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13章比热容)
活动目的:
1、实践活动中所用到的器材仪器室容易提供学生们能够配合。
2、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比热容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比热容原理和物理性质;考察学生分子运动,以及热量公式的应用,理解和掌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液化现象,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的同时,还要理解知识点主要内容,做好教学成果运用,体验学习的喜悦,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本项实践活动向学生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举一反三,感悟出更多生活常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上的满足。
活动项目:
一、试验观察
小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初温均为的、两种液体加热,如图丙为、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时刻,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______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
当加热到时刻,液体吸收的热量______液体吸收的热量。
液体的比热容______液体的比热容。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思路解析:
在时刻,液体的温度高于液体的温度,故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大于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
当加热到时刻,加热的时间相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故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液体吸收的热量;
由图可知,在液体温度不变前的时间段,变化图象是重合的,即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的质量小于的质量,
根据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比热容小,所以的比热容大于的比热容。
故答案为:大于;等于;大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判断比热容的大小。
观察试验
(1)如图实验中,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去,想一想,此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______选填“液态”或“气态”的水。
思路解析:
把水加热至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去,高温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塞子由静止变为运动,机械能增大,即水蒸气的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软木塞被蒸气顶开冒出“白气”,是冒出的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即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液化;液态。
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去,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生活中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二、知识运用
小明妈妈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却,如图甲所示;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乙中的______;填“”或“”
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______;填“”或“”
水的初温是______,热奶的末温是______,水的末温是______
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这个过程中热奶的内能______,水的内能______。
若忽略热量向空气的散失,热奶和水的质量相同,从图像可以发现,的比热容比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
思路解析: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物体间将发生热传递,分析清楚图乙所示图象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图象比较陡峭,温度变化较快,图象比较平缓,温度变化比较慢,由此可知,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乙中的。
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在冷水中要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由图乙可知,的温度不断降低,因此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的,则表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水的初温是,热奶的初温是,热奶的末温是,水的末温是。
由于最初热奶与水具有不同的温度,它们间存在温度差,所以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这个过程中热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水吸收热量,水的内能增加。
忽略热量向空气的散失,热牛奶和凉水发生热传递时,热牛奶放出的热量和凉水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量不同;
根据图像可知,热牛奶温度降低了,凉水温度升高了,
即,,::,由可得:
::::。
故答案为:;;;;;温度;减小;增加;:。
当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物体间将发生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减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分析图象,根据图象信息答题。
热牛奶放在凉水中在相同时间里放出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计算液体比热容的大小。
三、课后练习
下列说法中的“热”字,其中是指“热量”的是
A. 热膨胀 B. 摩擦生热 C. 天热极了 D. 熔化吸热
2.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C.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D.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桶水比一杯水含有的热量多
B. 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C. 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 热量等于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
下列有关物体的内能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C. 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D.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高空的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变成了雨滴,这说明
A. 它的内能减小了 B. 它的内能增加了
C. 它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 D. 它的热量增加了
一个木箱从粗糙的斜面上匀速滑下来,则它的
A. 机械能和内能都增大 B. 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C. 机械能增大,内能减小 D. 机械能和内能都不变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 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
B.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 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块,同时分别放入两杯完全相同的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放入甲的杯中水温降低了,放入乙的杯中水温降低了,假设热传递过程中没有能量损耗,则甲、乙金属块比热容的关系是
A. B. C. D. 无法判断
有两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把甲球取出,再将乙球放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则甲球比热和乙球比热大小的关系是
A. B.
C.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课后练习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故A错误;
B、摩擦生热中的“热”指的是内能,故B错误;
C、天热极了中的“热”指的是温度高.故C错误;
D、熔化吸热中的“热”是指热量.故D正确。
故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根据我们对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理解来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
【解析】解:
A、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A正确;
B、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均有关,故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也不一定小,故B错误;
C、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均有关,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有可能改变,故C错误;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物体发生热传递时,我们才用热量这个概念,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D错误。
故选:。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均有关;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描述了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和热量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
3.【答案】
【解析】解: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含有”“具有”等词描述,故ABC错误;
D、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因此热量等于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故D正确;
故选:。
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此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热量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
4.【答案】
【解析】解:、物体的内能由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两部分组成,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A错误;
B、只有温度高低不能判断物体内能的多少,因为内能跟质量、温度、状态同时有关,故B错误;
C、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则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的内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
D、物体内能增大,有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外部对其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此题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和改变内能的方式,正确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基础。
5.【答案】
【解析】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冰晶变成雨滴发生了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体内能的改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冰晶在下落过程与空气摩擦做功,空气对冰晶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冰晶由于吸收热量会发生熔化现象。
故选:。
6.【答案】
【解析】解:由于木箱从粗糙的斜面上滑下,要克服摩擦做功,将木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它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故选:。
木箱从粗糙的斜面上匀速滑下来,由于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本题考查了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7.【答案】
【解析】解: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的高低,不是内能的大小。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是温度高的物体,所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符合题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
8.【答案】
【解析】解:、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因此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其内能一定不为零;故A错误;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故B错误;
C、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等效的;故C正确;
D、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和热传递的方向从高温到低温。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要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以及热传递的条件和热传递的方向。注意: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9.【答案】
【解析】解:两个杯子中水的质量相同,
金属块放入水中后,水吸放出量温度降低,
甲杯的水温降低,乙杯中水温降低,即:,水的比热容相同,
不计热量损失,由可知,
所以,
水的初温相同,降低的温度关系为:,
所以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关系为:,
即两金属块的温度关系为:,
金属块的初温相同,
所以;
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两金属块甲和乙,
对于甲有:
对于乙有:
已知:,,得:,
所以;
因为,
则有。
故选:。
金属块放在水中,金属块吸收热量,金属块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水温度降低,当水的温度不再降低时,每个杯中都达到了热平衡,水的温度与金属块的温度相等;每个金属块吸收的热量等于各自杯中水放出的热量,根据水的温度关系可以判断金属块吸收的热量关系,然后由热量公式可以判断出金属块的比热大小关系。
本题难度较大,知道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球放出的热量,熟练应用热量公式,充分利用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
【分析】
甲、乙两球,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甲乙两球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由题知,两次水降低的温度相同,也就是水放出的热量相同,甲乙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
而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经吸热后,判断乙球的末温比甲球的末温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球的比热容关系。
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热平衡方程、热量公式,能确定甲乙两球的末温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
解:先后将甲乙两球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水放出的热量相同,
由题知,,
甲乙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
而乙球比甲球少升高了,即乙球的末温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球升高的温度少,所以乙球的比热容大。
故选:。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