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 联系电话
学段 初中 展示单元 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崇尚法治精神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 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1)依据课程标准: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这一法治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在前面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体悟法治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其中,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崇尚法治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因此,本单元的编写对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 本单元立意高远,从前面单元的知识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基于宪法和法律相关知识的讲解,引领学生领悟知识背后的东西,亦即法治的价值追求、法治的精神,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真正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 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为基础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 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探究与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能了解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划: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个人维护公平,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公平;制度保障公平,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个人守护正义,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司法维护正义,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单元重难点: ①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义的理解。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③公平和正义的意义。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价值。 ④追求社会公平,捍卫公平。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待生活的不公平现象。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 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7-1自由平等的真谛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 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1)本节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2)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意识”、“理性精神”。 (3)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律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之后,了解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认识仍处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阶段,对二者的认识停留在浅表层面,是非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十分重要。本节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知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后应达成的目标) 课标要求:“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通过分析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4.课时安排:1课时5.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问题探究法
6.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学习难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义的理解。
7.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北京一家餐馆的店长谢某某有多次新发地市场活动史,但拒不执行居家隔离措施,多次出入公共场所。2021年3月3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了这起案件的一审判决结果,被告人谢某某犯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思考:谈谈你如何看待谢某某因犯妨碍传染病防治罪?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我们享有的自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发表个人观点 从自由、法律等方面思考。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入手,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P98-103先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教师活动 出示问题:1.自由的含义? 2.拥有自由的意义? 3.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5.平等的含义?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7.为什么要追求平等?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8分钟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阅读分析P98“探究与分享”思考:1.谈谈对自由的认识? 总结:1.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活动二:学生阅读分析P99“探究与分享”思考: 1.拥有自由的意义? 2.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总结:1.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活动三:P99“探究与分享”,思考: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总结: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2.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活动三:P101-102“探究与分享”,思考:1.平等的含义?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3.为什么要追求平等? 总结:1.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2.(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课堂总结:师生共同梳理本课的知识内容。 巩固练习:材料题分析 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学习新知,初步感知自由与法律的关系。并在书中做好标注。 学生通过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风筝“无力回天”的根源,认识到失去限制和约束的危害性,明白自由的真谛所在。 学生看图,分析材料,深入理解平等的内涵。在书中做好标注。 学生总结自由平等的真谛。 学生练习,学以致用。设计意图:学生在整体了解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文字材料并得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8.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图;识记自由、平等的相关知识。10.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本课以疫情材料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11.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将问题融于情境中,举案说法,案例引出理论知识,将抽象知识变成具体问题,帮助学生理解。12.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评价1:通过分析教材中“探究与分享”,学生能归纳出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学习评价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能理解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