;
第一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革命骨干;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故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的掌握能力。
5.(2020九上·义乌月考)下图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变迁路线,所发生的时期应该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地图中的“广州——武汉——南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是广州、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是武汉、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和重庆。这段时期属于大革命时期。
ACD三项和题干国民政府所在地变迁路线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大革命时期和题干国民政府所在地变迁路线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6.(2019九上·萧山期中)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红军的主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中国大西北的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①④与这两件事件有关。②是指抗日战争,③是指土地革命时期的分田分地。
C项①④是诗句中暗喻的两件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世纪30年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7.(2020九上·温岭期中)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其中以三大摇篮即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其中“共和国摇篮”指的是(  )
A.南昌 B.井冈山 C.南京 D.瑞金
【答案】D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31年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在江西瑞金成立,瑞金被誉为“共和国摇篮”。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瑞金被誉为“共和国摇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和国摇篮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8.(2020九上·温岭期中)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答案】C
【考点】西安事变;华北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受中共抗日主张的影响,国民党内部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在共产党的号召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项④①②③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发生先后顺序。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9.(2020九上·温岭期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东北易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③遵义会议——确立党的领导核心,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井冈山会师——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故①正确。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故②错误。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③正确。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④错误。
B项①③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10.(2020九上·金华月考)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结合歌词内容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
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
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考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由于东北三省地理上离日本较近,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从这里下手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同时,以此作为南下进一 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A项①④是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11.(2020九上·温岭期中)斯大林曾经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指的是(  )
A.诺曼底登陆 B.攻克柏林
C.莫斯科保卫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答案】A
【考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向德军发动猛烈进攻,开辟了欧洲苏德战场外的第二战场,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加速法西斯德国的战败。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诺曼底登陆。
A项诺曼底登陆是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诺曼底登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及影响。
12.(2020九上·温岭期中)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
A.战略反攻揭开序幕 B.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C.战略决战即将 D.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答案】D
【考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据题干“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三大战役即将胜利,人民解放军面临的任务是乘胜追击,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三大战役胜利在望是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二、非选择题
13.(2020九上·温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者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材料二:左图是创作于1919年的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画中的山东人戴着木枷以及脚镣和手铐。下图是纪念某一历史事件而作的绘画。
材料三:“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摘自1943年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1)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对材料一中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两图分别描述了什么历史事件?
(3)试从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研究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的原因。
【答案】(1)“制度反应”: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史实+影响2分)
“观念的反应”: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率先扛起了“民主、科学”旗帜,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左图: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或:巴黎和会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右图:五四运动
(3)①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阶级基础; ②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甚至领袖。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而反帝反封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考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紧扣材料“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分析可知,这反应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几个层次,故联系相关史实说明作答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的角度,故联系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史实说明即可。
(2)根据材料二左图及材料“画中的山东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阳旗组成的木枷以及脚镣和手铐”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根据材料二右图中的“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可知,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3)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涌现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甚至领袖;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把反对帝国主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之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故答案为:(1)“制度反应”: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史实+影响2分)
“观念的反应”: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率先扛起了“民主、科学”旗帜,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左图: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或:巴黎和会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右图:五四运动。
(3)①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阶级基础; ②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甚至领袖。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而反帝反封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图片的能力。
14.(2020九上·义乌月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团结统一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流中的合作】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的决议案》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危机下的转向】
材料三: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原因。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奋斗目标,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3)材料三“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请以“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相关史实,全面论证“团结统一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结论。
【答案】(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由独立攻击到决定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陷入低谷,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同时,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就是一个革命党派。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
(2)结合所学可知,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
(3)由“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可知,材料三中“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中的第一次“战斗”指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第二问要求全面论证,即从正反两面证明观点;国共两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顺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国内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合作破裂,导致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5.(2020九上·丽水月考)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75周年, 2020年5月8日,俄罗斯在红场举行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仪式,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了这次阅兵仪式。
材料一: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已经不可能孤立存在,鸦片战争将中国与世界联成一片……此后发生多次中外战争,屡战屡败,与1937至1945年具有现代意义的全民抗战不可比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世界民主阵营联接在一起……就此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付出最多,最终哪怕是惨胜,中国人也是赢得最多,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将自己的双重命运——民族与民主的命运全部抵押了上去,赢得了双重前途。
——摘自朱学勤《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
(1)图一反映的事件后苏军立即投入了哪个战役?该战役对“二战”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从图二、图三中任选一幅图说说该图所示会议对德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迪是什么?
(3)材料中的“世界民主阵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付出最多,最终哪怕是惨胜,中国人也是赢得最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人赢得最多”的理由。
【答案】(1)莫斯科保卫战;这一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2)图二影响: 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启迪:对侵略者不能妥协纵容(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或图三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二战的结束);启迪:加强国际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3)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2分);被日本殖民地统治五十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考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41年10月苏军开始进行了莫斯科保卫战,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苏联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德军遭受开战以来第一次重大失败。
(2)在慕尼黑会议上,德、意、英、法四国首脑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的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实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由此可见,对侵略者不能妥协纵容。1945年初的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的政策,加速了德国的灭亡。由此可见加强国际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3)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材可知,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4)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题干“中国人赢得最多”分析理解,需要联系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国内意义分析作答,以及把握到抗战胜利后台湾的回归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所在。
故答案为:(1)莫斯科保卫战;这一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2)图二影响: 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启迪:对侵略者不能妥协纵容(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或图三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二战的结束);启迪:加强国际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3)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2分);被日本殖民地统治五十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75周年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020九上·温岭期中)以下是某校九年级(1)班刊出的以“▲历史上的一天”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其补充完整。
(1)请将板报中①(填城市)、②(填事件)两处补充完整,并为板报中“胜利的一天”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
(2)板报中的“一天”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请结合【新生的一天】说明理由。并选择“屈辱的一天”或“胜利的一天”为主题,你还可以用什么史实印证?请举一例。
(3)“历史在此沉思”,请为板报续写下你从中获得的启迪。
【答案】(1)南京;鸦片战争;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选择“屈辱的一天”: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进行了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或选择“胜利的一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等。
(3)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考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日军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京的有关史实。根据材料“中华民国新生了”可知①指的是南京;根据材料“第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可知②指的是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根据材料中胜利的一天“1949年4月23日”可知这反映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2)本题考查南京的有关史实。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新生的一天】”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即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等。第二小问的举例结合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关史实回答:。选择“屈辱的一天”: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进行了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或选择“胜利的一天”: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等。
(3)本题考查近代的屈辱史和反抗史的启示。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可得出如下启迪: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故答案为:(1)南京;鸦片战争;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选择“屈辱的一天”: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进行了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或选择“胜利的一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等。
(3)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的有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的有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温岭市九龙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0九上·浙江月考)1914年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下列直接引发这一状况的事件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三国协约的形成
2.(2020九上·金华月考)当代英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3.(2020九上·温岭期中)下图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留影,从照片中看出,列强参加了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仪式。解读右图,照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列强欢迎中国南北统一和局势安定
B.列强与袁世凯之间关系密切
C.袁世凯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
D.表现了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
4.(2019九上·台州月考)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领导五四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③推动北伐战争,取得国民革命的胜利
④实行土地革命,“分田分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0九上·义乌月考)下图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变迁路线,所发生的时期应该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6.(2019九上·萧山期中)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20九上·温岭期中)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其中以三大摇篮即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其中“共和国摇篮”指的是(  )
A.南昌 B.井冈山 C.南京 D.瑞金
8.(2020九上·温岭期中)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9.(2020九上·温岭期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东北易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③遵义会议——确立党的领导核心,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井冈山会师——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0九上·金华月考)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结合歌词内容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
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
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2020九上·温岭期中)斯大林曾经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指的是(  )
A.诺曼底登陆 B.攻克柏林
C.莫斯科保卫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2.(2020九上·温岭期中)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
A.战略反攻揭开序幕 B.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C.战略决战即将 D.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二、非选择题
13.(2020九上·温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者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材料二:左图是创作于1919年的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画中的山东人戴着木枷以及脚镣和手铐。下图是纪念某一历史事件而作的绘画。
材料三:“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摘自1943年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1)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对材料一中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两图分别描述了什么历史事件?
(3)试从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研究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的原因。
14.(2020九上·义乌月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团结统一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流中的合作】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的决议案》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危机下的转向】
材料三: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原因。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奋斗目标,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3)材料三“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请以“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相关史实,全面论证“团结统一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结论。
15.(2020九上·丽水月考)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75周年, 2020年5月8日,俄罗斯在红场举行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仪式,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了这次阅兵仪式。
材料一: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已经不可能孤立存在,鸦片战争将中国与世界联成一片……此后发生多次中外战争,屡战屡败,与1937至1945年具有现代意义的全民抗战不可比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世界民主阵营联接在一起……就此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付出最多,最终哪怕是惨胜,中国人也是赢得最多,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将自己的双重命运——民族与民主的命运全部抵押了上去,赢得了双重前途。
——摘自朱学勤《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
(1)图一反映的事件后苏军立即投入了哪个战役?该战役对“二战”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从图二、图三中任选一幅图说说该图所示会议对德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迪是什么?
(3)材料中的“世界民主阵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付出最多,最终哪怕是惨胜,中国人也是赢得最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人赢得最多”的理由。
16.(2020九上·温岭期中)以下是某校九年级(1)班刊出的以“▲历史上的一天”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其补充完整。
(1)请将板报中①(填城市)、②(填事件)两处补充完整,并为板报中“胜利的一天”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
(2)板报中的“一天”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请结合【新生的一天】说明理由。并选择“屈辱的一天”或“胜利的一天”为主题,你还可以用什么史实印证?请举一例。
(3)“历史在此沉思”,请为板报续写下你从中获得的启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萨拉热窝事件直接题干这一状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答案】B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据“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可知,“它”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高举的旗帜是三民主义。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三民主义应是“它”高举的旗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民主义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考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列强参加了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仪式,照片说明,列强与袁世凯之间关系密切,表现了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袁世凯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列强企图通过扶持代理人,在中国捞取好处。
ABD三项都不是照片反映的实质问题,不符合题意;
C项袁世凯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是照片反映的实质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袁世凯复辟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袁世凯复辟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故①错误;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了,故③错误;
第一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革命骨干;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故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的掌握能力。
5.【答案】B
【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地图中的“广州——武汉——南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是广州、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是武汉、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和重庆。这段时期属于大革命时期。
ACD三项和题干国民政府所在地变迁路线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大革命时期和题干国民政府所在地变迁路线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考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红军的主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中国大西北的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①④与这两件事件有关。②是指抗日战争,③是指土地革命时期的分田分地。
C项①④是诗句中暗喻的两件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世纪30年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931年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在江西瑞金成立,瑞金被誉为“共和国摇篮”。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瑞金被誉为“共和国摇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和国摇篮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8.【答案】C
【考点】西安事变;华北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受中共抗日主张的影响,国民党内部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在共产党的号召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项④①②③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发生先后顺序。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9.【答案】B
【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故①正确。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故②错误。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③正确。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④错误。
B项①③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10.【答案】A
【考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由于东北三省地理上离日本较近,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从这里下手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同时,以此作为南下进一 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A项①④是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11.【答案】A
【考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向德军发动猛烈进攻,开辟了欧洲苏德战场外的第二战场,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加速法西斯德国的战败。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诺曼底登陆。
A项诺曼底登陆是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诺曼底登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及影响。
12.【答案】D
【考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据题干“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三大战役即将胜利,人民解放军面临的任务是乘胜追击,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三大战役胜利在望是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13.【答案】(1)“制度反应”: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史实+影响2分)
“观念的反应”: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率先扛起了“民主、科学”旗帜,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左图: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或:巴黎和会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右图:五四运动
(3)①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阶级基础; ②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甚至领袖。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而反帝反封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考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紧扣材料“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分析可知,这反应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几个层次,故联系相关史实说明作答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的角度,故联系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史实说明即可。
(2)根据材料二左图及材料“画中的山东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阳旗组成的木枷以及脚镣和手铐”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根据材料二右图中的“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可知,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3)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涌现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甚至领袖;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把反对帝国主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之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故答案为:(1)“制度反应”: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史实+影响2分)
“观念的反应”: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率先扛起了“民主、科学”旗帜,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左图: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或:巴黎和会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右图:五四运动。
(3)①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阶级基础; ②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甚至领袖。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而反帝反封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图片的能力。
14.【答案】(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由独立攻击到决定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陷入低谷,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同时,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就是一个革命党派。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
(2)结合所学可知,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
(3)由“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可知,材料三中“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中的第一次“战斗”指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第二问要求全面论证,即从正反两面证明观点;国共两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顺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国内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合作破裂,导致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5.【答案】(1)莫斯科保卫战;这一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2)图二影响: 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启迪:对侵略者不能妥协纵容(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或图三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二战的结束);启迪:加强国际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3)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2分);被日本殖民地统治五十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考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41年10月苏军开始进行了莫斯科保卫战,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苏联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德军遭受开战以来第一次重大失败。
(2)在慕尼黑会议上,德、意、英、法四国首脑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的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实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由此可见,对侵略者不能妥协纵容。1945年初的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的政策,加速了德国的灭亡。由此可见加强国际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3)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材可知,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4)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题干“中国人赢得最多”分析理解,需要联系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国内意义分析作答,以及把握到抗战胜利后台湾的回归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所在。
故答案为:(1)莫斯科保卫战;这一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2)图二影响: 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启迪:对侵略者不能妥协纵容(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或图三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二战的结束);启迪:加强国际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3)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2分);被日本殖民地统治五十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75周年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1)南京;鸦片战争;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选择“屈辱的一天”: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进行了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或选择“胜利的一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等。
(3)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考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日军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京的有关史实。根据材料“中华民国新生了”可知①指的是南京;根据材料“第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可知②指的是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根据材料中胜利的一天“1949年4月23日”可知这反映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2)本题考查南京的有关史实。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新生的一天】”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即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等。第二小问的举例结合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关史实回答:。选择“屈辱的一天”: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进行了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或选择“胜利的一天”: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等。
(3)本题考查近代的屈辱史和反抗史的启示。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可得出如下启迪: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故答案为:(1)南京;鸦片战争;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选择“屈辱的一天”: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进行了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或选择“胜利的一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等。
(3)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的有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的有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