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蛋壳与薄壳结构》 课件(11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蛋壳与薄壳结构》 课件(11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苏教版 五年级下
第二单元 仿生
2.6蛋壳与薄壳结构
你会用哪些词语描述鸡蛋壳的特点?
我们可以用那些方法研究它?
注意事项:握鸡蛋时,要均匀用力握,不能掐、磕。
探究蛋壳结构的精妙
探究蛋壳结构的精妙
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注意事项:铅笔要从同一高度下落,下落的高度和落点要把握好,铅笔的高度要一致。
探究蛋壳结构的精妙
将4枚鸡蛋分别用2个塑料瓶盖固定,在上面放一块平板,再在平板上放重物。
了解拱形结构
可以借助
尺子比一比
如果我们把蛋壳切碎,碎蛋壳是不是拱形呢?
用两张A4卡纸分别做成平桥和拱桥的桥面,比较两者的承重能力。
注意事项:重物要轻轻放,逐步放,越往后,重物越要放得轻。
拱形受压时会把这个力传给相邻的部分抵住拱足散发的力就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拱形所能承受的力量更重。
意大利悉尼歌剧院
国家大剧院
人民大会堂房顶
观察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薄壳结构建筑
由无数个拱形结构组成,因此更加的稳固
无 梁 殿
   南京紫金山下灵谷寺景区内有一座国内现存最大的无梁殿。它建于明朝,整座建筑全部用砖垒砌,没有木梁、木柱,全殿用砖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券结构,其中正殿东西向并列成三个拱券,中间的拱券跨度达11.5米,高14米,两侧的拱券稍小,跨度为5米,高7.4米。全国各地的无梁殿的结构和建筑原理都与此相似。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系列·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6.《蛋壳与薄壳结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生物的启示》后,对仿生的有了一定的概念,本课则是前一课的延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食物,通过蛋壳的特征认识到拱形结构的抗压能力,同时了解到薄壳结构的优越性。本课共分为三大部分,共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观察薄壳建筑物以及鸡蛋的形状特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这部分包含两个活动,一是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蛋壳的形状以及外观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动手做,探究蛋壳的精妙之处,通过握、戳、压等方法更加全面的认识蛋壳结构。
第二环节:通过蛋壳结构认识拱形,并设计方案探究拱形的承重能力。此环节共包含两个活动,一是通过在鸡蛋上画线的方式,认识拱形结构;二是通过测试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发现拱形结构也具有抗压能力强的特点。
第三环节:通过阅读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了解到人类受蛋壳启发发明了薄壳结构,并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启示》,已经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得到很多的灵感,制造出很多物品,意识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人类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具备生活经验,对鸡蛋和鸡蛋形状的建筑都不陌生,但是对于两者直接的关系比较模糊,尤其是对于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较为模糊,但是他们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具备小组之间、同桌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用握、戳、承重等方法研究蛋壳,直观感受蛋壳的稳固。
2. 在蛋壳上找到拱形,并进行平桥与拱桥的承重能力比较。
3. 知道拱形与薄壳结构的关联,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薄壳结构。
4. 了解拱形及薄壳结构在建筑上的优点和应用。
科学探究:
1.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研究蛋壳承重的科学道理。
2. 能够用科学方法探究拱形桥和平桥的承重能力。
科学态度:
1. 能够与小组同学有序合作,愿意沟通交流,能够综合考虑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探究蛋壳的奥秘
难点:研究拱的承重能力
4、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记录单、
学生:生鸡蛋,鸡蛋壳、A4纸,10枚一元硬币、马克笔
5、教学时间
1课时
6、教学过程
(1)对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教师出示生鸡蛋,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预设:鸡蛋)那么,你们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鸡蛋壳的特点?(预设:椭圆、易碎),真的是这样吗?你们可别小看它,它的秘密足以让你们大跌眼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蛋壳。(出示板书:题目:蛋壳与薄壳结构)
2.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哪些方法来研究蛋壳?(预设:看一看、摸一摸、戳一戳、握一握,压一压等)
3.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有很多好办法,那么我们今天就用大家刚刚说的方法,依次用看一看、握一握、戳一戳、压一压四种方法对鸡蛋壳的外形、承重能力进行研究,那么,我们在用四种方法研究时应该注意什么?(预设:握一握应当放在手掌中间、压一压保证鸡蛋能够固定在桌面上、戳一戳保证鸡蛋壳在同一高度,戳一戳用鸡蛋壳,其他三种用生鸡蛋等),教师引导学生用四种方法依次对鸡蛋壳进行研究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4. 教师组织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简单汇报,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 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提出问题:“鸡蛋壳在什么情况下承重能力好?”小组交流进行汇报
6.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猜测都有道理,那么,我们继续来研究鸡蛋壳承重的奥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进行小组合作确定最终方案后,实验得出蛋壳的方向不同,承重不同的结论。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蛋壳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过渡:刚刚,我们在进行承重实验时,蛋壳的那部分受到力的作用呢?你能用马克笔在蛋壳上标注出来吗?
(3) 探究拱形结构的承重
1. 教师选择几个在蛋壳上标注出线的鸡蛋:“这些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预设:中间拱起的曲线;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出拱形)。(板书:鸡蛋和线的图片)
2. 教师解释拱形概念:“我们把中间向上拱起的曲线叫做拱形,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拱形?”(预设:彩虹、拱桥、窑洞、钟楼门洞等)那么,鸡蛋能够承重几本书的质量,是否与拱形有关呢?我们以拱形桥和平桥为例进行验证,你们会怎么设计我们的实验?(板书:拱形)
3. 教师利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拱形桥和平桥的承重能力的实验。
4.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应当同时保证两类桥的质量、宽窄、高度、以及重物等,只改变两者的形状,那么,我们用A4纸当作两种桥的桥面,并将实验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5. 组织学生汇报结论,小结:重物放在平桥,平桥很快塌陷,而拱形能承受更多重物,说明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大的力。拱形受压时会把这个力传给相邻的部分抵住拱足散发的力就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拱形所能承受的力量更重。(板书:承重强)
[设计意图:从鸡蛋的结构引到拱形结构,通过对拱形桥的研究,学生意识到拱形结构的优势,并知道拱形结构的特征]
(四)能力提升
1. 教师出示薄壳结构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的灵感就来源于蛋壳,你们知道他们时什么结构吗?和拱形结构有什么不一样吗?阅读资料,说说你在材料中得到哪些信息?
2.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板书:薄壳结构)
3.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更多地了解拱形结构,需要去发现生活中的拱形建筑,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应用和复习,同时可以扩充学生的认知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这类仿生物体的应用,进一步夯实对拱形优势的理解。]
7、板书设计
《6蛋壳与薄壳结构》实验记录单
1、鸡蛋壳的秘密
实验名称 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
看一看 观察形状、质地、颜色等
握一握 将鸡蛋与手掌贴合,不能掐、磕。
戳一戳 用笔同样高度落下
压一压 选择大小一致的鸡蛋放在瓶盖上,然后依次往上面放书本。
2、平桥与拱形桥的承重能力。
实验方法:
1. 选择两张同质地的A4纸,将两张做成平桥和拱桥。
2. 依次在两个桥上放置硬币,比较硬币的数量。
平桥硬币数量
拱桥硬币数量
结论:通过实验,平桥承重的硬币数量是 个,拱桥承重的硬币数量是 个,因此, 的承重能力强。
3、阅读材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