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科版教学案·8年级物理(下) 班级: 姓名: 等第: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记录与整理 【课堂反馈】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7.1 走进分子世界(2 课时) A.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学习目标】 B.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同体分子间没有间隙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2.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A.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导学过程】 B.“固体清新剂”能使居室温馨芳香不同的物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它们的内部组成又有 C.秋风起,漫天灰尘飞扬什么不同?在没有高倍显微镜的条件下,如何探究其内部结构呢? D.铁块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活动一:选择物质内部结构的合理模型 3.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1.完成课本 7.1活动,你认为下列模型 最为合理。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模型 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模型 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D.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模型 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2.还有没有能证明你所选模型的证据?对该模型有何补充完善?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3.自主阅读教材 24~25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1)分子的定义是什么?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多少? 5.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2)分子有什么特点?分子之间存在着 ,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活动二:认识分子动理论明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 ,说1.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根据生活中现象或利用相关器材设计明 。方案证明你的猜想. 6.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夏天香味散发的更快,这说明 越高,分子2.分子间是否存在作用力?根据生活中现象或利用相关器材设计方热运动越快。案证明你的猜想. 7.在我们生活中将 50mL的水和 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休积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l00mL,3.自主阅读教材 26~27页,总结分子动理论内容: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 。① 反思与总结 8.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 单位,② 若一个分子的直径为 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③ 直径是 1nm,相当于 个分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活动三:利用分子动理论解读相关自然现象 9.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1.为什么固体、液体、气体的形状和体积性质如此不同? 是 ,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第 10题图 的顺序一般是 。2.尝试从分子层面解读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的特点。第 1页苏科版教学案·8年级物理(下) 班级: 姓名: 等第:【同步练习】 9.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1.同学们在建立分子结构模型时,对分子形成了如下的观点,其中 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正确的是( ) 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 NO2气体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B.大雾天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14.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 3 10-× 8 m,合________nm.如C.将一铁块挫成极细的铁粉就是铁分子 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在一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2.“便利贴”的背面有黏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 第 9题图知识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3.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 )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第 14题图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空隙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15.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____________加剧,以致表层中有更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空隙 A.两铅块压紧以后能连在一起,说明铅块中铅分子间有引力 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气体分子间距很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空隙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排斥的力 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和体积.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 C.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16.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某市响应号召,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是( ) D.拉断一根绳子需一定大小的拉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积极行动,极大改善了山区环境.在丰富多彩的赏花节中,游客A.花香满园 B.两铅块被紧压之后吸在一起 11.如图所示,将一段粗熔丝(俗称保险丝)用刀斜着切成两段,使 徜徉在花海中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分子____________的结果;汗C.尘土飞扬 D.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 流满面的游客不时摇动手中的扇子,加快汗液__________(填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端下面挂一个合适的物体,两段熔丝也不会被拉开,这个现象 态变化名称),实现降温解热.A.固体之间不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说明( ) 17.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为图甲状态时,下列实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________(填字母).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C.分子间存在着斥力6.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D.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第 11题图A.液体很难被压缩 12.“梁湖碧玉茶”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下列对于沏茶和品茶过程中情境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的解释,正确的是( ) 第 18题图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是汽化现象 A.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7.关于分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沏茶时,玻璃杯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 C.品茶时茶香四溢,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C.寒冷的冬天早晨,草叶上出现白霜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D.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8.1 g水含有 3.35×1022个分子,1 g蔗糖含有 1.8×1021个分子,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 13.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 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春季人们容易感染流行性D -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 感冒,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 1×10 6~5×10 68.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 事实或推论的是( ) m.由此可以判断飞沫________(是/不是)分子.停息运动”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入空气中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第 2页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7.1走进分子世界(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3.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导学过程】不同的物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它们的内部组成又有什么不同?在没有高倍显微镜的条件下,如何探究其内部结构呢?活动一:选择物质内部结构的合理模型1.完成课本7.1活动,你认为下列模型 最为合理。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2.还有没有能证明你所选模型的证据?对该模型有何补充完善?3.自主阅读教材24~25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分子的定义是什么?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多少?(2)分子有什么特点?活动二:认识分子动理论1.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根据生活中现象或利用相关器材设计方案证明你的猜想.2.分子间是否存在作用力?根据生活中现象或利用相关器材设计方案证明你的猜想.3.自主阅读教材26~27页,总结分子动理论内容:①②③活动三:利用分子动理论解读相关自然现象1.为什么固体、液体、气体的形状和体积性质如此不同?2.尝试从分子层面解读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的特点。记录与整理反思与总结(第10题图)【课堂反馈】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B.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同体分子间没有间隙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B.“固体清新剂”能使居室温馨芳香C.秋风起,漫天灰尘飞扬D.铁块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3.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5.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 ,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 ,说明 。6.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夏天香味散发的更快,这说明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7.在我们生活中将50mL的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休积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l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 。8.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 单位,若一个分子的直径为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1nm,相当于 个分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9.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 ,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 。【同步练习】1.同学们在建立分子结构模型时,对分子形成了如下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天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C.将一铁块挫成极细的铁粉就是铁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2.“便利贴”的背面有黏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3.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空隙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空隙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空隙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是( )A.花香满园 B.两铅块被紧压之后吸在一起C.尘土飞扬 D.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之间不可以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6.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7.关于分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8.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D.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9.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铅块压紧以后能连在一起,说明铅块中铅分子间有引力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排斥的力C.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D.拉断一根绳子需一定大小的拉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11.如图所示,将一段粗熔丝(俗称保险丝)用刀斜着切成两段,使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下面挂一个合适的物体,两段熔丝也不会被拉开,这个现象说明(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第11题图)C.分子间存在着斥力D.分子间存在着引力12.“梁湖碧玉茶”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下列对于沏茶和品茶过程中情境的解释,正确的是( )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是汽化现象B.沏茶时,玻璃杯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C.品茶时茶香四溢,这是一种升华现象D.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3.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14.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 m,合________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第14题图)15.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____________加剧,以致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和体积.16.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某市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极大改善了山区环境.在丰富多彩的赏花节中,游客徜徉在花海中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分子____________的结果;汗流满面的游客不时摇动手中的扇子,加快汗液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实现降温解热.17.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下列实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________(填字母).(第18题图)A.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B.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C.寒冷的冬天早晨,草叶上出现白霜苏科版教学案·8年级物理(下) 班级: 姓名: 等第:18.1 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 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春季人们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1×10-6~5×10-6 m.由此可以判断飞沫________(是/不是)分子.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案-修订版.docx 7.1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案-直印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