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一棵小桃树》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学会品析语言,体会作者对它的独特情感。2.了解明暗线交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明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幸福的执着追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棵碗莲种子,叙述其来历,交代它是我想养大送给、陪伴母亲,它寄托了我对母亲的孝心。那么,作者贾平凹种下的小桃树,除了有顽强拼搏的毅力之外,桃树里还有什么呢?今天我们“三读”文章来探究!三、“三读”文章,探究内容。回顾课文,想想,文章除了写小桃树以外,还写到了什么物,什么人?(盆景、我、奶奶、爷爷……)(一)比较阅读,获启示。点拨学生将小桃树与盆景、我,我的桃核和姐弟们的桃核等进行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思考从中能获得哪些启示?1 小桃树 盆景生长环境 院子角落 屋里、院里、门道所受待遇 大家笑话它,“没出息”,蜜蜂、蝴蝶不恋它不飞过。被猪拱折,不好看。 惹人费神,每天端进端出,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来赞赏。外形 瘦瘦的,黄黄的;猥琐。 美丽结局 风雨中不倒,留着花苞。 一摞一摞的花盆堆在墙根。启示 小桃树面对厄运不折不挠;生于忧患,死于安逸; 仰人鼻息,终遭抛弃;自助自救,渐渐长大。2 小桃树 我生长环境 院子角落 偏远山村,孤陋寡闻经历 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里; 春天,拱出一点绿儿; 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 妈妈去世时,竟还长着,已经有院墙高; 被猪拱; 风吹雨打。 到城里上学; 学习,奋斗,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干一番我的事业。待遇 笑话它,没出息; 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结局 在风雨中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启示 要学习小桃树不屈不挠的奋斗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3 我的桃核 我的姐姐弟弟的桃核来源 奶奶给的桃子 奶奶给的桃子待遇 埋在地里蓄梦 含在嘴里做梦结局 长成桃树 早已忘了启示 梦要付诸于实践,才有实现的希望。通过比较探究明确,我的经历和小桃树的经历相似,文章以明线和暗线交织来行文叙事。(二)关联阅读,明写法。面对“小桃树”的情状,我总是满怀情感,要求:①找出相关的句子②体会我的感情③读出我的感情阅读发现:树中有( 我 )我的梦、我对奶奶的深情、……总结得出:文章的写法:托( 树 )言( 理想、情志)(三)阅读质疑 解深意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等进行质疑,深入理解文章。思考以下句子的内涵。1.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2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字都读不准呢3.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4.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个桃儿来的四、触碰心灵,感悟人生。五、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1.运用比较阅读,思考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试着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植物、物品的描写、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3.推荐阅读《贾平凹散文精选》一棵小桃树【学习目标】1.了解小桃树生长过程。2.理解小桃树的形象的意义。3.教育学生不屈不挠、勇于与困难斗争。【学习重难点】欣赏课文,理解写作意图。【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和背景贾平 凹,生于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作家。1978年《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5年《怀念狼》获得鲁迅文学奖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三、初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嵬( ) 懊丧( ) 矜持( ) 忏悔( )撂( )摞( ) 伫( )孱( ) 执著( )四、齐读课文,边读边讲解下列问题1.文章中一共有多少处对于小桃树的描写?2.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3.小桃树的形象与作者的经历有着怎样的关系?4.目标导学:再读课文,品味语言。5.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五、重点语句赏析1.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六、合作探究1.从小桃树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业布置】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8 一棵小桃树 学案.docx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8 一棵小桃树 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