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0八上·温州期中)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④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20八上·温州期中)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是哪个朝代的建立时间(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2020八上·温州期中)春秋晚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进步
C.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提高
(2020八上·温州期中)以下是八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据此回答问题。
4.请指出卡片一中的错误(  )
A.著名人物 B.出现时间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5.卡片二中的条款出自(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雅典城邦
6.(2020八上·温州期中) 2020年8月以来,印度新冠病例突破300多万,贫民窟与非贫民窟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比例明显不正常,低收入人群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造成这种现的历史根源是(  )
A.种姓制度 B.君权神授 C.佛教教义 D.中央集权
7.(2020八上·温州期中)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下列国家中不属于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成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2020八上·温州期中)“它借助于一种伟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它不仅造就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多元社会,而且创造了一种有着许多独创发现和成就卓越的遗产”。据此回问题
8.材料中这一“伟大宗教”的创始人是(  )
A.乔达摩 悉达多 B.耶稣
C.穆罕默德 D.汉谟拉比
9.以下属于这个国家卓越遗产的是(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发明0~9计数法
③建筑典范清真寺 ④创作《天方夜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2020八上·温州期中)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场“中国化运动”史称(  )
A.管仲改革 B.大化改新
C.吴起变法 D.伯里克利改革
二、非选择题 
11.(2020八上·温州期中)中华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之变】
材料一: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列(裂)道而议,分徒而讼。——《淮南子·俶真训》
【思想之变】
材料二:
【强国之变】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1)材料中划线部分是哪一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材料二中三个镜头分别体现出哪位思想家(写字母)的哪一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及这次变法的理论基础。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2.(2020八上·温州期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欧洲曾经是世界舞台的中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早期欧洲】
材料一:
古希腊 古罗马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利,确立了 _①____。 公元前5世中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被称为《 ② 》 。
【中世纪欧洲】
料料二:5世纪末期,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众多欧洲国家。
【近代欧洲】
西欧城市复苏和兴起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商人和银行家等……近代欧洲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资本主义制度,一步步走向世界的中心。
(1)完成以上表格,并为其拟定一个主标题。
(2)根据上述三幅图说说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有哪些特点。
(3)请谈谈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有何联系。
13.(2020八上·温州期中)国家经济影响国家安全安定,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史料 问题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候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⑴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是什么?统治者为解决这种状况推行了什么政策?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汉朝经济政策调整对我们国家现今经济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⑵根据材料概况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遇到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做出什么样的政策调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①②符合题意。③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是夏朝,不属于商朝文明。
A项①②能证明“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朝文化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商朝文化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A项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不符合题意;
B项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不符合题意;
C项西周公元前1046年建立,符合题意;
D项东周 公元前770年建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周建立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具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答案】A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铁器和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项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晚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的意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晚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答案】4.A
5.B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要求识记古代亚非文明。
4.联系所学可知,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
A项著名人物错误,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题干描述的条款出自古巴比伦王国。
ACD三项和卡片二中的条款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古巴比伦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A
【考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贫民窟与非贫民窟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比例明显不正常,低收入人群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A项种姓制度是造成题干现象的历史根源,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考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A项英国不属于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成,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史实。识记查理曼帝国的分裂的相关史实。
【答案】8.C
9.B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文化,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A项乔达摩 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B项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C项穆罕默德是材料中这一“伟大宗教”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D项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古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并对它加以改造,这一方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因此,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的是古印度人,故②不属于阿拉伯的卓越遗产,排除含②的选项。
B项①③④属于阿拉伯的卓越遗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日本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是这场“中国化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理解题干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1)百家争鸣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或春秋时期出现社会大动荡)
(2)镜头一:C “兼爱”、”非攻” ;镜头二:A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镜头三:B “仁”(统治者要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法家思想
(4)思想解放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 儒墨乃列(裂)道而议,分徒而讼”联系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不断,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众多士人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对春秋战国时政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2)镜头一中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体现出思想家墨子的“兼爱”、”非攻”主张。镜头二中的“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体现出思想家老子的“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镜头三中的“2020年5月, 在渡情防控、经济停滞的艰难时刻,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地摊经济’助力民众就业和消费” 体现出思想家孔子“仁”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中的“商君治秦”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法家思想为商鞅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思想解放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故答案为:(1)百家争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或春秋时期出现社会大动荡)。
(2)镜头一:C“兼爱”、”非攻”;镜头二:A“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镜头三:B“仁”(统治者要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法家思想。
(4)思想解放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12.【答案】(1)①民主制度 ②《十二铜表法》 主标题:西方文化之源(西方文化之根)
(2)图1反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
图2反映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政治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图3反映西欧封建自给自足庄园经济
(3)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苏和兴起,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2)图1“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反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图2“国王加冕仪式”反映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图3“中世纪庄园”反映西欧封建自给自足庄园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市民阶层的产生,城市市民从事工商业活动,资本的不断积累以及生产的集中,为资本主义兴起做了阶级和经济的准备。
故答案为:(1)①民主制度;②《十二铜表法》;主标题:西方文化之源(西方文化之根)。
(2)图1反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图2反映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政治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图3反映西欧封建自给自足庄园经济。
(3)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苏和兴起,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希腊、古代罗马、雅典民主政治、西欧城市的兴起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3.【答案】⑴原因:秦的残暴统治或者连年战争写到一个
政策:休养生息
⑵战争四起,国家财政困难;豪强富商冶铸煮盐,财富积累,威胁中央统治。
政策调整:盐铁官营,极大地增加财政收入。
⑶国家经济政策要根据当下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材料“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候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反映了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国家贫困,联系所学知识,由于秦的残暴统治导致秦灭农民战争爆发,再加上刘邦和项羽为争做皇帝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致使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姓极度贫困,因此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以及楚汉战争的破坏。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2)材料“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反映了战争四起,国家财政困难;“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反映了豪强富商冶铸煮盐,财富积累,威胁中央统治。为此,汉武帝实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经济政策要根据当下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故答案为:(1)原因:秦的残暴统治或者连年战争写到一个。政策:休养生息。
(2)战争四起,国家财政困难;豪强富商冶铸煮盐,财富积累,威胁中央统治。政策调整:盐铁官营,极大地增加财政收入。
(3)国家经济政策要根据当下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0八上·温州期中)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④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①②符合题意。③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是夏朝,不属于商朝文明。
A项①②能证明“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朝文化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商朝文化的相关史实。
2.(2020八上·温州期中)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是哪个朝代的建立时间(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C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A项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不符合题意;
B项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不符合题意;
C项西周公元前1046年建立,符合题意;
D项东周 公元前770年建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周建立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具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2020八上·温州期中)春秋晚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进步
C.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提高
【答案】A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铁器和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项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晚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的意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晚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020八上·温州期中)以下是八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据此回答问题。
4.请指出卡片一中的错误(  )
A.著名人物 B.出现时间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5.卡片二中的条款出自(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雅典城邦
【答案】4.A
5.B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要求识记古代亚非文明。
4.联系所学可知,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
A项著名人物错误,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题干描述的条款出自古巴比伦王国。
ACD三项和卡片二中的条款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古巴比伦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0八上·温州期中) 2020年8月以来,印度新冠病例突破300多万,贫民窟与非贫民窟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比例明显不正常,低收入人群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造成这种现的历史根源是(  )
A.种姓制度 B.君权神授 C.佛教教义 D.中央集权
【答案】A
【考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贫民窟与非贫民窟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比例明显不正常,低收入人群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A项种姓制度是造成题干现象的历史根源,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
7.(2020八上·温州期中)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下列国家中不属于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成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答案】A
【考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A项英国不属于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成,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史实。识记查理曼帝国的分裂的相关史实。
(2020八上·温州期中)“它借助于一种伟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它不仅造就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多元社会,而且创造了一种有着许多独创发现和成就卓越的遗产”。据此回问题
8.材料中这一“伟大宗教”的创始人是(  )
A.乔达摩 悉达多 B.耶稣
C.穆罕默德 D.汉谟拉比
9.以下属于这个国家卓越遗产的是(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发明0~9计数法
③建筑典范清真寺 ④创作《天方夜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8.C
9.B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文化,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A项乔达摩 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B项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C项穆罕默德是材料中这一“伟大宗教”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D项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古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并对它加以改造,这一方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因此,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的是古印度人,故②不属于阿拉伯的卓越遗产,排除含②的选项。
B项①③④属于阿拉伯的卓越遗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0八上·温州期中)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场“中国化运动”史称(  )
A.管仲改革 B.大化改新
C.吴起变法 D.伯里克利改革
【答案】B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日本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是这场“中国化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理解题干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1.(2020八上·温州期中)中华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之变】
材料一: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列(裂)道而议,分徒而讼。——《淮南子·俶真训》
【思想之变】
材料二:
【强国之变】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1)材料中划线部分是哪一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材料二中三个镜头分别体现出哪位思想家(写字母)的哪一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及这次变法的理论基础。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百家争鸣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或春秋时期出现社会大动荡)
(2)镜头一:C “兼爱”、”非攻” ;镜头二:A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镜头三:B “仁”(统治者要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法家思想
(4)思想解放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 儒墨乃列(裂)道而议,分徒而讼”联系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不断,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众多士人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对春秋战国时政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2)镜头一中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体现出思想家墨子的“兼爱”、”非攻”主张。镜头二中的“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体现出思想家老子的“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镜头三中的“2020年5月, 在渡情防控、经济停滞的艰难时刻,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地摊经济’助力民众就业和消费” 体现出思想家孔子“仁”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中的“商君治秦”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法家思想为商鞅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思想解放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故答案为:(1)百家争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或春秋时期出现社会大动荡)。
(2)镜头一:C“兼爱”、”非攻”;镜头二:A“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镜头三:B“仁”(统治者要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法家思想。
(4)思想解放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12.(2020八上·温州期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欧洲曾经是世界舞台的中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早期欧洲】
材料一:
古希腊 古罗马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利,确立了 _①____。 公元前5世中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被称为《 ② 》 。
【中世纪欧洲】
料料二:5世纪末期,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众多欧洲国家。
【近代欧洲】
西欧城市复苏和兴起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商人和银行家等……近代欧洲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资本主义制度,一步步走向世界的中心。
(1)完成以上表格,并为其拟定一个主标题。
(2)根据上述三幅图说说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有哪些特点。
(3)请谈谈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有何联系。
【答案】(1)①民主制度 ②《十二铜表法》 主标题:西方文化之源(西方文化之根)
(2)图1反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
图2反映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政治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图3反映西欧封建自给自足庄园经济
(3)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苏和兴起,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2)图1“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反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图2“国王加冕仪式”反映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图3“中世纪庄园”反映西欧封建自给自足庄园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市民阶层的产生,城市市民从事工商业活动,资本的不断积累以及生产的集中,为资本主义兴起做了阶级和经济的准备。
故答案为:(1)①民主制度;②《十二铜表法》;主标题:西方文化之源(西方文化之根)。
(2)图1反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图2反映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政治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图3反映西欧封建自给自足庄园经济。
(3)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苏和兴起,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希腊、古代罗马、雅典民主政治、西欧城市的兴起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3.(2020八上·温州期中)国家经济影响国家安全安定,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史料 问题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候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⑴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是什么?统治者为解决这种状况推行了什么政策?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汉朝经济政策调整对我们国家现今经济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⑵根据材料概况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遇到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做出什么样的政策调整?
【答案】⑴原因:秦的残暴统治或者连年战争写到一个
政策:休养生息
⑵战争四起,国家财政困难;豪强富商冶铸煮盐,财富积累,威胁中央统治。
政策调整:盐铁官营,极大地增加财政收入。
⑶国家经济政策要根据当下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材料“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候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反映了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国家贫困,联系所学知识,由于秦的残暴统治导致秦灭农民战争爆发,再加上刘邦和项羽为争做皇帝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致使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姓极度贫困,因此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以及楚汉战争的破坏。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2)材料“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反映了战争四起,国家财政困难;“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反映了豪强富商冶铸煮盐,财富积累,威胁中央统治。为此,汉武帝实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经济政策要根据当下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故答案为:(1)原因:秦的残暴统治或者连年战争写到一个。政策:休养生息。
(2)战争四起,国家财政困难;豪强富商冶铸煮盐,财富积累,威胁中央统治。政策调整:盐铁官营,极大地增加财政收入。
(3)国家经济政策要根据当下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