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概念填空第一单元 水1.水有三种形态:液态的水、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的物质。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这个过程需要 吸收周围的热量。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个过程叫做凝结,这个过程需要放出热量。4.水在0℃时开始结冰,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水结冰时会向周围放出热量;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冰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冰融化后体积变小。5.洗完的抹布挂在窗台上晒干了,这就是水蒸发的现象。杯子里的水放几天后变少了,这是水变成了水蒸气。6.做水结冰实验时,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得到更 低 的温度。7.水结冰的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8.酒精灯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9.课堂上我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视线要与红色液柱的液面相平。10.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杯底有 气泡 产生,杯壁上出现小水珠水面上还会产生白汽。当加热到100 ℃时,水就沸腾,了,这个温度叫做沸点。11.用完酒精灯熄灭火焰时,应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盖一次,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2.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不断变大。13.比较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弱:14.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常温下100毫升水中大约能够溶解 36 克食盐。15.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 白糖、 醋、空气 等。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沙子、面粉、石头等。16.做“50毫升水中能够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第一份食盐完全溶解之后,才能放入第二份,依次放入,直到不能溶解为止。17.用加热、搅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18.研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时,我们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这种实验只能改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要保持不变。19.将一颗糖放入嘴巴,可以用唾液加热,用舌头搅拌、用牙齿咬碎 从而快速地把它吃掉。20.铁粉和木屑混在一起,可以用磁铁快速将它们分离。21.使用蒸发水分的方法可以分离食盐与水,我们在课堂上主要用到的装置材料有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火柴等。石网棉的作用是使物质均匀受热。22.做蒸发食盐的实验时,取少量的盐水放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出现食盐颗粒后,用灯帽将酒精灯盖灭。23.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度的,水越多,能溶解的食盐也就越多。如果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我们可以用加更多水的方法让它溶解。24.在“折纸”和“点燃纸”两个活动中,纸发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第二单元 空气1.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透明的气体,要占据空间。空气有一定质量(但是比较轻)的组成的,能被压缩。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变大 ,相同体积的冷热空气比较,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因此热空气会上升。 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3.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 ,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人类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空气。4.倒扣进水中的杯子,杯底的纸巾没有湿,是因为 空气 阻隔了水和纸巾的接触,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5.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小石头占据了原本的水占据的空间,水上升占据了原本空气占据的空间。6.堵住注射器的管口,往里压活塞,注射器中的空气微粒数量 不变,微粒间的间距缩小。7.堵住注射器的管口,往外拉活塞,注射器中的空气数量 不变,微粒间的间距增大。8.注射器中装半管空气后能往里压活塞,说明空气可以压缩 。松手后发现活塞会弹回去,说明压缩的空气有弹性。9.研究“空气有质量吗”实验中,用到的工具是简易天平,在它的两端分别放入有气不瘪的皮球和若干豆子,先要调节使它平衡 。然后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气,发现,皮球一端会往下沉,说明空气有质量。10.当小天平平衡时,两端的重物质量相等。11.原本平衡的小天平,往一端的皮球里面打入20筒空气后,另一端会上翘,所以要放入绿豆来调节,直到两端平衡 ,此时放入的绿豆质量和20筒空气质量相等。12.石头和空气比较,都会占据空间,但是石头占据的空间 不能 改变,空气占据的空间 能 改变。13.水和空气比较,都能流动,都会占据空间,14.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里面的空气和35枚大头针等重,空气的体积大 ,大头针的体积小 。(填“大”或“小”)15.热气球其实是利用热空气会往上升的特点升空的。16.做“热气球”实验中,点燃蜡烛后,塑料袋里的空气会变热,塑料袋会膨胀(撑开),松手后塑料袋会往上升。17.做“热气球”时,塑料袋升空一段时间后会下降,这是因为里面的空气变冷了。18.做“风的模拟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盒中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这是为了不让热空气从这里逸出。19.做“风的模拟实验”时,蜡烛加热后,盒子里面原本的冷空气会变热,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会变大,盒子里就装不下了,就会从圆洞出来,形成了 风 。20.热的空气容易往 上升,冷的空气则会流过来补充。自然界里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第三单元 天气1.浙江省暑假时的天气和寒假时的天气是不一样的。2.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3.气温计主要由刻度、液泡、液柱和单位符合四部分组成,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我国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写作“℃ ”,读作摄氏度。4.使用气温计时应将其放在阳光照射不到,而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读数时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等示数稳定后再读取。一天内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 时。5.-3℃读作零下三摄氏度。6.一般情况下,一天之中,上午的气温会越来越高 ,下午2到3时以后的气温会越来越低。7.气象工作者将气温计放在百叶箱内测量气温。8.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如:冰雹、雨、 雪等。9.降水量可以通过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是毫米。10.自制雨量器时需要一个透明、直筒的容器。自制雨量器的“0”刻度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11.如果当天24小时降水量是15.5毫米,则当天下的是中雨。12. 风 其实就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13.风向是指风 吹来的方向。风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我们用风向标来测风向,它箭头的指向就是风向。若箭头指向北,则此时吹的是 北风 ,此时的国旗往南方向飘。14.小风旗完全展开飘动时的风速是 大风(2级)。“蒲福风力等级”一般把风速分成 13 个等级。15.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16.我们根据天上云量的多少将天气分为晴天(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多云(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看见太阳)和阴 天(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17.天空中主要有三种云:层云、积云、卷云。18.天空中像棉花糖一样堆积着的白云是积云。19.对天气日历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20.我们观测天气主要从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气温 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记录。21.我们平时看到的天气预报凝聚着很多气象工作者的心血,主要通过“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 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 天气预报”五个环节来制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