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2020九上·温州月考)(1911年)《申报》发布:“鄂省城内新军全行叛变……于轰攻督署时倒戈而起,与署内防兵力战,旋将防兵击逃,署亦焚毁。”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该报道反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 ②新军部队成为起义的重要力量③该起义是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 ④起义军击溃守军取得初步胜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11年”“鄂省”、“新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D项②③④从题干材料中可以得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昌起义,要求学生结合武昌起义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武昌起义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2020九上·温州月考)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文学 D.提倡新道德【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提倡新道德。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提倡新道德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2020九上·温州月考)(1919年5月15日)《申报》头版头条发布:“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与该公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反映了商人参加了五四运动,拒绝日货。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五四运动与题干公决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4.(2020九上·温州月考) 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布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B.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据题干“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并结合所学知,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A项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是对于题干主旨误读,不符合题意;B项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出现在1931年,不符合题意;C项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是出现题干变化的原因,符合题意;D项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出现在1948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5.(2020九上·温州月考)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诺曼底登陆 ②德国入侵波兰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召开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①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6日,②德国入侵波兰是在1939年9月1日,③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④召开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②③①④。C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战役的时间及影响。6.(2020九上·温州月考) 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收回台湾所依据的历史文献是( )A.《慕尼黑协定》 B.《大西洋宪章》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答案】C【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收回台湾所依据的历史文献是《开罗宣言》.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开罗宣言》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归还中国。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开罗宣言》是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收回台湾所依据的历史文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开罗宣言》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政府收回台湾所依据的历史文献是《开罗宣言》。7.(2020九上·温州月考)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 )①七三一部队的相关遗址 ②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的遗址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依据所学,①七三一部队的相关遗址、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的遗址反映的是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②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反映的德国法西斯的暴行。B项①③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日本侵华罪行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日本侵华罪行与其它二战相关史实。8.(2020九上·温州月考)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工具。从以下年代尺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③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支援 ④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据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③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支援。②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在年代尺中没有体现。A项①②③是从题干年代尺可知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工具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9.(2020九上·温州月考)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①孙中山——领导了北伐战争 ②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③毛泽东——参与了重庆谈判 ④邓小平——领导了百团大战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于1924年病逝,而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的,①错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②正确;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③正确;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④错误。C项②③组合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相关史实。学生准确记忆相关史实是做题的关键。10.(2020九上·温州月考)给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主题,最适合的是( )辽沈战役 渡江战役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A.反对北洋军阀 B.打倒帝国主义C.全民族的抗战 D.争取人民解放【答案】D【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政治协商会议【解析】【分析】题干事件“辽沈战役”“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都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C三项和题干历史事件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争取人民解放是最适合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二、非选择题11.(2020九上·温州月考)梦想是前进的标杆,我们都是追梦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人的追梦路】孙中山先生至死不渝地朝自己的梦想奋斗着。临终前仍嘱咐着:“我这一辈子想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一定要以三民主义……去实现”。“同盟领袖是中山,清帝推翻……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摘自朱德《杂咏》【一个政党的追梦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99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战胜风险、力挽狂澜。【当代中国的追梦路】我们正前行在②阶段,许多梦想需要我们去实现。(1)请结合朱德的观点及所学知识,有理有据地分析孙中山的梦想是否实现?(2)在①阶段“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我们正走着什么道路?上述追梦者为我们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什么启示?【答案】(1)从“清帝推翻”可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所以“民族”目标已经实现;从“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可见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并没有改变,所以“民权”目标实现不彻底;(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从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知识点】辛亥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孙中山的梦想没有实现,理由可以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3)根据所学,我国正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史实启示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故答案为:(1)从“清帝推翻”可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所以“民族”目标已经实现;从“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可见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并没有改变,所以“民权”目标实现不彻底。(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从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2020九上·温州月考) 202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1942年4月28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材料二: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重要文件,协定: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来抵抗德、意、日三国成员及其附从者;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材料三:法西斯国家为了摆脱危机,运用军事手段为本国抢占世界市场,遭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反抗。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战争中,先后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1)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2)有学者指出: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答案】(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从性质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的战争;从影响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其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超过一战。【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强调的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时间早以及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意义。(2)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要求具备理解问题的能力。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从性质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从影响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有61个国家(其中40多个沦为战场)卷入,战火蔓延三大洲,就其规模和残酷性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比巨大的灾难。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从性质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的战争;从影响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其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超过一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13.(2020九上·温州月考)党史纪录片《重生》通过勾勒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重大决策,再现我党使中国革命在绝境中获得重生的艰难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篇章·使命】镜头1:1912年后,近代的仁人志士不满现状,对中国走向何方非常迷茫。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使中国人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十月革命背后的主导力量成了当时中国最时髦的社会思想,选择了它,就意味着可以赶超西方,一步直达更先进的社会体制……1921年,各省代表聚在一起,开了一个代表大会,他们相信,他们所献身的那个理想社会,就是中国的未来。【篇章·新路】镜头2:1927年,中共发动的城市武装起义屡遭失败。在反动势力强大的城市中,通过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革命力量更容易在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带生存下来。毛泽东等决定另辟蹊径。【篇章·抉择】镜头3: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国民党 共产党 结果湘江战役 1934年 40万 8.6万 中央红军损失近5万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 1935年 40万 约3万 中央红军损失约1.5万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1)镜头1中“当时中国最时髦的社会思想”与这次“代表大会”有什么联系?(2)举一例毛泽东于1927年领导的武装起义。(3)比较镜头3中两次战役的不同并分析原因。(4)综合以上三个镜头,运用相关知识,论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在“绝境中获得重生”。(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答案】(1)当时最时髦的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2)秋收起义(3)不同:四渡赤水比湘江战役投入兵力及付出牺牲更少(或其他类似表达)原因: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4)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失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或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共产党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在绝境中重生【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最时髦的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根据时间1921年可知是中共一大,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2)本题考查毛泽东于1927年领导的武装起义,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3)本题考查。根据镜头3表格,湘江战役中中国共产党投入“8.6万”人,“中央红军损失近5万人”,四渡赤水中中国共产党投入“约3万”人,“中央红军损失约1.5万人”,由此可见,四渡赤水比湘江战役投入兵力及付出牺牲更少。湘江战役发生在1934年,而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其间,中国共产党与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史论结合,论证严密即可。故答案为:(1)当时最时髦的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2)秋收起义。(3)不同:四渡赤水比湘江战役投入兵力及付出牺牲更少(或其他类似表达);原因: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4)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失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或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共产党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在绝境中重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武装起义,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武装起义,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2020九上·温州月考)(1911年)《申报》发布:“鄂省城内新军全行叛变……于轰攻督署时倒戈而起,与署内防兵力战,旋将防兵击逃,署亦焚毁。”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该报道反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 ②新军部队成为起义的重要力量③该起义是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 ④起义军击溃守军取得初步胜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0九上·温州月考)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文学 D.提倡新道德3.(2020九上·温州月考)(1919年5月15日)《申报》头版头条发布:“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与该公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4.(2020九上·温州月考) 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布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B.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5.(2020九上·温州月考)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诺曼底登陆 ②德国入侵波兰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召开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6.(2020九上·温州月考) 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收回台湾所依据的历史文献是( )A.《慕尼黑协定》 B.《大西洋宪章》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7.(2020九上·温州月考)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 )①七三一部队的相关遗址 ②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的遗址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2020九上·温州月考)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工具。从以下年代尺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③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支援 ④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0九上·温州月考)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①孙中山——领导了北伐战争 ②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③毛泽东——参与了重庆谈判 ④邓小平——领导了百团大战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2020九上·温州月考)给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主题,最适合的是( )辽沈战役 渡江战役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A.反对北洋军阀 B.打倒帝国主义C.全民族的抗战 D.争取人民解放二、非选择题11.(2020九上·温州月考)梦想是前进的标杆,我们都是追梦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人的追梦路】孙中山先生至死不渝地朝自己的梦想奋斗着。临终前仍嘱咐着:“我这一辈子想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一定要以三民主义……去实现”。“同盟领袖是中山,清帝推翻……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摘自朱德《杂咏》【一个政党的追梦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99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战胜风险、力挽狂澜。【当代中国的追梦路】我们正前行在②阶段,许多梦想需要我们去实现。(1)请结合朱德的观点及所学知识,有理有据地分析孙中山的梦想是否实现?(2)在①阶段“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我们正走着什么道路?上述追梦者为我们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什么启示?12.(2020九上·温州月考) 202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1942年4月28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材料二: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重要文件,协定: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来抵抗德、意、日三国成员及其附从者;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材料三:法西斯国家为了摆脱危机,运用军事手段为本国抢占世界市场,遭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反抗。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战争中,先后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1)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2)有学者指出: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13.(2020九上·温州月考)党史纪录片《重生》通过勾勒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重大决策,再现我党使中国革命在绝境中获得重生的艰难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篇章·使命】镜头1:1912年后,近代的仁人志士不满现状,对中国走向何方非常迷茫。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使中国人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十月革命背后的主导力量成了当时中国最时髦的社会思想,选择了它,就意味着可以赶超西方,一步直达更先进的社会体制……1921年,各省代表聚在一起,开了一个代表大会,他们相信,他们所献身的那个理想社会,就是中国的未来。【篇章·新路】镜头2:1927年,中共发动的城市武装起义屡遭失败。在反动势力强大的城市中,通过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革命力量更容易在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带生存下来。毛泽东等决定另辟蹊径。【篇章·抉择】镜头3: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国民党 共产党 结果湘江战役 1934年 40万 8.6万 中央红军损失近5万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 1935年 40万 约3万 中央红军损失约1.5万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1)镜头1中“当时中国最时髦的社会思想”与这次“代表大会”有什么联系?(2)举一例毛泽东于1927年领导的武装起义。(3)比较镜头3中两次战役的不同并分析原因。(4)综合以上三个镜头,运用相关知识,论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在“绝境中获得重生”。(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11年”“鄂省”、“新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D项②③④从题干材料中可以得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昌起义,要求学生结合武昌起义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武昌起义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提倡新道德。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提倡新道德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反映了商人参加了五四运动,拒绝日货。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五四运动与题干公决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4.【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据题干“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并结合所学知,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A项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是对于题干主旨误读,不符合题意;B项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出现在1931年,不符合题意;C项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是出现题干变化的原因,符合题意;D项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出现在1948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5.【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①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6日,②德国入侵波兰是在1939年9月1日,③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④召开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②③①④。C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战役的时间及影响。6.【答案】C【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收回台湾所依据的历史文献是《开罗宣言》.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开罗宣言》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归还中国。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开罗宣言》是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收回台湾所依据的历史文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开罗宣言》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政府收回台湾所依据的历史文献是《开罗宣言》。7.【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依据所学,①七三一部队的相关遗址、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的遗址反映的是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②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反映的德国法西斯的暴行。B项①③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日本侵华罪行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日本侵华罪行与其它二战相关史实。8.【答案】A【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据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③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支援。②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在年代尺中没有体现。A项①②③是从题干年代尺可知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工具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9.【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于1924年病逝,而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的,①错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②正确;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③正确;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④错误。C项②③组合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相关史实。学生准确记忆相关史实是做题的关键。10.【答案】D【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政治协商会议【解析】【分析】题干事件“辽沈战役”“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都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C三项和题干历史事件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争取人民解放是最适合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1.【答案】(1)从“清帝推翻”可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所以“民族”目标已经实现;从“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可见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并没有改变,所以“民权”目标实现不彻底;(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从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知识点】辛亥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孙中山的梦想没有实现,理由可以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3)根据所学,我国正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史实启示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故答案为:(1)从“清帝推翻”可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所以“民族”目标已经实现;从“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可见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并没有改变,所以“民权”目标实现不彻底。(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从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答案】(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从性质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的战争;从影响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其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超过一战。【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强调的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时间早以及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意义。(2)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要求具备理解问题的能力。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从性质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从影响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有61个国家(其中40多个沦为战场)卷入,战火蔓延三大洲,就其规模和残酷性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比巨大的灾难。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3)从性质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的战争;从影响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其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超过一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13.【答案】(1)当时最时髦的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2)秋收起义(3)不同:四渡赤水比湘江战役投入兵力及付出牺牲更少(或其他类似表达)原因: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4)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失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或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共产党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在绝境中重生【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最时髦的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根据时间1921年可知是中共一大,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2)本题考查毛泽东于1927年领导的武装起义,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3)本题考查。根据镜头3表格,湘江战役中中国共产党投入“8.6万”人,“中央红军损失近5万人”,四渡赤水中中国共产党投入“约3万”人,“中央红军损失约1.5万人”,由此可见,四渡赤水比湘江战役投入兵力及付出牺牲更少。湘江战役发生在1934年,而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其间,中国共产党与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史论结合,论证严密即可。故答案为:(1)当时最时髦的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2)秋收起义。(3)不同:四渡赤水比湘江战役投入兵力及付出牺牲更少(或其他类似表达);原因: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4)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失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或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共产党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在绝境中重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武装起义,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武装起义,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